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治療"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文獻)
行 1: 行 1:
 +
{{Version|2007/10/14|}}
 +
<!--請注意:請在這行文字底下進行編輯,請不要刪除或變更這行文字以及這行文字以上的部份。-->
 +
 +
 +
 +
 +
 
從1920年代Adler(阿德勒)就開始在維也納從事家庭工作,北美的家庭治療運動一直到1940年代開始萌芽。到了1950年代系統性的家庭理論才開始發展,但是在當時的治療界中,它還是被視為一種相當革命的取向。在1960和1970年代,心理動力、行為取向和人本主義取向(當時稱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勢力)主導了諮商和心理治療。到了今天,許多取向共同開創出家庭系統治療的典範轉移,甚至可以稱為「第四勢力」,它正成為許多實務工作者主要的理論取向。(鄭玄藏等譯,2003,p 464)
 
從1920年代Adler(阿德勒)就開始在維也納從事家庭工作,北美的家庭治療運動一直到1940年代開始萌芽。到了1950年代系統性的家庭理論才開始發展,但是在當時的治療界中,它還是被視為一種相當革命的取向。在1960和1970年代,心理動力、行為取向和人本主義取向(當時稱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勢力)主導了諮商和心理治療。到了今天,許多取向共同開創出家庭系統治療的典範轉移,甚至可以稱為「第四勢力」,它正成為許多實務工作者主要的理論取向。(鄭玄藏等譯,2003,p 464)
  

於 2007年11月11日 (日) 11:32 的修訂

此條目尚有其他的版本,請參考「歷史」之2007/10/14版本





從1920年代Adler(阿德勒)就開始在維也納從事家庭工作,北美的家庭治療運動一直到1940年代開始萌芽。到了1950年代系統性的家庭理論才開始發展,但是在當時的治療界中,它還是被視為一種相當革命的取向。在1960和1970年代,心理動力、行為取向和人本主義取向(當時稱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勢力)主導了諮商和心理治療。到了今天,許多取向共同開創出家庭系統治療的典範轉移,甚至可以稱為「第四勢力」,它正成為許多實務工作者主要的理論取向。(鄭玄藏等譯,2003,p 464)

0 全部都有明顯的抄襲行為。

家庭治療的目標

  • 使家庭成員了解並促進彼此間交互反應關係。
  • 使家庭成員了解個人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 改善或解決家庭當前的交互反應關係之難題。
  • 促進家庭成員的發展功能,有能力去了解、體驗及因應發展階段。

家庭治療取向的比較

阿德勒家庭治療

  • 代表人物:Alfred Adler
  • 焦點時間:以現在為主,偶爾會參考過去
  • 治療目標:培養父母領導能力;解開家庭中錯誤的目的和錯誤的互動;促進有效率的教養方式
  • 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教育者;探索動機者;合作者
  • 改變的歷程:以互相尊重為基礎來形成關係;探索出生序與錯誤目的;重新教育系
  • 技術和創新:家庭星座;典型的一天;目的揭露:自然/合邏輯的推論

多世代取向

  • 代表人物:Murray Bowen
  • 焦點時間:現在與過去,原生家庭,三個世代
  • 治療目標:自我分化;在家庭脈絡中改變個人;減少焦慮
  • 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指導者,觀察研究者,教師;自我的反應察覺者
  • 改變的歷程:以各種提問及認知歷程來引導自我分化,以及了解原生家庭
  • 技術和創新:世代圖;提出問題;處理原生家庭的問題;解除三角關係

人性效能歷程

  • 代表人物:Virginia Satir
  • 焦點時間:此時此刻
  • 治療目標:促進成長,提昇自尊及增進關係;協助家族產生真誠的溝通與互動
  • 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主動的促進者;提供資源者;探索者;示範真誠的楷模
  • 改變的歷程:協助家庭由現狀渡過紛亂的局面,進而朝向新的可能性與整合
  • 技術和創新:同理心;接觸;溝通與雕塑;角色扮演家庭大事紀

經驗/象徵取向

  • 代表人物:Carl Whitaker
  • 焦點時間:現在
  • 治療目標:促進自發性;創造力;自主性以及玩耍的能力
  • 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家庭教練者;挑戰者;透過玩耍而促成改變的示範者
  • 改變的歷程:在面質的過程中種下覺察和改變的種子
  • 技術和創新:協同治療;自我揭露;面質;利用自己做為改變的觸媒

結構取向

  • 代表人物:Salvador Minuchin
  • 焦點時間:現在與過去
  • 治療目標:重新建構家庭的組織結構;改變功能不良的互動模式
  • 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親切的叔叔」(friendly uncle);舞台導演;改變家庭結構的促進者
  • 改變的歷程:以領導者的角色融入家庭;改變結構;建立邊界
  • 技術和創新:融入與調解;促發失衡;追蹤;建立邊界;重演行動

策略取向

  • 代表人物 Jay Haley & Cloe Madanes
  • 焦點時間:現在與未來
  • 治療目標:解決目前的問題;改變功能不良的互動模式;干擾問題發生的歷程
  • 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促進改變的指導者;問題的解決者
  • 改變的歷程:運用行動導向的指令與矛盾的介入措施促使改變發生
  • 技術和創新:重構視框;運用指令;悖論;假裝;角色扮演(鄭玄藏等譯,2003,p470-471)

家庭治療的限制

  • 當一個人的防衛心太強導致治療者無法突破時,家庭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 有些人對於一對一的個別治療模式感到害怕,怕個別方式表示其得了重病,甚至害怕被操縱。
  • 某些情況下,有些人對於自己的性別認同感到困惑,害怕對治療者會產生同性或異性戀的衝動而不安。一個人在生活中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的經 驗常覺得被傷害,則家庭治療模式比較合適,因為親密的感覺不會太逼近,可以在其能夠控制的情況下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調整及學習。
  • 屬於衝動型性格的人通常不願意接受個別治療,因為很難維持與人一對一或在團體中的關係。因此家庭治療以其熟悉和賴以生存的家庭體系為問題中心,使其願意接受治療。
  • 家庭治療常對孩子過分被溺愛的家庭有效果。
  • 如果家庭成員失去控制,沒有人願意負起帶頭作用,這時家庭治療者可以暫時擔當這項角色,減低家庭的焦慮。
  • 有些家庭系統與互動建立起代罪羔羊,將家中所有問題認定均因此人而起,要是沒有他,家庭會平和許多。家庭治療把全家人集合起來,讓成員知道因為每個人的互動導致家庭形成這種型式。

結語

家庭治療旨在協助家庭與個人完成階段性任務,讓保守家庭面對發展性的變化時,不再堅持既有的模式,重新調適改變自身平衡的機制,不過一旦家庭危機太強時,家庭自然平衡會失去效率,陷入困境中,不知道如何站起來,此時應該求助家庭諮商機構或精神科作家庭治療,協助家中成員了解現今所處的階段,並且協助家庭找尋可力的資源,看到盲點,幫助家庭找到新生的力量。

相關條目參考

會談

團體諮商的技巧

心理諮商

團體治療

文獻

Michael P. Nichols,Richard C. Schwartz 著 (2002)。家族治療概論FAMILY THERAPY;Concepts and Methods 。 洪葉文化

Michael P. Nichols,Richard C. Schwartz 著 (2002)。家族治療的理論與方法FAMILY THERAPY;Concepts and Methods 。 洪葉文化

薩爾瓦多.米紐慶(Salvador Minuchin)、李維榕(Wai-Yung Lee)、喬治.賽門(George M. Simon) 著 (2003)。學習家族治療Mastering Family Therapy : Journeys of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 心靈工坊文化

Suzanne Midori Hanna.Joseph H. Brown 著 (民88)。家族治療實務:不同模式中重要元素的整合 The Practice of Family Therapy 。 五南

楊連謙.董秀珠 著 (1997)。結構-策略取向家庭治療 。 心理出版社

Gerald Corey著;余振民、黃淑清、彭瑞祥、趙祥和、蔡藝華、鄭玄藏譯(2003)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台北,雙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