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壓力管理"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Version|2007/10/14|}}
+
*最早研究壓力問題的學者是漢斯.塞利爾(Hans Selye),他把定義為「身體對其要求所做出的不明反應」,但這樣的定義太過籠統,無法看出壓力有什麼影響,身體對於興奮與愉快情況的反應,和對於不愉快情況反應是類似,但只當 不愉快的反應情況產生反應時,才會想要減少壓力,即使在不愉快的狀況下,某種程度的壓力,仍是有益的。(莊勝雄,民87 P40-41)  
<!--請注意:請在這行文字底下進行編輯,請不要刪除或變更這行文字以及這行文字以上的部份。-->
+
'''家庭壓力'''是代表當家人處在一種不安的情況下,與家中有限的資源無法滿足當時的需求時就會形成壓力,不斷的壓力之下不只是會破壞家中愉快的氣氛,也會延伸到與家中成員相互之間的分歧。(連惠君;婚姻與家庭生活的適應;2001;p149)
+
4 沒見到連惠君的書目。
+
定義可以再改進。
+
  
5 你ABC-X用舊圖我沒意見,Double ABC-X也直接用別人的圖,會不會太...?
+
*壓力是一種改變,也可說壓力主要是個人受到外在事件的刺激及其產生的回應方式。依據Ivancevich & Matteson(1980)回顧壓力的文獻發現,壓力在定義上可以分為刺激、反應及刺激與反應等三種構面Kasl(1978)認為,只要個人知覺到需求及回應不平衡,就會有壓力產生。壓力是由特殊症狀呈現出來的一種狀況,而那種特殊症狀可能包含生理、心理及情緒上所引起的改變(Pauline Boss,1998)。也就是當人或家庭面對壓力,所產生的生理、心理及行為上的反應,就可以判定是不是面臨壓力。
文獻引用「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的地方要標出,沒見到英文文獻。
+
  
==壓力源的特徵==
+
4
壓力源的特徵有以下四項:
+
  
(一)可預期的(規範)VS.不可預期的(非規範)
+
4
 +
文獻引用格式不正確
  
可預期的壓力源是代表每個人身上幾乎都會發生的,舉例:離婚、在家庭中的身分改變、喪偶、改變居住地點;不可預期的壓力源是比可預期的壓力來的容易使得家庭出現危機或者是分解。如同年老病死是可預期的,但伴侶發生意外是不可預期的;兒女的出生是可預期的,但當出生後發現袋有重大疾病是不可預期的。
+
<!--老師的進度是三筆的文獻哦!你快達成了,還差一筆!!-->
  
(二)短期的 VS.長期的
+
基本上你寫的已經合格了。如果想更好,有幾點可以做。
 +
「壓力」、「家庭壓力」那可以不要把定義分列,改用句子會較佳。
 +
「ABC-X理論」那沒有用文獻引用。應在「分述如下:」後加上(布思,1994)
 +
部份段落沒有見到文獻引用,這樣會有抄襲之嫌,請在文內使用他人意見之處放上作者及年代(並頁碼)
 +
「家庭壓力在布思書上也可定義為....」,別人不知道是那本書,你可以說,布思將家庭壓力定義為....,
 +
或是,布思在其「家庭壓力管理」一書上,將家庭壓力定義為....
  
短期的壓力是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減少;但長期的壓力比起離婚或失業可能更難處理與評估。如:家中有天生缺陷的小孩或者不治之症的親人。
+
如果你要講究的話,參考文獻應是 (注意半形、全形)
 +
中文翻譯書格式A﹕(原作者有中文譯名)
 +
原作者中文譯名 (譯本出版年代)。書名 (版別) (譯者譯)。出版地點﹕出版商。(原著出版年﹕1992年)
 +
例如:李察‧普雷特(民82)。不可思議的剖面。(漢聲雜誌社譯)。臺北市:英文漢聲。(原著出版年﹕1992年)
 +
 
 +
中文翻譯書格式B﹕(原作者無中文譯名)
 +
書名(譯者譯)(譯本出版年代)。出版地點﹕出版商。(原著出版年﹕1984年)
 +
例如:二十世紀教育的回顧(教育出版社譯)(民90)。臺北市:大千。(原著出版年﹕2000年)
  
(三)內部的 VS.外部的
+
有相關的訊息可以連到站外的鏈結,而且你有引用他的想法,你應將之放在你的「參考文獻」中。寫法為(請把[]拿掉)
 +
[人名] ([年代])。[題目]。[時間]擷取自 http://xxxxxxx.html
 +
如果年代不知道的話,可以用n.d.
  
內部的壓力源是出自於家庭內部,可能會出現暴力、酗酒、精神虐待、遺棄;外部的壓力源是出自於家庭外部,可能的原因為天然災害、戰爭、全球景氣的影響。
+
===何謂家庭壓力===
 +
*家庭的定義:一種以婚姻、血緣、收養或同居等關係為基礎而形成的共同生活單位。家庭是藉著互相分享儀式及規則、具有人格互動且有患難與共的感覺之持續性系統;甚至成員在生理上也是在一起的。
 +
 +
*家庭壓力的定義:為家庭系統中的壓力或是緊張,它是指一個穩定的家庭受到干擾;它是正常的,有時是被期待的;它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人們家庭也是,總是在發展及改變當中的。
  
(四)自願的 VS.非自願的
+
*布思在其「家庭壓力管理」一書上,將家庭壓力定義為家庭系統中的壓力或是家庭壓力是家庭受到壓迫,家庭穩定狀態受到波折,也就是說, 系統是處於低潮、有壓迫的、擾亂的和靜止的情境之中。因此,家庭壓力是指家庭在平衡狀態有了改變。(布思,1994,P50)
  
死亡是明確的內部壓力,但是它可分為非自願的或自願的壓力:如同意外身亡是屬於非自願的,但自殺身亡卻是屬於自願的選擇。此外,當身體出現疾病時是屬於非自願的,可是當人不接受治療或阻礙病情時就是屬於自願的。
+
===Reuben Hill的ABC-X理論===
 +
[[圖像:Abc-x.jpg]]
 +
*解釋壓力的最佳理論為家庭壓力理論為ABC-X模型及雙ABC-X模型,分述如下:(布思,1994)
 +
*ABC-X模式(ABC-X model): 在ABC-X這個模式中,壓力是否會造成危機,壓力源事件本身、面對壓力的可用資源、對壓力事件的看法,及這三個因素交互作用,都影響對壓力事件處理的結果,處理得宜,壓力源事件只會形成壓力高低感受,但若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危機。
  
有些壓力是不易劃分的,因為它可能跟其中一結合而成為另外一個壓力,這樣可能產生危機的程度就更高了。壓力並不如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但是可預期的、短期的和外部的壓力都比較好處理,先不管壓力情境有沒有獲得改善,是越來越穩定還是更加惡劣,但是難過的情緒會因為時間而減少。(連惠君;婚姻與家庭生活的調適;2001;p151)
+
1.壓力源事件(stressor event)—A因素  (布思,1994,P35-36)
  
==家庭壓力理論==
+
凡會造成系統中界域、結構、目標、角色、過程、價值等的改變都稱為壓力事件。所謂系統的改變可能 為正向的改變,也可能為負面的改變,或兼具正負面影響。壓力事件可分成可預期(predictable)與不可預期(unpredictable)兩種。
  
'''社會系統觀點'''
+
2.擁有的資源(the family resources or strengths)—B因素(布思,1994,P35-36)
  
為了了解處在壓力下的家庭通常家庭理論學者是運用社會系統的概念,家庭具有象徵性符號與實體的結構,而被視為一個有機體,為了成長跟生存也必須具備有工具型與情感型功能來維持家庭。
+
當壓力事件產生時,若個人或家庭有足夠、適當的資源去面對壓力,那麼壓力事件較不會困擾這個系統;反之,則系統容易失去平衡而陷入混亂。
比起一般壓力理論的研究者重心放在個人,而家庭壓力理論是放在家庭作為研究單位,系統理論主張系統大於部分整合,因而家庭的意義不只有特殊關係,更包括了成員間的關係、共同擁有的記憶、共同經歷過的成功與失敗。
+
  
'''Hill ABC-X 家庭壓力模型'''
+
資源若從提供者的角度,可分為下列三種:
  
[[圖像:ABC-X.jpg]]
+
(1)個人資源(personal resources):如個人的財務狀況,如經濟能力;影響問題解決能力的教育背景;健康狀況,如生理及情緒的健康;心理資源,如自尊。
  
 +
(2)家庭系統資源(family system resources):指家庭系統在應付壓力原的內在特質,如家庭的凝聚力、調適、及溝通。愈是健康的家庭系統,愈有能力應付家庭壓力。
  
這模型主要的概念是壓力(X)是會受到其他變項強化與緩和的現象,事件的本身不能視為壓力或危機,而是事件所引發家庭不穩定的反應。
+
(3)社會支持體系資源(social support):所謂社會資源指提供家庭或家庭成員(1)情緒上的支持,(2)自尊上的支持,(3)物質的支持,(4)其他支持網絡。社會資源的支持網絡,可提供家庭對抗壓力、或協助家庭從壓力危機中復原。
  
Hill的系統理論是以戰爭造成家庭分離及重逢的家庭壓力經典研究為基礎,後繼的學者對他的ABC-X模型提出修正,但是Hill的研究方法仍被視為系統理論分析家庭壓力與因應重要的研究基礎,ABC-X模型符號的意義:
+
3.壓力事件的界定(the definition or meaning)—C因素(布恩,1994,P35-36)
 +
 +
對壓力事件的處理,除上述二個因素之外,也受到對壓力事件界定的影響。研究指出,個人或家庭可將壓力事件界定為是一種挑戰與成長機會,也可以將壓力視為絕望、困難與難以處理的。實驗研究發現,個人如何評估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將會影響其處理的結果,正如社會心理學常說的「事件被認為真,其結果必為真」。壓力事件發生時 家庭若以樂觀處之,則可以
  
引發事件(A):
+
(1)澄清問題、困境與任務,可更容易面對壓力源;
  
可能會引發家庭系統一定程度變異的事件或情境,如界域、結構、目標、角色、過程、或價值的改變都會帶來壓力。所謂系統的改變可能是正向的改變,也可能是負向的改變,或者兼具正負面的影響。
+
(2)減少面對壓力源事件的心理負擔與焦慮的強度;
  
家庭擁有的資源與韌性(B):
+
(3)激勵家庭成員完成個人任務,以提昇成員的社會及情緒的發展。另外有學者指出,若事件發生時,家人感覺無助,則會因家人的無助感與低自尊,使得家庭更容易受傷害。
  
家庭資源可以減緩或者改變壓力事件的壓力程度。
+
因而,壓力是一個中立的概念,它不一定是正向也不一定是負向。壓力對個人或家庭產生壓迫,給個人或家庭帶來的結果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多半依賴對此情境的認定和評價。
家庭系統資源可以在家庭面對壓力時保護家庭免受到壓力的影響,或者可以激發家庭回應壓力的能力。
+
  
家庭對事件的主觀定義(C):
+
4.壓力的高低程度或危機(degree of stress or crisis)--X因素(布恩,1994,P35-36)
  
家庭面對壓力事件的意義,會影響家庭受到壓力的程度,研究指出,個人對或家庭可以將壓力事件藉定為一種成長的機會或者是挑戰,也可以把壓力當作絕望與困難。
+
壓力既然是是一個中立的概念,那麼它給家庭帶來的衝擊不一定是壞的,壓力會形成問題只有在壓力大到系統陷入混亂、個人感覺不滿或出現身心症狀時。因而壓力的高低程度,全憑家庭對壓力源事件的定義,及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去因應。
  
壓力或危機程度(X):
+
根據Boss(1988)提出對危機的界定有三:
 +
(1)一個平衡狀態的嚴重失序
 +
(2)非常嚴重(severe)的壓力
 +
(3)非常劇烈的改變,以致家庭系統面臨障礙、喪失機動性、且失去能力。
 +
 
 +
(引自布思,1994, P52)
  
壓力與危機在各個文獻中都有不同的定義,Boss曾將危機清楚的做分析:
+
當處於危機狀態時,至少會在一段時間內失去功能、界域無法維持、角色和職責不再完成、個人也無法處於最佳的身心狀態。
 +
因此,壓力事件是否形成危機要看前三項因素互動的結果,如果家庭成員對認知到問題確已嚴重性的威脅到系統成功的運作,那麼壓力事件強到系統無法因應時危機就會產生。
  
(1)對於平衡的狀態中造成明顯的干擾。
+
===Psuline Boss的家庭壓力管理===
 +
*每個家庭都會遇到壓力,壓力不見得會帶來危機。當家庭遭逢壓力時,表示原本穩定的家庭系統受到干擾,健康的家庭有較高能力與較大的彈性面對壓力的挑戰。
 +
*家庭壓力主要有兩類:一是發展性壓力,是家庭發展過程中必經的事件,二是情境性壓力,非一般家庭生活範圍,因無法預測,往往讓人措手不及,對家庭系統有較大的衝擊。
 +
*家庭壓力是中立的概念,帶給家庭的結果,常有賴家庭的認知與定義,以及家庭所能運用的資源與潛力。
  
(2)緊急的情況。
+
===參考文獻===
 +
*葛兒.雷克利夫著(民87)。壓力滾蛋。(莊勝雄譯)。臺北市:希代出版。
 +
*波玲.布恩著(民83)。家庭壓力管理。(周月清譯)。臺北市:桂冠出版。
 +
*Hill,R(1958,February-March).Generic features offamilies under stress. Social Casework,49,139-150.
 +
*余雅惠 (n.d)。家庭壓力、家庭關係及家庭支持系統。2006-11-1擷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9/49-62.htm
  
(3)由於劇烈的改變而無法正常的動員與運作的家庭系統。
+
{{Rank3}}
 
+
 
+
'''McCubbin 與 Patterson Double ABC-X 模式'''
+
 
+
[[圖像:AABC-X.jpg]]
+
 
+
將Hill 的 ABC-X 模式加入危機或壓力後,McCubbin與Patterson概念一致的提出了Double ABC-X 模式,並解釋家庭調適危機與壓力的過程。
+
 
+
模式裡 Double A 因素是由於累積的家庭壓力,有三種壓力來源:
+
 
+
(1)原本不了解的壓力事件
+
 
+
(2)自然可預期的家庭改變(ex:家庭人數的自然增減)
+
 
+
(3)家庭壓力結果的回應(ex:內在改變的家庭角色)
+
 
+
模式裡 Double B 因素是兩種的家庭資源:
+
 
+
(1)家庭的資源裡原本享有可減少壓力事件的影響
+
 
+
(2)適應於個人、家庭與社會資源,可強化或發展家庭對於壓力或危機情境的能力
+
 
+
模式裡 Double C 因素是在認知上有兩種意義:
+
 
+
(1)對於壓力的認知在事情發生前、對於壓力與危機的認知在事情發生中,並對於壓力源本身、壓力持續累積所引發的窘境及情境上的認知。
+
 
+
(2)賦予情境意義能力有關係,在於家庭認知與宗教、對情境重新命名的壓力後或者是危機後。
+
 
+
模式裡 Double X 因素是包括最初的反應與之後的調適在於家庭面對危機或壓力時,家庭連續適應的開端過程是危機與壓力;連續適應的結果是調適。
+
 
+
(家庭壓力;鄭維瑄.楊康臨.黃郁婷合譯;2004;p4/家庭壓力管理;波玲。布恩著;1994;p52)
+
 
+
==家庭壓力管理==
+
 
+
在家庭壓力理論裡面常常提到『因應』,在文章中使用『家庭壓力管理』來代替『家庭壓力因應』,由於『因應』這個名詞常常被用來表現一個和諧現狀的家庭狀態要怎樣來維持(ex:沒有變化的家庭狀況),創造一個新的組織但並非是主動的管理壓力。『因應』
+
名詞的意義被視為關則加以使用,意味著當事情面臨窘境或是採取一種近育性的態度來代替變遷或者是背叛而並不是允許變遷的可能性。如果把家庭壓力當作結果變項時,把『管理』與『因應』這名詞比較起來,顯得清楚許多。家庭管理壓力比因應壓力,可能會有較明確的目的。ex:當讀書遇到挫折時,有些人可能會使用不正當的方式對待自己,這是消極的因應,我們會希望他採用積極的因應,就是『管理』,並採用『認知』的觀點,來幫助他看清真相、自己對資源的應用和以健康的態度來對待壓力。(家庭壓力管理/波玲。布恩著;桂冠出版;1994)
+
 
+
==參考書目==
+
*王以仁、連惠君等合著,2001,<婚姻與家庭生活的適應>,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鄭維瑄、楊康臨、黃郁婷合譯,2004年2月,<家庭壓力>,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李紹嶸、蔡文暉合譯,2001年10月 一版三印,<婚姻與家庭>,巨流圖書公司
+
*波玲。布恩著,1994,<家庭壓力管理>,桂冠出版.
+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52期,2006年1月15日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2/52-47.htm
+

於 2009年12月11日 (五) 04:18 的最新修訂

  • 最早研究壓力問題的學者是漢斯.塞利爾(Hans Selye),他把定義為「身體對其要求所做出的不明反應」,但這樣的定義太過籠統,無法看出壓力有什麼影響,身體對於興奮與愉快情況的反應,和對於不愉快情況反應是類似,但只當 不愉快的反應情況產生反應時,才會想要減少壓力,即使在不愉快的狀況下,某種程度的壓力,仍是有益的。(莊勝雄,民87 P40-41)
  • 壓力是一種改變,也可說壓力主要是個人受到外在事件的刺激及其產生的回應方式。依據Ivancevich & Matteson(1980)回顧壓力的文獻發現,壓力在定義上可以分為刺激、反應及刺激與反應等三種構面Kasl(1978)認為,只要個人知覺到需求及回應不平衡,就會有壓力產生。壓力是由特殊症狀呈現出來的一種狀況,而那種特殊症狀可能包含生理、心理及情緒上所引起的改變(Pauline Boss,1998)。也就是當人或家庭面對壓力,所產生的生理、心理及行為上的反應,就可以判定是不是面臨壓力。
4
4
文獻引用格式不正確


基本上你寫的已經合格了。如果想更好,有幾點可以做。
「壓力」、「家庭壓力」那可以不要把定義分列,改用句子會較佳。
「ABC-X理論」那沒有用文獻引用。應在「分述如下:」後加上(布思,1994)
部份段落沒有見到文獻引用,這樣會有抄襲之嫌,請在文內使用他人意見之處放上作者及年代(並頁碼)
「家庭壓力在布思書上也可定義為....」,別人不知道是那本書,你可以說,布思將家庭壓力定義為....,
或是,布思在其「家庭壓力管理」一書上,將家庭壓力定義為....
如果你要講究的話,參考文獻應是 (注意半形、全形)
中文翻譯書格式A﹕(原作者有中文譯名)
原作者中文譯名 (譯本出版年代)。書名 (版別) (譯者譯)。出版地點﹕出版商。(原著出版年﹕1992年)
例如:李察‧普雷特(民82)。不可思議的剖面。(漢聲雜誌社譯)。臺北市:英文漢聲。(原著出版年﹕1992年)
 
中文翻譯書格式B﹕(原作者無中文譯名)
書名(譯者譯)(譯本出版年代)。出版地點﹕出版商。(原著出版年﹕1984年)
例如:二十世紀教育的回顧(教育出版社譯)(民90)。臺北市:大千。(原著出版年﹕2000年)
有相關的訊息可以連到站外的鏈結,而且你有引用他的想法,你應將之放在你的「參考文獻」中。寫法為(請把[]拿掉)
[人名] ([年代])。[題目]。[時間]擷取自 http://xxxxxxx.html
如果年代不知道的話,可以用n.d.

何謂家庭壓力

  • 家庭的定義:一種以婚姻、血緣、收養或同居等關係為基礎而形成的共同生活單位。家庭是藉著互相分享儀式及規則、具有人格互動且有患難與共的感覺之持續性系統;甚至成員在生理上也是在一起的。
  • 家庭壓力的定義:為家庭系統中的壓力或是緊張,它是指一個穩定的家庭受到干擾;它是正常的,有時是被期待的;它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人們家庭也是,總是在發展及改變當中的。
  • 布思在其「家庭壓力管理」一書上,將家庭壓力定義為家庭系統中的壓力或是家庭壓力是家庭受到壓迫,家庭穩定狀態受到波折,也就是說, 系統是處於低潮、有壓迫的、擾亂的和靜止的情境之中。因此,家庭壓力是指家庭在平衡狀態有了改變。(布思,1994,P50)

Reuben Hill的ABC-X理論

圖像:Abc-x.jpg

  • 解釋壓力的最佳理論為家庭壓力理論為ABC-X模型及雙ABC-X模型,分述如下:(布思,1994)
  • ABC-X模式(ABC-X model): 在ABC-X這個模式中,壓力是否會造成危機,壓力源事件本身、面對壓力的可用資源、對壓力事件的看法,及這三個因素交互作用,都影響對壓力事件處理的結果,處理得宜,壓力源事件只會形成壓力高低感受,但若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危機。

1.壓力源事件(stressor event)—A因素 (布思,1994,P35-36)

凡會造成系統中界域、結構、目標、角色、過程、價值等的改變都稱為壓力事件。所謂系統的改變可能 為正向的改變,也可能為負面的改變,或兼具正負面影響。壓力事件可分成可預期(predictable)與不可預期(unpredictable)兩種。

2.擁有的資源(the family resources or strengths)—B因素(布思,1994,P35-36)

當壓力事件產生時,若個人或家庭有足夠、適當的資源去面對壓力,那麼壓力事件較不會困擾這個系統;反之,則系統容易失去平衡而陷入混亂。

資源若從提供者的角度,可分為下列三種:

(1)個人資源(personal resources):如個人的財務狀況,如經濟能力;影響問題解決能力的教育背景;健康狀況,如生理及情緒的健康;心理資源,如自尊。

(2)家庭系統資源(family system resources):指家庭系統在應付壓力原的內在特質,如家庭的凝聚力、調適、及溝通。愈是健康的家庭系統,愈有能力應付家庭壓力。

(3)社會支持體系資源(social support):所謂社會資源指提供家庭或家庭成員(1)情緒上的支持,(2)自尊上的支持,(3)物質的支持,(4)其他支持網絡。社會資源的支持網絡,可提供家庭對抗壓力、或協助家庭從壓力危機中復原。

3.壓力事件的界定(the definition or meaning)—C因素(布恩,1994,P35-36)

對壓力事件的處理,除上述二個因素之外,也受到對壓力事件界定的影響。研究指出,個人或家庭可將壓力事件界定為是一種挑戰與成長機會,也可以將壓力視為絕望、困難與難以處理的。實驗研究發現,個人如何評估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將會影響其處理的結果,正如社會心理學常說的「事件被認為真,其結果必為真」。壓力事件發生時 家庭若以樂觀處之,則可以

(1)澄清問題、困境與任務,可更容易面對壓力源;

(2)減少面對壓力源事件的心理負擔與焦慮的強度;

(3)激勵家庭成員完成個人任務,以提昇成員的社會及情緒的發展。另外有學者指出,若事件發生時,家人感覺無助,則會因家人的無助感與低自尊,使得家庭更容易受傷害。

因而,壓力是一個中立的概念,它不一定是正向也不一定是負向。壓力對個人或家庭產生壓迫,給個人或家庭帶來的結果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多半依賴對此情境的認定和評價。

4.壓力的高低程度或危機(degree of stress or crisis)--X因素(布恩,1994,P35-36)

壓力既然是是一個中立的概念,那麼它給家庭帶來的衝擊不一定是壞的,壓力會形成問題只有在壓力大到系統陷入混亂、個人感覺不滿或出現身心症狀時。因而壓力的高低程度,全憑家庭對壓力源事件的定義,及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去因應。

根據Boss(1988)提出對危機的界定有三: (1)一個平衡狀態的嚴重失序 (2)非常嚴重(severe)的壓力 (3)非常劇烈的改變,以致家庭系統面臨障礙、喪失機動性、且失去能力。

(引自布思,1994, P52)

當處於危機狀態時,至少會在一段時間內失去功能、界域無法維持、角色和職責不再完成、個人也無法處於最佳的身心狀態。 因此,壓力事件是否形成危機要看前三項因素互動的結果,如果家庭成員對認知到問題確已嚴重性的威脅到系統成功的運作,那麼壓力事件強到系統無法因應時危機就會產生。

Psuline Boss的家庭壓力管理

  • 每個家庭都會遇到壓力,壓力不見得會帶來危機。當家庭遭逢壓力時,表示原本穩定的家庭系統受到干擾,健康的家庭有較高能力與較大的彈性面對壓力的挑戰。
  • 家庭壓力主要有兩類:一是發展性壓力,是家庭發展過程中必經的事件,二是情境性壓力,非一般家庭生活範圍,因無法預測,往往讓人措手不及,對家庭系統有較大的衝擊。
  • 家庭壓力是中立的概念,帶給家庭的結果,常有賴家庭的認知與定義,以及家庭所能運用的資源與潛力。

參考文獻

  • 葛兒.雷克利夫著(民87)。壓力滾蛋。(莊勝雄譯)。臺北市:希代出版。
  • 波玲.布恩著(民83)。家庭壓力管理。(周月清譯)。臺北市:桂冠出版。
  • Hill,R(1958,February-March).Generic features offamilies under stress. Social Casework,49,139-150.
  • 余雅惠 (n.d)。家庭壓力、家庭關係及家庭支持系統。2006-11-1擷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9/4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