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改變技術"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4: 行 14:
 
*行為改變技術(張世彗著,民89年9月初版一刷,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行為改變技術(張世彗著,民89年9月初版一刷,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行為改變技術(Alan E. Kazdin著,陳千玉譯,民86年2月初版一刷,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行為改變技術(Alan E. Kazdin著,陳千玉譯,民86年2月初版一刷,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style="width:30%;height:40px" border=0 align=left
 +
|bgcolor=#6495ED|<font color = black>'''缺'''<br/>'''失'''<br/>'''通告'''<br/>
 +
|style="background:#E0FFFF;color:black"|同學第十四週該完成90%了,提醒您下週開始打分數喔!請自行刪除!
 +
|}

於 2007年12月19日 (三) 13:22 的修訂

行為改變技術是運用心理學、行為論、認知論等原理原則來改變人類個體行為的各種技術的統稱。(張世彗,民89年9月)

3+ 定義可以再長一些,可提到它的「目地」或是「特色」

行為改變技術的特性

重視行為而非特質

  • 在行為改變技術中,外顯行為是評鑑與治療臨床症狀的重要一環。(陳千玉譯 1997年)因為行為主義學者的背景而影響了行為改變技術在目標行為上的重要特徵為:可以量化、可以觀察、可以細分為若干片段這三項。(林正文著 民87年10月)而特質是穩定性高具有持久性的人格特性,也因為每個人對人的感受與解釋都不完全相同,它只能存在我們的心中,所以這樣針對個體特質的描述通常是不夠精確的,也無法提供關於何時會影響到個人行為的資訊。所以特質無法觀察,也無法作為研究的指標。(張世彗著 民89)
  • 雖然強調行為,但不是指單就外顯行為來看問題。例如:憂鬱的人常常會認為在他的生活中充滿著悲傷,他們會認為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會是錯的,所以他們幾乎都不參加任何的活動。而不參加任何的活動這是一個行為,可是導致這樣的行為發生是因為人的情感與認知出現了問題,所以在處理某些特定問題時,人們的感情(情感)與思維(認知)也是很重要的。總之,行為改變技術首重行為,不僅將它視為本身的目的,亦當作改變情感與認知的方法。(陳千玉譯 民86年2月)

行為改變技術的理論背景

基本的原理行為與策略

行為改變的系統步驟

行為改變技術的應用

參考文獻

  • 行為改變技術-制約取向(林正文著,民87年10月初版三刷,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行為改變技術(張世彗著,民89年9月初版一刷,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行為改變技術(Alan E. Kazdin著,陳千玉譯,民86年2月初版一刷,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通告
同學第十四週該完成90%了,提醒您下週開始打分數喔!請自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