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心理治療"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團體心理治療發揮療效的因素)
(團體心理治療發揮療效的因素)
行 4: 行 4:
 
==團體心理治療發揮療效的因素==
 
==團體心理治療發揮療效的因素==
 
'''療效因子(therapeutic factors)'''
 
'''療效因子(therapeutic factors)'''
 +
 
學者透過對治療成功個案的面談和測驗及對有經驗的的團體治療者、觀察者做調
 
學者透過對治療成功個案的面談和測驗及對有經驗的的團體治療者、觀察者做調
查,發現在團體心理治療中有一些促使改變的機轉,也就是所謂的療效因子。而Dr.Yalom認為治療性的改變是一個十份複雜的過程,而且是各種經驗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因此Dr.Yalom將此種交互作用歸納為『療效因子』。
+
查,發現在團體心理治療中有一些促使改變的機轉,也就是所謂的療效因子。而Dr.Yalom認為治療性的改變是一個十份複雜的過程,而且是各種經驗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因此Dr.Yalom將此種交互作用歸納為以下11個基本的『療效因子』。
 +
*灌輸希望(Instillation of hope):
 +
希望的灌輸和對治療模式的信心,對心理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讓定人繼續治療的動力。在一個團體中一定會有成功的個案和始終陷在低潮中的病人,當處在低潮的病人看到人家的進步時,也會對自己的進步抱有期許,所以當病患看到其他人的成長時,會因而產生像當大的激勵,而那對病患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
*普同感(Universality):
 +
很多的病患都會有焦慮不安的想法和嚴重的孤立感或其他人所不能接受的問題,而且病患認為只有他自己有這些問題,所以使他們的人際關係無法擴展。可是在團體中病患們會慢慢的坦露出自己的憂慮,漸漸其他的病人就會發現原來這些想法是普遍大家都有的,因而產生共鳴,進而使在團體中的人際關係有所拓展。
 +
*傳達資訊(Imparting of information):
 +
*利他主義(Altruism):
 +
在一個團體中每位成員對其他的人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因為大家都有著共同的問題,所以他們互相支持、建議,並且一起分享,所以在團體中成員會因為這些互動而發現自己對其他人是有幫助的,且還佔有重要的角色,因而提振自己的自尊。在利他主義中也可以把那些過份沉浸於自我關注的病人給拉回現實,而那些因自身問題而感到苦惱的成員也被迫要去幫忙別人,所以在團體中除了養成助人的行為外也克服了唯我主義。
 +
*原生家庭的矯正性重視(The corrective recapitulation of the primary family group):
 +
原生家庭是許多病患參與的第一個團體,也是最重要的,但是往往都會有些不好的經驗,而在團體中有很多地方和家庭類似,所以病患會逐漸的像是在和家人相處那樣與其他成員互動。在互動性團體心理治療中不只是要讓早期的家庭衝突再度上演,還要以矯正的方式重現,這時團體中的領導者就要想辦法讓那些有礙於成長的關係型態不再僵化成不可攻破的系統。
 +
*發展社交技巧(Development of socializing techniques):
 +
基本社交技巧的培養是所有治療團體中都有的療效因子,但是會依團體的不同而使技巧的本質和過程的明確性有很大的不同。在團體中成員們會在互動時彼此坦誠的回饋,所以病患可以在對方的回饋中了解到自己沒注意但又會破壞社交關係的小動作,進而改變自己不當的社交行為,因此在團體中學習可以得到更成熟的社交技巧。
 +
*行為模仿(Imitative behavior):
 +
在團體中行為模仿是很普遍的,病患除了會模仿治療者也會模仿團體中的其他病人,而在團體治療中,病患會觀察具有相同困擾病人是如何從新的行為中獲益,其實這就是一種替代治療或是觀察治療。
 +
*人際學習(Interpersonal learning):
 +
*團體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
 +
*宣洩(Catharsis):
 +
*存在性因子(Existential factors):
  
 
==團體心理治療的效果==
 
==團體心理治療的效果==

於 2007年12月16日 (日) 14:56 的修訂

團體心理治療(group psychotherapy)是把心理治療的技術用在一個團體之中,所以在團體中成員間的相處和成員與治療者的各種互動皆可以使成員得到心理上的支持與認同,進而達到治療的效果或讓成員改變一些不當的行為。也就是運用團體本身和治療者的介入來做心理治療。(鄧惠泉、湯華盛譯 2002)

3

團體的建立

團體心理治療發揮療效的因素

療效因子(therapeutic factors)

學者透過對治療成功個案的面談和測驗及對有經驗的的團體治療者、觀察者做調 查,發現在團體心理治療中有一些促使改變的機轉,也就是所謂的療效因子。而Dr.Yalom認為治療性的改變是一個十份複雜的過程,而且是各種經驗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因此Dr.Yalom將此種交互作用歸納為以下11個基本的『療效因子』。

  • 灌輸希望(Instillation of hope):

希望的灌輸和對治療模式的信心,對心理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讓定人繼續治療的動力。在一個團體中一定會有成功的個案和始終陷在低潮中的病人,當處在低潮的病人看到人家的進步時,也會對自己的進步抱有期許,所以當病患看到其他人的成長時,會因而產生像當大的激勵,而那對病患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 普同感(Universality):

很多的病患都會有焦慮不安的想法和嚴重的孤立感或其他人所不能接受的問題,而且病患認為只有他自己有這些問題,所以使他們的人際關係無法擴展。可是在團體中病患們會慢慢的坦露出自己的憂慮,漸漸其他的病人就會發現原來這些想法是普遍大家都有的,因而產生共鳴,進而使在團體中的人際關係有所拓展。

  • 傳達資訊(Imparting of information):
  • 利他主義(Altruism):

在一個團體中每位成員對其他的人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因為大家都有著共同的問題,所以他們互相支持、建議,並且一起分享,所以在團體中成員會因為這些互動而發現自己對其他人是有幫助的,且還佔有重要的角色,因而提振自己的自尊。在利他主義中也可以把那些過份沉浸於自我關注的病人給拉回現實,而那些因自身問題而感到苦惱的成員也被迫要去幫忙別人,所以在團體中除了養成助人的行為外也克服了唯我主義。

  • 原生家庭的矯正性重視(The corrective recapitulation of the primary family group):

原生家庭是許多病患參與的第一個團體,也是最重要的,但是往往都會有些不好的經驗,而在團體中有很多地方和家庭類似,所以病患會逐漸的像是在和家人相處那樣與其他成員互動。在互動性團體心理治療中不只是要讓早期的家庭衝突再度上演,還要以矯正的方式重現,這時團體中的領導者就要想辦法讓那些有礙於成長的關係型態不再僵化成不可攻破的系統。

  • 發展社交技巧(Development of socializing techniques):

基本社交技巧的培養是所有治療團體中都有的療效因子,但是會依團體的不同而使技巧的本質和過程的明確性有很大的不同。在團體中成員們會在互動時彼此坦誠的回饋,所以病患可以在對方的回饋中了解到自己沒注意但又會破壞社交關係的小動作,進而改變自己不當的社交行為,因此在團體中學習可以得到更成熟的社交技巧。

  • 行為模仿(Imitative behavior):

在團體中行為模仿是很普遍的,病患除了會模仿治療者也會模仿團體中的其他病人,而在團體治療中,病患會觀察具有相同困擾病人是如何從新的行為中獲益,其實這就是一種替代治療或是觀察治療。

  • 人際學習(Interpersonal learning):
  • 團體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
  • 宣洩(Catharsis):
  • 存在性因子(Existential factors):

團體心理治療的效果

常見問題

參考文獻

  • Sophia Vinogradov、Irvin D.Yalom著;鄧惠泉、湯華盛譯(民90)。團體心理治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rvin D.Yalom著;方紫薇、馬宗潔譯(民90)。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rvin D.Yalom著;陳登義譯(民90)。人際互動團體心理治療-住院病人模式,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