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與受虐兒童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7年5月27日 (日) 22:26 由 CYUT9529037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貧窮主要能夠分成物質方面與精神方面的貧窮,現代社會工作較偏重於物質面的貧窮。 由於,兒童虐待發生的問題複雜,「壓力」是主要原因之ㄧ。 Gil(1970)認為貧窮、教育程度低,及職業方面的壓力,是兒童被虐待的主因。 強調貧窮人們經濟壓力減弱他們的自我控制,對子女施暴,近年發現高社經地位家庭也發生兒虐事件。Gil補充:「貧窮並非解釋兒虐的單一因素,亦有其他變因,如心理壓力、挫折等一同作用,而發生效果。」

「貧窮」在增加了個體的環境壓力,同時增加了虐待發生的可能性。(呂寶靜,民95;周震歐,民82)

我想你們應有發現,這條目寫的並不好。是投注心力的問題,還是題目的問題?
首句可以改的更好,這是我知道的,但下面的內文有很多的問題。
 1. 「貧窮定義」並不重要,
 2. 「貧民的特質與人格特徵」並不重要,除非你接下去說明,這些特質會促進其施虐/受虐的可能性。
 3. 「案例介紹」並不合用。
 4. 「案例分析」也不合,因為你沒有辦法由兩個案例來做出有效的推論。
你們要討論的是,貧窮與兒童虐待間的關係,(如何使兒童的受虐機率上昇),證據在那。


貧窮家庭下產生受虐兒的因素

受虐兒之成因與背景

  • 據中正大學鄭瑞隆教授有關兒童虐待論文指出:

美國在一九八二年有八五一名兒童直接死於受虐,而平均年齡只有三點三歲。余漢儀教授研究美國兒童虐待的數據指出:每年約近一百萬兒童受虐,其中約二000名受虐致死。我國家扶基金會每年所公佈的兒童虐待十大新聞中,每年也約有十名兒童是受虐致死,而年齡愈小的兒童其危機指標也愈高。

大部份受虐兒童都比較年幼。據統計,約九成的受虐兒童年齡在五歲以下 ; 約五成為一歲以下。下列各因素與受虐有關:

  • 兒童因素:兒童本身如果有生理,精神或行為方面的異常會比正常兒童容易受到虐待。
 1.生理:肢體損傷、
 2.心理:精神狀態異常,性格轉變。
  • 家庭因素:社會經濟地位較低,失業壓力、親職角色缺位等家庭,易發生暴力事件。並非社會地位高及富裕的家庭,沒有虐待兒童的事件。
 1.家長的成長經驗:父母親成長於暴力傾向的家庭,過去所受過的管教模式。
 2.社會經濟地位:屬於較低的勞工階級、失業壓力。
 3.親職角色缺乏:若為單親、失去雙親的家庭缺乏學習的對象。
  • 社會因素:
1.居住環境:較為偏僻無人注意的地點。
2.支持的資源:社會孤立、支持系統缺乏、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較低。
  • 直接誘因:暴力事件的發生常有一個導火線。

例如:在父母某一方失業的情況下,孩子又在哭鬧不停、學校成績不好、大小便控制失常,家庭經濟或父母婚姻關係出現危機等。

案例介紹

從上述的理論中,對以下案例簡單分析並比較,貧窮與受虐兒之間的關係。


結論

参考文獻

  • 呂寶靜,民95,社會工作與台灣社會,巨流出版
  • 2006/8/19 4:00:56 am自由時報
  • 2007/05/17 14:55東森新聞報
  • 周震歐,民82,兒童福利,巨流圖書公司
  • 楊國樞、葉啟政,民73年,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圖書公司
  • 中廣新聞網
  • 王篤強,民96,貧窮文化與社會工作,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