"勞工福利"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套餐式彈性福利計畫(Modular Plans))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0 次修訂)
行 1: 行 1:
勞工福利是在勞工工資報酬以外,由雇主或勞工團體有組織、有計畫的舉辦實行各種福利措施,使勞工及其親屬在工作中與生活上都獲得相當大的便利,並可以包括:工時、童工、女工、工會組織、安全衛生、災害賠償、職工福利、就業輔導、勞工保險、勞工教育、康樂活動、家計調查。   
+
勞工福利即是提昇勞工的幸福及生活,與促進企業的繁榮及發展。由於福利是企業的一項成本同時也被員工視為待遇的一部份,所以不管對哪一方而言,都極為重要。只要能改善員工的生活,提升生活情趣、促進身心健康者便是。(蔡宏昭,1998;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1997)
  
  職災與勞工福利的相關是?你要如何連結兩者?
+
  4 好多了,但在勞工福利的範圍可以再整合一下會更好。
==勞工福利起源==
+
  源自於18世紀初葉工業革命之後。當時,歐洲工業先進國家由於資本主義思想與生產技術進步結合,普遍以機器為生產的主要工具,同時採取工廠制度為企  業型態。曾自主經營的手工藝者,由於無法與機器競爭,紛紛受雇成為工廠技工,因而產生一群靠薪資養活自己及家人的勞工。<br>
+
  當時,歐洲盛行自由主義及個人主義思想,多數人主張自由放任可以自然導致經濟生活平衡。因此,在勞資關係方面,則主張企業經營自由、勞動契約自由,要求政府對於勞資間之契約行為不予干涉,工資或其他勞動條件均應由勞資雙方自由決定,但因勞資雙方經濟地位懸殊,又是工業革命初期,就業機會有限,勞動市場上呈現供過於求,勞工為獲得工作以維持生活,必須順從雇主的要求,勞動契約多依雇主自己的決定,由於勞工爭相被僱用,因而,許多不利員工的工作遽增,都是當時顯著的病徵。<br>
+
  這些病徵,引起政府、社會改革家的注意,為使問題獲致徹底的解決,許多社團、教會、以及開明的雇主,開始注意勞工工作上的要求、生活的困苦,以及休閒娛樂,政府也從立法上加以保障,多項改善勞工生活的福利逐漸推展。<br>
+
  
  在一九四零年到一九五零年(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許多公司都重新建立基本工資計畫,此時員工們不願意放棄原有的福利措施,而開始罷工。後來因為經濟發展導致廠商獲利能力不斷上升,而且工會有力量要求廠商改善福利措施,使得福利制度蓬勃發展。<br>
+
3
 +
「現代社會的勞工問題」與「現階段勞工政策的方向」與題目的關係是?
 +
勞工福利這個概念,除了 「勞工福利的範圍」之外,還有什麼是重要的?
 +
文獻引用格式不正確
  
  由於,休閒導向(leisure orientation)的福利興起,員工喜歡空閒以及有彈性的工作時間,今後福利方向會偏向較多選擇機會以及其他社會、立法上所要求的事項。(吳復新,民78;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 研究,民78)
+
==勞工福利的起源==
  
==勞工福利之主要學說==
+
最早源起於中世紀的歐洲,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福利才被認為是一種與員工報酬分離的獨立性概念。最先是由教會、慈善事業的慈善家提供給那些無法自給自足或需要被救濟的人,之後由於商業貿易及一些的互助體系興起,產業界才開始注意到自已應該提供自已的員工一些適當的福利。
===工作生活素質理論===
+
(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1997)
工作生活佔日常生活之比例甚重,勞工將其壯年期歲月奉獻於工作,應當享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及勞動條件。工作生活之素質改善成為工業國家勞工政策的主要課題之一。
+
  
===人性誘因理論===
+
==勞工福利的範圍==
美國行為科學家馬斯洛博士提出「人性誘因理論」,認為人性基層需要:食、衣、住、行等獲得相當滿足之後,還有其他屬於「心理」方面的需求,他將人類的需要分成五個層次,並畫成金字塔圖,由底層至上層分別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求,以及最上層的自我實現需求。勞工基層需要以上的要求獲得滿足,就構成他對其所負工作能夠盡力以赴的「人性誘因」。因此,雇主須提供適當勞動條件,以及良好的工作環境,使員工能發揮最大效益。
+
  
===工作誘因理論===
+
福利的範圍分為以下兩種:
===金錢誘因理論===
+
==勞工福利近年措施==
+
==彈性福利制==
+
==='''定義'''===
+
彈性福利制(flexible benefits),又稱為「自助餐式福利(cafeteria benefits),是一種有別於固定式福利的制度。員工可以從公司提供的各種福利項目的菜單中,依個人喜好與需求,選擇自己所需的福利制度,並組成所謂的「福利套餐」。在美國還有好幾種不同的名稱,如「彈性薪酬」(flexible compensation)、「超市新酬」(supermarket compensation)、「開胃菜薪酬」(smorgasbord compensation)、「彈性計畫」(flexible plan)。(吳復新,民78;潘清泉,民78)
+
  
==='''類型'''===
+
'''一、廣義的福利'''
====附加型彈性福利計畫(Add-On Plan)====
+
*工作方面
附加型彈性福利計畫,就是在現有的福利計畫中,額外再附加或擴大福利措施。
+
#工作的性質內容須適合勞工的狀況。
此制度的優點是,可讓員工擁有更多選擇空間,缺點是,會增加公司的行政準備作業,而且成本會增加。(吳復新,民78;潘清泉,民78)
+
#工作環境及生產程序上均須有充分的安全及衛生的設備,以確保勞工的身體及生命安全。
 +
#工作中須施以必要的訓練,使勞工增進知識與技能。
  
====核心加選擇型彈性福利計畫(Core-Plus Option Plans)====
+
*生活方面
核心加選擇型彈性福利計畫與附加型彈性福利計畫相似。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核心加選擇型彈性福利計畫(Core-Plus Option Plans),附加型彈性福利計畫完全是取自於「原有」,而附加的可選福利項目則全是新增的。(吳復新,民78;潘清泉,民78)
+
#薪資是勞工維持生活的憑藉,所以須保障勞工最起碼的生活,以提升其生活水準。
 +
#須有合理的工作時間及適當的休閒時間,使其調劑身心。
 +
#須有各種的保險措施,以防勞工一旦遭遇意外事故,便無法繼續工作,更無力支付意外事故的開支。
  
====彈性使用帳戶福利計畫(Flexible Spending Accounts)====
+
'''二、狹義的福利'''
依照國內稅法第一二五條的規定,撥入支用帳戶的金額不須扣繳所得稅,不過帳戶中的金額如未能於年度內用完,餘額就歸公司所有;既不可在下一年度中併用,亦不能夠以現金方式發放。此制度的優點是福利帳戶所支用的金額免繳稅,相對的等於增加淨收入,故對員工極有吸引力。不過缺點是行政手續較為繁瑣,每一個員工的支用帳戶必須隨時登入資料,以保持其正確性。(潘清泉,民78:p113)
+
*經濟性福利措施
 +
#休金給付
 +
#團體保險
 +
#意外事故及員工疾病補助
 +
#眷屬補助、撫卹以及子女獎學金 …等
 +
*娛樂性福利措施
 +
#舉辦各種活動,ex.社交活動,出國旅遊…等
 +
*設施性福利措施
 +
#保健醫療
 +
#教育性服務
 +
#設置員工餐廳
  
====套餐式彈性福利計畫(Modular Plans)====
+
'''美國學者畢姆和麥克費登曾把勞工福利分成6大類:'''
這類型的福利就像是速食店的A餐、B餐一樣,顧客只能選擇其中一種,不能要求更換裡面的內容。由於只能選擇「組合」,因此彈性比前面類型還要小,但優點是行政作業比較簡單。
+
  
====選高擇低彈性福利計畫(Opt-up/Opt-down Plans)====
+
#法定社會保險給付 
 +
#私人保險及退休給付方案
 +
#在職中非上班時間之支付 
 +
#未工作期間之支付 
 +
#非工資及績效獎金的額外現金支付 
 +
#員工生活設施福利
 +
(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1997)
 +
 
 +
==我國勞工福利現況==
 +
先進的國家在面臨勞工福利與經濟發展2者需抉擇的時候,常會有些較極端的論點;有的國家在大力推動勞工福利後,大幅削弱了經濟的競爭力,造成經濟遲滯發展;而有的國家的勞工福利工作過度集中於政府部門,造成了政府福利負擔龐大的現象。
 +
 
 +
以下是目前勞工福利實施的現況:
 +
 
 +
*勞工保險:給付的範圍包含了生育、殘廢、失業、死亡、醫療...等。
 +
 
 +
*職業訓練:以身體健康的勞工為主要的訓練對象,亦有殘障者的職業訓練。
 +
 
 +
*就業輔導
 +
 
 +
*就業保障的勞工福利:雖然通過了勞動基準法之工資與工作條件不得因性別而有差異,但仍在起步當中。
 +
 
 +
*一般的職工福利:各機構產業依據本身的財力提供給職工的福利服務。
 +
(詹火生,1990;黃寶祚,1991)
 +
 
 +
==勞工福利之展望==
 +
未來我國發展勞工福利措施,應考慮幾點:
 +
 
 +
*儘速的制訂或修正有關的勞工福利法令,如:就業服務法、職工福利金...等。
 +
 
 +
*整合中央有關勞工福利的部門,以發揮行政的最大效率為目的。
 +
 
 +
*積極針對殘障就業人口設計規劃就業訓練和職業輔方案,以確保殘障人口的就業機會。
 +
 
 +
*擴大就業服務站的功能,及採用專業的就業服務人員,以提供輔導諮詢等工作。
 +
 
 +
*試辦勞工保險中的失業保險,檢討後以其成效考慮是否繼辦。
 +
(詹火生,1990)
  
==='''評價'''===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民78);勞工福利與保險;敦繹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 研究;(民78);勞工福利法立法可行性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委託
+
蔡宏昭(1998)。'''勞工福利政策'''。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潘清泉;(民78);職工福利金條例職工福利手冊;台灣勞務士公司
+
 
*阮進成;(民78);勞工問題與勞工政策;必中出版社印行
+
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1997)。'''勞工福利與保險'''。敦繹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不詳;(民77);勞工行政;必成出版公司
+
 
 +
詹火生(1992)。'''勞資關系與勞工福利'''。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
 
 +
黃寶祚(1993)。'''勞工問題'''。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
Margaret S.Haywood,(1985),Employee Benefits,The Maple-Vail Book Manufacturing Group。
 +
 
 +
{{Rank3}}

於 2012年6月13日 (三) 08:21 的最新修訂

勞工福利即是提昇勞工的幸福及生活,與促進企業的繁榮及發展。由於福利是企業的一項成本同時也被員工視為待遇的一部份,所以不管對哪一方而言,都極為重要。只要能改善員工的生活,提升生活情趣、促進身心健康者便是。(蔡宏昭,1998;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1997)

4 好多了,但在勞工福利的範圍可以再整合一下會更好。
3
「現代社會的勞工問題」與「現階段勞工政策的方向」與題目的關係是?
勞工福利這個概念,除了 「勞工福利的範圍」之外,還有什麼是重要的?
文獻引用格式不正確

勞工福利的起源

最早源起於中世紀的歐洲,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福利才被認為是一種與員工報酬分離的獨立性概念。最先是由教會、慈善事業的慈善家提供給那些無法自給自足或需要被救濟的人,之後由於商業貿易及一些的互助體系興起,產業界才開始注意到自已應該提供自已的員工一些適當的福利。 (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1997)

勞工福利的範圍

福利的範圍分為以下兩種:

一、廣義的福利

  • 工作方面
  1. 工作的性質內容須適合勞工的狀況。
  2. 工作環境及生產程序上均須有充分的安全及衛生的設備,以確保勞工的身體及生命安全。
  3. 工作中須施以必要的訓練,使勞工增進知識與技能。
  • 生活方面
  1. 薪資是勞工維持生活的憑藉,所以須保障勞工最起碼的生活,以提升其生活水準。
  2. 須有合理的工作時間及適當的休閒時間,使其調劑身心。
  3. 須有各種的保險措施,以防勞工一旦遭遇意外事故,便無法繼續工作,更無力支付意外事故的開支。

二、狹義的福利

  • 經濟性福利措施
  1. 休金給付
  2. 團體保險
  3. 意外事故及員工疾病補助
  4. 眷屬補助、撫卹以及子女獎學金 …等
  • 娛樂性福利措施
  1. 舉辦各種活動,ex.社交活動,出國旅遊…等
  • 設施性福利措施
  1. 保健醫療
  2. 教育性服務
  3. 設置員工餐廳

美國學者畢姆和麥克費登曾把勞工福利分成6大類:

  1. 法定社會保險給付 
  2. 私人保險及退休給付方案
  3. 在職中非上班時間之支付 
  4. 未工作期間之支付 
  5. 非工資及績效獎金的額外現金支付 
  6. 員工生活設施福利

(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1997)

我國勞工福利現況

先進的國家在面臨勞工福利與經濟發展2者需抉擇的時候,常會有些較極端的論點;有的國家在大力推動勞工福利後,大幅削弱了經濟的競爭力,造成經濟遲滯發展;而有的國家的勞工福利工作過度集中於政府部門,造成了政府福利負擔龐大的現象。

以下是目前勞工福利實施的現況:

  • 勞工保險:給付的範圍包含了生育、殘廢、失業、死亡、醫療...等。
  • 職業訓練:以身體健康的勞工為主要的訓練對象,亦有殘障者的職業訓練。
  • 就業輔導
  • 就業保障的勞工福利:雖然通過了勞動基準法之工資與工作條件不得因性別而有差異,但仍在起步當中。
  • 一般的職工福利:各機構產業依據本身的財力提供給職工的福利服務。

(詹火生,1990;黃寶祚,1991)

勞工福利之展望

未來我國發展勞工福利措施,應考慮幾點:

  • 儘速的制訂或修正有關的勞工福利法令,如:就業服務法、職工福利金...等。
  • 整合中央有關勞工福利的部門,以發揮行政的最大效率為目的。
  • 積極針對殘障就業人口設計規劃就業訓練和職業輔方案,以確保殘障人口的就業機會。
  • 擴大就業服務站的功能,及採用專業的就業服務人員,以提供輔導諮詢等工作。
  • 試辦勞工保險中的失業保險,檢討後以其成效考慮是否繼辦。

(詹火生,1990)

參考文獻

蔡宏昭(1998)。勞工福利政策。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1997)。勞工福利與保險。敦繹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詹火生(1992)。勞資關系與勞工福利。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黃寶祚(1993)。勞工問題。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Margaret S.Haywood,(1985),Employee Benefits,The Maple-Vail Book Manufacturing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