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治療法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7年12月25日 (二) 17:25 由 60.244.53.58 (對話) 所做的修訂 (行為主義代表人物)

前往: 導覽搜尋

行為治療法也稱為學習理論方法,行為學家認為人類所有適應與不適應的行為都是經由學習而來。治療不適應行為,首先是要先消除其不適應的行為,然後再尋找一個較好的適應行為來作為取代,把此輔導過程視為再教育。(林孟平,民79)

3+ 除了技術之外,應還有東西值得寫。
有「學習理論方法」這種用法嗎?

行為治療法起源

1950年後期,行為治療的學說開始形成。1900後期行為主義重要人物Watson認為研究觀察為注重研究對象的外在行為,而非注重內在心理研究,Watson的理論也受到許多心理學家的批評,而後也出現Pavlov以狗的唾液為實驗的古典制約,行為主義深受這兩種模式的影響,行為主義後來也出現很多研究學者,如Skinner.Eysenck.Mower......等其他學者的研究理論。(黃正鵠著,民80年10月初版)

行為主義代表人物

  • Pavlov古典制約-Pavlov以狗作為實驗,當狗看見食物時會流口水,下次若食物與鈴聲同時出現,也會出現流口水的反應,則使狗之後聽見鈴聲就會出現流口水的行為,研究出古典制約。(陳億貞譯,2007年8月出版,P166~P168)
  • Skinner操作制約-Skinner受羅素、Pavlov、Watson等人影響,用Skinner箱以白鼠為實驗,研究出操作制約。(張厚粲著,1997年10月,P355~P356)

行為發展的影響因素

(賴倩瑜、陳瑞蘭、吳佳珍、林恵琦、沈麗恵著,民89,P217~P219)

  • 生理遺傳:個體再母體內形成受精卵時,同時也結合了父親與母親的遺傳特質。
  • 發展成熟度:行為的發展受生理器官的成熟度而定,若生理器官發展不成熟可能會造成行為發展的遲緩。
  • 成長環境與行為的學習:個體在母體內及離開母體後的環境教育都很重要,可能影響日後的行為發展,如『孟母三遷』就是很好的例子。
  • 父母教養方式: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行為的養成佔重要因素,子女也會再潛移默化下學習父母的行為,且父母的身教與言教都必須一致,而教導模式通常為身教重於言教。
  • 自我認同歷程:個體在自我認同的歷程為嬰兒期對父母的喜愛,兒童期對老師的崇拜及青少年期對朋友及同儕的影響,都是個體尋找自我定位的歷程,而此歷程也會不知不覺漸漸影響其人格的形成。
  • 道德觀念的建立: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家庭,也接受不同的教養方式及家庭互動型態等,這些模式都會影響個體對價值觀、道德觀的不同,且良好的道德觀是為個體進入社會的基石。

行為治療的技術

  • 嫌惡治療法(aversion therapy)是使當事人在腦海中想像不愉快的刺激與不想持續的行為作連結,使當事人逐漸對此行為感到噁心或厭惡,進而使不想持續此行為,而漸漸減弱消失。此治療法主要以治療師提供當事人想像其情境的細節,讓他以自我察覺的方法來改變其錯誤的行為。例如:當當事人想吸煙的時候,把吸煙與嘔吐的感覺作連結想像,使她覺得吸煙的行為是噁心的而減少吸煙的行為。(謝麗紅、劉嘉吉、江福清、鄭麗芬譯,90年10月)
  • 代幣制度(token economy)通常為在醫院使用的正增強治療法,是當患者出現治療目標的行為時,則護理人員即給予一枚代幣作為獎勵,則此代幣在日後可兌換食物或出院通行証。(謝麗紅、劉嘉吉、江福清、鄭麗芬譯,90年10月)
  • 系統減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是用來減輕案主對特定事物的害怕,在案主放鬆的情況下利用漸近法使案主漸漸接近害怕的事物,當案主感到害怕及焦慮時,治療師即停止恐懼的事物,利用此方法使案主漸漸對事物恐懼的行為做逐步減輕或消失。(謝麗紅、劉嘉吉、江福清、鄭麗芬譯,90年10月)
  • 洪水法(Flooding)是將患者直接置於他容易產生害怕的地方,使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適後,則會降低其對情境恐懼的反應。例如:幼兒剛進幼稚園害怕新環境,剛開始媽媽帶他到幼稚園時雖然會大哭大鬧,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幼兒則會慢慢適應新環境,進而停止哭鬧行為。(賴倩瑜、陳瑞蘭、吳佳珍、林恵琦、沈麗恵著,民89)
  • 消除法(Extinction)指平常的行為之所以會一直持續的存在,是因為受到增強物所影響,若斷絕增強物則此行為就會減弱或消失。如幼兒或患者故意出現某種行為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就可以使用忽視法或不予理會來消除他刻意的行為。(賴倩瑜、陳瑞蘭、吳佳珍、林恵琦、沈麗恵著,民89)

參考文獻

  • 行為治療的基本理論與技術(黃正鵠著,民80年10月初版,天馬文化有限公司)
  • 輔導與心理治療(林孟平著,民79,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 普通心理學(作者Robert J. Sternberg,陳億貞譯,2007年8月出版,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 行為主義心理學(張厚粲著,1997年10月,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行為治療觀念、過程與應用(Geoffrey L. Thorpe‧Sheryl L. Olson著,謝麗紅‧劉嘉吉‧江福清‧鄭麗芬譯,90年10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 心理衛生(賴倩瑜、陳瑞蘭、吳佳珍、林恵琦、沈麗恵著,民89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