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照顧"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一.非正式照顧(informal caregiving))
(二.照顧者對於社會的利益及成本)
行 10: 行 10:
  
 
== 二.照顧者對於社會的利益及成本 ==
 
== 二.照顧者對於社會的利益及成本 ==
 
+
非正式照顧為美國健康照顧系統省下可觀的金額,根據最新的國家研究發現,1997年非正式的照顧價值相當於一千九百六十億美元,甚至高過2倍以上的居家看護安置成本。若非有親友提供非正式照顧協助,則對於老人長期照顧的成本負擔可能將提高2倍以上。由於美國健康照護費用的持續增加,這些額外的支出費用可能導致於整個系統的破產,並造成社會的負擔。
 +
此外,個人照顧者也必須面對極高的成本支出,舉例來說,那些有工作的照顧者背負極大的財務負擔、對於工作時間的限制、無法從事兼職工作等。根據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半數以上的照顧者必須要調整或改變他們的工作以承擔看護的責任(National Alliance for Caregiving and AARP,1997)。雇主也必須樂於協助那些面臨多重角色壓力衝突的員工狀況的調整,甚至可能造成產能下降,照顧者負擔增加的結果。事實上,根據1996年Metropolitan壽險公司(1998)的報告顯示,照顧者所造成生產力的損失約有114億美元。在關於失智老人照顧者的負擔研究顯示,他們所面臨在工作與角色衝突做抉擇困境比照顧一般老人者來得大。當他們需要做抉擇時,可能會選擇兼職工作、較低需求的工作甚至辭職(Ory,Hoffman,Yee,Tennstedt,and Schulz,1999)。
 +
由於人口結構改變及社會的變遷:愈來愈多老人罹患長期慢性病、持續增加的職業婦女、家庭結構的改變及健康照顧費用的縮減,都造成照顧者的壓力增加。照顧者必須面對沉重負擔及壓力,例如:環境的壓力、照顧工作的風險,和承擔多重角色。
  
 
== 三.正式服務與非正式服務的使用 ==
 
== 三.正式服務與非正式服務的使用 ==

於 2006年11月11日 (六) 03:06 的修訂

請在11/14前,給予條目定義

否則逾期會扣分哦!!!


一.非正式照顧(informal caregiving)

一種由家庭、朋友或是鄰居所提供的免費照顧協助,讓年長者可以在社區中生活,免於進入機構式照顧。概估有四分之一的年長者在日常生活中面臨到活動上的限制阻礙,而必須仰賴長期的照護設備,其餘的年長者則依賴於非正式照顧者的協助。約有百分之八十六居住在社區中的老人具備3項以上日常生活功能(ADL)的限制,平均接受60小時非正式照顧及14小時付費的家庭照顧(Doty,Stone,Jackson,and Drabek,2001)。事實上,1994年國家長期照顧調查(National Long Term Care Survey)發現約有三分支二居住於社區中的慢性疾病及殘障老人僅依賴於非正式照顧而未獲付費照顧的支持(Spiliman and Pezzin,2000)。

二.照顧者對於社會的利益及成本

非正式照顧為美國健康照顧系統省下可觀的金額,根據最新的國家研究發現,1997年非正式的照顧價值相當於一千九百六十億美元,甚至高過2倍以上的居家看護安置成本。若非有親友提供非正式照顧協助,則對於老人長期照顧的成本負擔可能將提高2倍以上。由於美國健康照護費用的持續增加,這些額外的支出費用可能導致於整個系統的破產,並造成社會的負擔。 此外,個人照顧者也必須面對極高的成本支出,舉例來說,那些有工作的照顧者背負極大的財務負擔、對於工作時間的限制、無法從事兼職工作等。根據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半數以上的照顧者必須要調整或改變他們的工作以承擔看護的責任(National Alliance for Caregiving and AARP,1997)。雇主也必須樂於協助那些面臨多重角色壓力衝突的員工狀況的調整,甚至可能造成產能下降,照顧者負擔增加的結果。事實上,根據1996年Metropolitan壽險公司(1998)的報告顯示,照顧者所造成生產力的損失約有114億美元。在關於失智老人照顧者的負擔研究顯示,他們所面臨在工作與角色衝突做抉擇困境比照顧一般老人者來得大。當他們需要做抉擇時,可能會選擇兼職工作、較低需求的工作甚至辭職(Ory,Hoffman,Yee,Tennstedt,and Schulz,1999)。 由於人口結構改變及社會的變遷:愈來愈多老人罹患長期慢性病、持續增加的職業婦女、家庭結構的改變及健康照顧費用的縮減,都造成照顧者的壓力增加。照顧者必須面對沉重負擔及壓力,例如:環境的壓力、照顧工作的風險,和承擔多重角色。

三.正式服務與非正式服務的使用

四.對照顧者的介入協助

五.照顧工作衍生的相關法令和政策

六.結論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