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防治——以台中市生命線協會為例"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社區)
(生命線1995專案)
行 36: 行 36:
  
 
由於生命線是全年不打烊,且24小時都有專人接聽,所以在人力方面是稍有不足的,因此雖然會對自殺未遂的案主做持續的關懷及追蹤,但目前還沒有很完整的追蹤服務,所以會希望以後能有專門的社工人員來負責。而由於憂鬱症的危機週期是三個月,所以並不太適合由志工來協助追蹤,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志工的服務時段很難有連續性,對於案主的幫助是有限的,若使用社工員,對於機構而言也較好掌控及了解狀況,所以生命線是傾向於使用社工員來解決較專業的問題的。
 
由於生命線是全年不打烊,且24小時都有專人接聽,所以在人力方面是稍有不足的,因此雖然會對自殺未遂的案主做持續的關懷及追蹤,但目前還沒有很完整的追蹤服務,所以會希望以後能有專門的社工人員來負責。而由於憂鬱症的危機週期是三個月,所以並不太適合由志工來協助追蹤,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志工的服務時段很難有連續性,對於案主的幫助是有限的,若使用社工員,對於機構而言也較好掌控及了解狀況,所以生命線是傾向於使用社工員來解決較專業的問題的。
 
  
 
==外展服務==
 
==外展服務==

於 2008年5月29日 (四) 16:27 的修訂

自殺防治主要是幫助企圖自殺者能跨過不信任、絕望、無助等負面情緒,使他們能再一次的重拾對生命的希望,恢復求生動機。只要自殺者在面對死亡時感到猶豫、矛盾,自殺防治就會有成功的機會。

台中市生命線協會是以防止自殺及助人解決各種困難為宗旨,藉電話、面談或信件與網際網路的輔導,專門處理自殺防治、婚姻家庭、生活危機調適、男女感情、精神心理輔導、青少年輔導、婦女工作推展等問題,另外還有社會教育、志願服務工作推行、團體輔導訓練、社會資源轉介、研究報告出版等服務。 (台中市生命線協會網站 http://tcll9595.ncc.to/index.1.htm)

「服務對象及範圍」? 「實施的流程」?「評估標準」? 「有是如何執行」?「需要與其他機構合作」?
你對生命線有基本的瞭解嗎?
前言就免了吧!簡介也不用太長。
2.5 首句呢?
上課有說過機構簡介如何寫吧!
把訪問大綱移到最後一段
說過不要用「問答集」的方式表達
回答的也太過簡短吧?
要交報告了,請加油。

p.s 請平均給分

生命線1995專案

首先要先澄清一個觀念,會打1995專線的人,並不是就代表著他會有自殺的念頭,有時候也許只是想要找人聊聊,或是需要有人傾聽與陪伴,而為了避免擔誤到真正有需要幫助的人,在接聽電話是,如何判斷案主自殺的強度是很重要的。   

有的案主會在打來時,採取直接說出來的方式,例如:我想死。而有些案主則在語氣上是哀傷的、悲觀的,他不會自己說出來有什麼事情正困擾著他,這時候協談人員就要想辦法該如何引導案主說出他所煩惱的事,大多就是讓案主來說故事,建立關係,並試著問出案主的救助動機。   

通常在引導案主時,會有些迷思,是否該直接跟案主說出關於自殺的事,或許案主本身並沒有想到關於自殺的念頭,但會怕說如果案主過於悲傷,最後仍是想不開等,所以會藉機探知案主目前有可能的自殺強度到了什麼地步,有所了解才有助於防範,因此所用的大多還是以會談方面的技巧為主。   

而協談志工的敏銳度也很重要,因為有些個案其實是在自殺進行式中打來的,所以生命線與電信局、警察局等單位,是有密切合作的。在遇到類似的緊急事件(例如:案主正在自殺中)時,接聽的協談志工保持與案主的對話,拖延案主掛斷電話的時機,並請行政人員做報案的動作。生命線會先傳真到電信局,請電信局監聽與追蹤電話來源,並通知警察局做救治的動作,而在事後與案主或是警方做相關的聯繫。但不是每通電話都會遭到監聽,一般即使案主有自殺念頭,也不會被監聽,而是在案主有生命危險時才會選擇的作法。通常會希望是由案主個人的支持系統(例如:家人、朋友)為優先考量,畢竟在通報警方後的所帶來的後果,對於當事人容易產生一些較負面的影響。   

而當遇到電話協談的個案是需要更深入的幫助時,機構會主動的請案主進行面談的預約,但若案主並不願意主動求助機構,機構方面也無法著手幫忙,畢竟決定權在於案主手中。   

在電話訪談的過程中,找出適合結束對話的時機也相當重要,因為1995專線是屬於情緒方面的危機處理,要盡量避免電話佔線的問題,所以在結束對話時最常用到的是—結構化,幫助案主再次進行分析及整理,但訪談中是絕對不給案主解答的,基於「案主自覺」,是讓案主能做到自我負責及自我面對問題的能力。除非是遇到未成年的案主,可能較不具有正確的觀念,這時才會給予案主較為正向的看法。   

由於生命線是全年不打烊,且24小時都有專人接聽,所以在人力方面是稍有不足的,因此雖然會對自殺未遂的案主做持續的關懷及追蹤,但目前還沒有很完整的追蹤服務,所以會希望以後能有專門的社工人員來負責。而由於憂鬱症的危機週期是三個月,所以並不太適合由志工來協助追蹤,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志工的服務時段很難有連續性,對於案主的幫助是有限的,若使用社工員,對於機構而言也較好掌控及了解狀況,所以生命線是傾向於使用社工員來解決較專業的問題的。

外展服務

生命線以往著重在接聽電話等較被動的方式來防治自殺,近年來則積極走入人群,希望藉外展服務提高自殺防治的功效。自殺的兩大高危險群,分別為十五至二十四歲的青少年及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因此外展服務分為校園及社區兩方面來進行。

校園

調查顯示,十五至二十四歲是自殺的高危險群,因此機構的主要宣導對象是台中市國小五、六年級學生、國中二年級學生、高中、職二年級學生,而宣導的目的,主要是藉此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可貴,或是當他們面對挫折時,有更多的選擇來尋求協助。

機構會培養負責進行校園宣導及團體課程的講師,並主動與學校接洽,等待各校申請並確認講座場次及時間,而課程也會依對象的不同有些許改變,且機構有專門的社工員,負責在每次課程結束後做統整及討論。

活動也有等級之分:

  • 初級為校園宣導,是利用週會時間來做校園自殺防治「真愛自己」的宣導。
  • 次級為成長團體,機構委託學校篩選出的符合條件(憂鬱傾向)的學生來進行八堂有關憂鬱抒壓的課程。 

機構在剛進行校園的外展服務時,是先以週會期間向全校同學宣導為主,因當時的經驗不足,沒先設想到台下學生對此宣導是否感興趣,所以效果並不顯著,在經過討論後改為小班宣導,效果有明顯的提升,也因此使宣導場次大幅增加。  

而次級的成長團體(憂鬱抒壓團體),是透過學校先行篩選有憂鬱傾向的學生,再對這些學生提供課程服務,但卻遇到學校方面所提供的學生,多半與機構安排的課程條件不合(如:上課睡覺、個性內向或有攻擊傾向的學生),這樣對於學生而言並不會有太大的幫助,且也有些浪費機構所排的課程,有些班級導師甚至對此課程有所誤解,抱太大期待,認為同學參加此課程後就能變乖、認真學習…等,對機構而言是無形的壓力。

社區

社區外展服務是生命線為可能較有憂鬱傾向的民眾所辦的活動,目的是要幫助因憂鬱而無法與外界產生聯繫及互動者,走出戶外。

現今社會大多數的憂鬱症患者,主要是承擔過多的壓力造成,所以最近幾年,機構強調的是關於抒壓的主題,本著預防重於治療的理念,機構在社區講座方面,加強教導大家對於自殺及憂鬱症的辨識及導正一些對憂鬱症的錯誤認知及誤解,讓大家了解「自殺是有徵兆且可以預防的」。


活動起初是經由機構公文的發送,讓大樓管理委員會知道關於講座的消息,但此作法較為被動,所以回應並不踴躍;因此現在機構則改為主動與社區大樓做聯繫,並試著讓管理員了解講座內容和可能得到的幫助,除此之外,機構也透過志工所提供的社區來辦理活動,至於企業界的申請則是近幾年才開放。  

以下為課程流程:

時間 內容 主講人
19:00~19:30 1.報到

2.免費血壓測量

3.發送生命線小氣球

工作人員
19:30~20:50 講座主題

1.認識生命線

2.揮別憂鬱 迎向生命(談憂鬱症防治)

3.好EQ好生活(談情緒管理)

社工專員
20:50~21:00 填寫問卷~期待再相會 工作人員


除講座內容外,課程中的量血壓服務不僅能使社區居民達到身、心、靈健康,還配合著汽球發送等手段,吸引更多民眾參與。而在活動中,除非必要,機構不會主動提供憂鬱的相關測驗,因測驗的前提是低落情緒維持兩個禮拜以上,而每個人都有情緒較低落的時期,所以測驗結果也會有失準確度的時候。若有進行測驗,機構也須在測驗後澄清,測驗結果不代表患有憂鬱症,避免學員被標籤化。而如果測驗出有學員是屬於憂鬱症高危險群,機構會主動和該學員聊聊並互留電話,邀請案主和機構聯絡,如果案主並未主動來電或是面談,則機構會主動打電話表示關心。  

在舉辦講座的社區中,住戶們對主題所呈現出的態度非常兩極化,有些人會以正面的態度來參與講座,想藉此多了解憂鬱症這個議題;但有些人卻認為,會參加講座的人,都是有憂鬱方面的問題,覺得沒此困擾的人是不需要參加的。

機構在社區舉辦講座方面曾遇到不少困難,像是活動主題「揮別憂鬱,迎向生命」過於敏感,許多社區大樓並不願意與機構合作,怕被貼標籤;或是參加活動的人數很少,機構需要每兩個月就換不同的主題來吸引住戶;另外也曾遇到社區大樓管理委員會的改選,在交接方面的疏失或管理者觀念的不同,導致活動無法持續進行,使活動無疾而終。

陪伴團體

機構藉著不同的活動,發現了近十位的憂鬱症患者,工作人員會利用空閒時間去了解他們的狀況,並鼓勵他們參與相關主題的講座、陪伴團體,能藉此多與人互動。機構所辦的陪伴團體時間,是在每周二、四的下午,在團體互動中,有些持續參與的患者也因而有了正向的改變,並藉由這個團體認識了其他的患者,由於有共同的經驗,因此能給予彼此需要的支持,走出憂鬱。 而機構也因為有了這樣的回饋,所以期望透過有相同經驗的患者們彼此分享和支持,幫助更多人走出憂鬱。


生命線在外展服務方面,雖然成效無法確實估計,但機構仍能持續的接收到案主的回饋及感謝,這對機構來說是一種正向的肯定及鼓勵。

社會資源

機構內分案

在電話協談、校園宣導、社區講座等場合得知有案主需要心理諮商或輔導等幫助時,生命線會提供時段讓案主預約面談。

機構外轉介

若遇到到案主的問題是屬於生命線無法解決,則生命線會依案主問題的需求轉介至適合的機構,比如說:經濟問題會轉介至社會局或慈濟、家庭問題會轉介至家扶中心。在轉介前,生命線會希望案主能自行聯絡對其有幫助的機構。如果遇到較被動的案主時,生命線才會主動幫案主聯絡適合的機構,並通知機構。

合作模式

在轉介後,生命線即不做後續的追蹤。生命線與機構間的合作選擇,是以案主的問題需求為主,並做不同的轉介服務,而機構與機 構間,並不需要有契約上的約束,這是非營利機構間都互相有的默契。

訪問大綱

  • 當初成立此方案的目的?

生命線1995專案

  • 在接聽到電話時,該如何判斷案主自殺的可能性(或強度),以及此時該注意的事項?
  • 如果遇到有強烈自殺企圖的案主時,該如何引導?
  • 在獲得資料後,是否會通報其他單位(ex警局),尋求協助?
  • 若需要通報其他單位,通報的內容為何?
  • 而在通報的當下,是繼續與案主保持通話並交由其他人員通報,或是有其他作法?
  • 如何判斷適合結束對話的時機?
  • 該如何結束對話?
  • 是否有一定的處理程序或是訪談技巧?

外展服務

  • 相關講座的消息,除了在網站上公告外,有其他的管道可以得知嗎?
  • 參加的學員,是否會認為自己是"有問題的人"才需要參加?
  • 在有關抗憂鬱的講座過程中是否會做一些相關測驗?
  • 若學員當中有人正好屬憂鬱高危險群,機構在講座的當下(或事後)會採取什麼方法?
  • 在外展服務的實施中,是否曾遇到什麼困難?

社會資源轉介

  • 在得知案主有輔導或心理諮商的需求下,機構是否有提供諮商服務?
  • 若有,則機構的作法是由機構自行處理,或轉至其他適合機構?
  • 若有,大約是和哪些機構合作?
  • 在提供之後,生命線會主動幫忙連繫,或是需要案主自行連絡?
  • 在轉介後,會再做後續的追縱嗎?
  • 機構間是如何合作?有契約上的關係嗎?


參考文獻

  • 天華出版公司編輯部 (民74)。愛惜您的生命。台北﹕天華。
  • 派翠西亞‧赫姆斯 (民84)。親愛的,請別輕生 (陸蘭芝 譯)。台北﹕幼獅文化。
  • 行政院衛生署 自殺防治中心 (民95)。自殺防範指引。台北﹕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
  • 邱淑姃主任口述資料;社團法人台中市生命線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