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兒童計畫——以世界展望會為例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老師:我們這組是只開一兩個帳號然後一起討論,所以分數方面希望都能平均給分)

資助兒童計劃是世界展望會結合全球愛心人士,共同關懷全世界貧苦兒童的生存景況,讓他們因為資助人的愛心捐助,能擁有基本的生存條件。幫助他們重建社區,擁有受教育和升學的權利、基本的醫療照護並學會自給自足,同時,更透過資助人的關懷、支持、鼓勵,陪伴受助童順利渡過艱辛童年,也豐富其生命價值。

國外方面:

經過一連串的前期評估方案設計,等確定當地需求後,展望會再與社區居民腁手胝足一起制定區域發展計畫,針對「一對一資助兒童方案」、「水源發展方案」、「健康醫療方案」、「糧食保障方案」、「小額貸款及創業方案」,一起工作10至15年,協助社區邁向自立之道以及將資助人的愛心捐款來幫助當地貧困的孩童。

國內方面:

展望會一直致力台灣偏遠地區的貧童關顧工作,因著國人的愛心支持,獲得了成長與發展。近年來,世展打造出另一項新的計畫:投資豐盛生命工程,針對台灣偏遠貧困地區的兒童從事下列幾項工作:教育關懷(獎助金)、社區發展(技術輔導和在地產業的發展)、家庭服務(家訪)、兒童保護(113專線),讓孩子獲得全人的關顧與整全性的發展。

根據上述內容摘要,我們將針對國外部分-以區域發展計畫做詳細介紹:醫療照顧、環境衛生、食、住、教育方面

4 寫的時候要「人性化」一些。
QA的方式是不被允許的,其他的都討論過了。
4 首句要怎麼寫,已經講了一百次了,還是沒用嗎?
內容實在是太少了,聽了很多,也要寫出來。
注意錯別字:首先會「再」當地

世展簡介

世界展望會成立於西元1950年,創辦者是一位美籍基督教宣教士鮑伯.皮爾斯。到現在世展已是全球最大的兒童關顧機構之一,約100個國家中都有兒童服務工作的據點,包括無家可歸、飢餓、患病和心靈受創的兒童和人群。

台灣世界展望會成立於1964年,開始是由海外人士的愛心資助,育幼院、兒童之家等,80年已深入到台灣邊遠山區、離島,幫助貧窮中最貧窮的兒童及其家庭,奠定台灣世界展望會兒童關顧社區化的服務模式。在接受國外資助20年後,1985年開始由台灣資助人接手幫助國內兒童的需要,更在1990年加入了國際世界展望會全球關懷與救援的行列, 透過「資助兒童計劃」、「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發展型計劃」,國人的愛心擴及全球貧苦、戰亂、飢荒國家,自此展開台灣愛心援外的重要里程碑。台灣也從原本的受資助國轉型為資助國,40多年來,台灣世界展望會透過國人的愛心捐助,陪伴了國內外無數貧苦孩童的生命成長,並見證落後社區轉化發展的喜悅。


訪談大綱

Q:何謂區域發展計劃(Area Development Program,ADP)?

Q:機構如何運用資助金執行計劃並改善受助國?

Q:什麼是養羊計劃?又是如何運用此計劃對社區進行改善?

Q:當地的社工員是如何來的?

Q:在召集資助人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樣的瓶頸?

Q:機構如何增加社會大眾對此計劃的認同與支持?

Q:機構如何判斷受助國以達生存條件且能自給自足?又是如何執行下一步驟呢?

訪談結果

訪談時間:97/4/24 下午15:00-18:00,97/5/5 下午15:00-17:00

訪談地點:台灣世界展望會中區辦公室

受訪者:語慧姐、建中學長

訪問者:楊姍珊、吳若羽

紀錄者:黃曉舫、曾郁雯


區域發展計劃(ADP)

ADP2.jpg


首先會再當地執行1-2年的種子階段,在完成前期評估、方案設計和資助兒童前置作業等工作之後,正式展開資助兒童計畫方案,並從事鑿水井、興建學校、醫療診所、改善農業技術、增加家庭收入等各項服務方案,同時透過社區委員會的訓練與設立,達到社區充權的目的。在社工人員方面,因應各地區不同文化、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語言等,針對其需求,展望會挑選當地合適的人員並進行培訓,再經由他們建立起機構與居民的溝通橋樑,以達到計畫的最好成效。此外,當地的領袖是一定要參與的。

在ADP執行階段時,其中有個很重要的概念──養羊計劃,但它不一定是養羊,它可以是其他的,也可以是養雞、養豬或是農作物。簡單的來說就是「給他魚吃,不如教他怎麼釣魚」。展望會是以社區為單位,分配資源(家禽、牲畜、種子等)並且給予技術上的指導,使他們能逐漸邁向自給自足。當他們能自立時,各社區開始有以物易物的行為出現(或金錢交易),間接型形成一個小市集。

A1.JPG

當社區逐漸形成小市集時,機構根據當地實施的情形,由展望會的人員與當地首領依各地需求進行評估討論,如果此社區到了自給自足的水準,機構參與會漸漸減少,使居民對社區的參與更多更主動,較不需要外界的援助,是社區轉化成功的時刻。但機構依然會定期追蹤再評估。


資助款的運用與分配

機構將受助國裡規劃到同一社區資助人的資助額款統一匯集成後,針對目前社區裡最迫切需要改善的工作進行改良,以救人為第一目標。接著再依機構進入社區前所作各項評估,優先排序後分配運用到醫療衛生、急難救助、營養補充、教育資金等方面,使兒童獲得合宜的成長條件。展望會與社區成為夥伴,建立互信的關係,由社區領袖自行決策。一但社區與展望會完成制定優先順序之後,隨即展開實際工作。

1.醫療照顧:

  • 興建社區診所、預備藥品、器材
  • 懷孕婦女生產及產前照顧
  • 兒童疫苗接種及治療
  • 針對愛滋病盛行的地區,教導觀念與知識
  • 在戰亂地區以急救為優先

成效:

  • 可降低嬰幼兒死亡率
  • 增加對愛滋病的認識及預防
  • 戰亂發生時可獲得較好的醫療照護

2.環境衛生:

  • 評估最佳鑿水井的地點
  • 接引泉水服務社區
  • 訓練社區水資源委員會管理水資源
  • 宣導社區居民飲水和環境衛生

成效:

  • 保護兒童避免傳染疾病
  • 適當的灌溉可改善或收成農作物
  • 增加居民收入
  • 提供孩子更多營養食物

3.食、住:

  • 教導如何耕種農作物
  • 養羊計劃
  • 建屋計劃

成效:

  • 自給自足
  • 合宜的居住環境

4.教育方面

  • 展望會與居民合作,興建學校
  • 栽培老師
  • 價值觀塑造

成效:

  • 教育兒童
  • 提高識字率
  • 增加就業機率及收入
  • 宣導兒童、青少年正向的價值觀

推廣方式

  • 資助人座談會
  • 公共媒體(廣播電台宣導)及EDM
  • 藝人代言
  • 記者會


以上是常見的推廣方式,但機構在召集資助人的過程中,並非想像中的順利,普遍會遇到的瓶頸是台灣民眾會以資助本國兒童為優先,但國內資助已達飽和,因此機構必須多花時間向國內資助人說明國外資助的欠缺,且世展是秉著以救命為優先的信念。國內當然也有需要幫助的孩童,但比起那些生在戰亂、飢荒、貧窮國家的孩童們,會更需要大眾的幫助。若資助人堅持資助本國孩童,世展會引導資助人做其他項目,例如:助學行動、投資豐盛生命工程、兒童保護、飢餓三十。

當然機構會運用一些方法來增加社會大眾對此計劃的認同與支持,像是運用資助人座談會,讓有經驗的資助人分享其過程與感想,及利用同儕間的影響力,使新進資助人或未成為資助人的民眾,更加了解此計畫並增加對機構的認同感。其中機構也會播放相關影片,使在座的民眾能感同身受進而伸出援手。透過公共媒體以及知名人士的渲染力,吸引更多大眾注意此計畫,增加對機構的信心。依世展的過去經驗來看,口碑行銷成效最好,由經歷過的資助人告訴身邊朋友影響力最大,穩定度也最高。

結論

資助兒童計劃從以前到現在,展望會一直努力的推廣與執行,最終目的是要把愛和希望傳到世界各地,即使我們無法親身去體驗那些受到戰亂、飢荒折磨的人民的感受,但我們依然可以透過展望會來幫助他們。 第一次訪談時,只是初步的對「資助兒童計劃」淺淺的認識,大致上了解這個計劃的目標和執行過程。第二次訪談時,經過更深入的了解與探討,才發現此計畫運用了很多社會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知識,例如:同理心、社區發展等。且在與展望會人員的訪談過程中,不難體會到他們對機構的支持和信任,也很積極的想要把此計劃讓更多不知道的人了解,把希望的種子散播出去。訪談的時候心中會有許多問題,急著想要解開,展望會人員也很有耐心的幫我們一一解答。其實展望會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處裡,還要抽空讓我們訪談,我們衷心的感謝展望會。也希望我們可以藉著這次機會,能讓更多人認識資助兒童計劃。

參考文獻

  • 台灣世界展望會宣傳期刊
  • 台灣世界展望會-資助兒童倡導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