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團體工作之技巧"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團體工作的記錄和評估方式)
行 65: 行 65:
 
*過程紀錄:注重團體過程時成員間的人際關係的記錄也是較費時費力的方法。
 
*過程紀錄:注重團體過程時成員間的人際關係的記錄也是較費時費力的方法。
 
*摘要記錄:採重點式紀錄可以提供工作者隨時檢討與查閱是一個省時省力的記錄。
 
*摘要記錄:採重點式紀錄可以提供工作者隨時檢討與查閱是一個省時省力的記錄。
*評價方式:工作者讓成員自我評量與反思了解參加此團體對成員有何收穫與建議,也從記錄中檢討團體需要改進的方向。(白秀雄,民81)
+
*評價方式:工作者讓成員自我評量與反思了解參加此團體對成員有何收穫與建議,也從記錄中檢討團體需要改進的方向。(白秀雄,民81)
 
+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於 2006年12月2日 (六) 14:09 的修訂

社會團體工作發展到現在,已經有許多不同的技巧被提出。大致上可分為兩種類型:程序技巧(procedure skills)與互動技巧(interactional skills)(曾華源,民91,引用Prenell)。程序技巧是指團體工作如何安排時間、活動、地點、成員等等,及確定團體工作的目標與評估方式等等。互動技巧是指個人與團體之間交流、溝通的反應;例如接納、尊重、真誠、支持、設限、指引等。(曾華源,民91)。必須要有社會團體工作的技巧才能讓社會團體工作進行的順利,並且讓成員間的互動良好,這樣才可以使目標完美的達成。

4
撰寫內容請扣緊主題

團體工作方案之擬定

在擬定團體方案的時候,應該要考慮許多因素包括團體的問題與情況,這些都必須要在擬定時所要思考到的。

  • 團體的主要對象是哪些成員?為什麼要舉辦這個團體?團體的需求是什麼?
  • 團體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團體工作者希望成員在團體中獲取哪些東西?
  • 團體的主要焦點是什麼?是屬於何種類型的團體?是教育性、成長性、相互分享性或是讓成員間行為改變的團體,還是針對特殊的問題?團體是長期性或是短期性?
  • 團體成員的人數多少?每次聚會舉行的時間和地點?團體要進行幾次?每次要間隔多久?是開放性或是封閉性團體?同質或者是異質?成員是自願性或是非自願性參加?
  • 怎樣選擇團體的成員?要以何種方式選擇與過濾成員?
  • 團體成員將會獲得哪些經驗?團體開始前領導者需要建立哪些規則?
  • 在團體中將提出什麼主題?到何種程度是由團體成員決定還是由領導者決定?
  • 成員在團體中將有什麼危險?領導者在團體中如何保護成員避免這些危險?

(曾華源,民91)(劉曉春,張意真譯,1997)

團體工作的籌備與組成

  • 團體目標確立:

清楚地了解及思考並且訂定團體是要提供哪種類型的服務與方案,讓團體有個明確目標,才可發揮團體活動的特質,也必須從年齡層來區分要以何者作為工作對象,以及計劃評估整個團體從開始到結束需要多少的預算,及進行活動中所需要用到的器材有哪些,還有團體工作運作時的各個相關事務,都是必須規劃進去的。(葉楚生,民76)(曾華源,民91)

  • 成員選擇:

選擇成員時除了考慮同質或異質外和開放性或是封閉性團體,還要參考年齡(兒童、青年、老人族群)、性別、教育程度、職業等等的因素。 團體如果是同質性容易建立起共同的團體意識以及約束力,維持團體成員的穩定性;反之,異質性團體成員間的差異可以有多方面的刺激,保持團體成員的活力。可以在同質性中參雜一些異質性但不能太多,否則會破壞團體的穩定。 開放性團體是長期性的聚會,成員可以在需要時加入,持續有成員的加入與退出,但不容易發揮團體功能;反之,封閉性團體一開始就已經確定人數不可臨時加入,如果成員一直離開團體就無法繼續,但成員間較有凝聚力與認同感。(白秀雄,民81)(曾華源,民91)

  • 團體大小:

成員人數會影響到團體互動的效果,所以需要先考慮此團體是朝哪種目標,決定參與人數的多寡,以及需要成員間彼此互動的程度、社會發展需求等等,還有團體聚會時間的長短。團體人數最少7人,最多20幾人,例如:治療團體7~9人最佳,教育團體7~20幾人。(白秀雄,民81)(曾華源,民91)(劉曉春,張意真譯,1997)

  • 聚會地點:

聚會地點要考慮到交通的方便性與場地是否都在相同的地方,這兩項因素會影響著成員的出席率。聚會場地空間要有隱密性,成員才不會被打擾也比較有安全感。場地的大小要視人數而決定,如果成員人數少不要選擇太大的空間,會造成成員間彼此的疏離感、互動也會減少;如果成員人數多選擇較小的空間會讓成員感到有壓迫感與不自在。(白秀雄,民81)(曾華源,民91)(劉曉春,張意真譯,1997)

  • 聚會時間:

每週至少1~2小時讓成員不會因為聚會時間相隔太久而彼此陌生,也需要把成員的生活情形、職業考慮進去,才不會因為時間安排的不恰當,導致成員的出席率降低。依據團體目標訂定期限,例如:社會發展性團體2~4個月;治療性團體最短1年、最長2年。聚會地點與時間都要相同以便於成員的記憶。(白秀雄,民81)(曾華源,民91)(劉曉春,張意真譯,1997)

社會團體工作之實施過程與基本技巧

  • 團體初期:

目標建立 (社會團體工作)、成員選擇、團體大小、聚會地點、聚會時間,這些條件來構思團體的結構;工作者需要討論要以何種方式招募成員,例如:網路資訊、平面海報。初次的聚會中讓成員與工作者彼此認識,也訂下團體的規定以及讓成員了解團體的目標及規劃。團體工作者在此時是團體的重心,團體領導技巧也是相當重要,工作者對成員要顯示出同理心、真誠、關懷,讓成員感受到工作者對他們的重視與尊重。工作者與成員談話時需要耐心的傾聽與直視對方的眼睛,才能與成員有信任感的建立。(萬育維,民90)(曾華源,民91)(劉曉春,張意真譯,1997)


  • 團體中期:

成員間已經有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互動也較頻繁,此時成員間的差異性也會顯現出來,會有許多問題行為產生。工作者必須用理性來包容以及協助團體面對困境,依照團體中之治療要素耐心的解決與面對成員抗拒行為,讓團體持續發展下去。(萬育維,民90))(曾華源,民91)


  • 團體後期:

團體結束前幾週,工作者必須預先告知成員讓成員有心理準備,以避免成員反應過度與不適應。工作者此時需要讓成員回顧在此團體中成長了些什麼以及讓成員評價目標達成的程度,處理成員間分離的情緒,與成員討論此團體對成員未來的發展和影響。團體結案後,工作者必須將記錄整理成總結紀錄,以便於日後參考及評價之用,讓工作者思考以後舉辦類似團體時所需要做的改進,以及給其他工作者參考此團體的優缺點。(萬育維,民90)(曾華源,民91)

團體工作的記錄和評估方式

  • 敘述記錄(故事式紀錄) :注重時間順序的記錄較費時費力的方法。
  • 過程紀錄:注重團體過程時成員間的人際關係的記錄也是較費時費力的方法。
  • 摘要記錄:採重點式紀錄可以提供工作者隨時檢討與查閱是一個省時省力的記錄。
  • 評價方式:工作者讓成員自我評量與反思了解參加此團體對成員有何收穫與建議,也從記錄中檢討團體需要改進的方向。(白秀雄,民81)

參考文獻

  • (曾華源,民91,引自Prenell)李增祿主編,《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91。
  • 劉曉春,張意真譯,1997;Kenneth E. Reid原著,《社會團體工作》,臺北市,揚智文化。
  • (葉楚生,民76)葉楚生,《社會工作概論》,同泰印刷局有限公司,民76。
  • (白秀雄,民81)白秀雄《,社會工作》,三民書局印行,民81。
  • (萬育維,民90)萬育維,《社會工作概論 理論與實務》,雙葉書廊有限公司,民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