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虐待對社會之影響"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虐待帶來的影響)
 
(未顯示由 7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81 次修訂)
行 1: 行 1:
'''童年,應該是人生中最單純、最快樂的一段歲月。但不可否認的,此時期的兒童正如同一張白紙,近黑則黑,近紅則紅。若孩童在妥善保護的環境裡長大,對孩童的成長是有益的。但若是在暴力、色情或其他足以對兒童成長過程造成負面影響的行為下成長,必然對其心智、行為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進而影響社會。'''
+
童年,應該是人生中最單純、最快樂的一段歲月。但不可否認的,此時期的兒童正如同一張白紙,近黑則黑,近紅則紅。若孩童在妥善保護的環境裡長大,對孩童的成長是有益的。但若是在暴力、色情或其他足以對兒童成長過程造成負面影響的行為下成長,必然對其心智、行為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進而影響社會。  
  
==受虐兒童的背景==
+
4 你們的立論有點不穩,但可以看得出來你們有用功。
根據資料統計,大約有九成的受虐兒童平均年齡是在五歲以下;有五成則為一歲以下。
+
沈瓊桃老師的名字,你們打錯了。
  
經由下列因素,分析較容易產生兒童虐待事件的分別有:
+
瞭解,立刻更正。
  
(一) 兒童因素:兒童本身如果有生理、精神或行為方面的異常,會比正常兒童容易受到虐待。
 
  
(二) 家庭因素:兒童成長於暴力傾向的家庭、父母親的社會經濟地位較低、單親或離婚等家庭,比較容易發生家庭暴力或虐待事件;但是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家庭也是有虐待兒童的事件發生。
+
==對未來發展與社會互動影響==
 +
曾經有過受虐經驗者,是否在未來亦會產生施虐行為?是否多追溯童年記憶為基礎?兩者間的關聯,有些許差異,早期的直接邏輯推理概念,卻將不適用現代的趨勢。在過去學者都指出受虐的經驗,會導致過去的受虐者將成為未來的施暴者。找出有哪些原因一產生的因素,再來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
  
() 社會因素:社會對學校體罰的看法、媒體對暴力事件的宣揚報導、人際關係的冷漠,社會對兒童的重視性都會影響兒童虐待事件的發生率及檢舉率。
+
==受虐早年經驗==
 +
根據學者說法來匯整出較為完善的方向。而在他們相同的觀點放在「兒童虐待是否會造成代間移轉(intergenerational trasmission)」為主要探討方向。
 +
*Egeland認為受虐的經驗只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受虐者對自己早年經驗主觀的看法,行程內在自在活動模式基礎,非虐待事件在照顧關係。
 +
*Huter&Kilstrom在對早產兒中的49個家庭雙親某醫方曾受過虐待的經驗,研究顯示有9個家庭會施予虐待行為,(18persent的代間移轉)
 +
*Huter再與其他相關研究學者,接續研究早產兒母親對10位家庭中有9魏家報的歷史做出結論,得到(代間移轉90persent)
 +
(兒童虐待,64-5)
  
() 直接誘因:兒童虐待事件的產生通常會有一個導火線,例如兒童哭鬧不停、在校成績不好或是行為、身體機能調適失常、家庭貧困或父母婚姻關係出現危機等。
+
==虐待的類型==
 +
在台灣地區,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簡稱CCF)是最早注意到兒童虐待現象,根據報章雜誌所刊登的兒童虐待資料及新聞報導事件,統計實務案例及行為指標研判將兒童虐待分類為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及疏忽等四個層面。(余漢儀 著,1997)
  
(兒童醫學網-了解兒童受虐事件:http://www.vghtpe.gov.tw/~peds/abuse.htm)
 
  
==兒童虐待之界定==
+
*身體虐待
 +
指任何人對兒童施加任何非意外性的身體傷害,導致死亡、外型損毀、功能損害者或處於可能發生上述傷害之險境。(余漢儀 著,1997)
  
  
在台灣地區,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簡稱CCF)是最早注意到兒童虐待現象,根據報章雜誌所刊登的兒童虐待資料及新聞報導事件,統計實務案例及行為指標研判將兒童虐待分類為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及疏忽等四個層面。
+
*精神虐待
 +
習稱心理/情緒虐待。任何人對兒童施加持續、嚴重的排斥或不當待遇,導致兒童的智能、心理、行為、情緒發展或社會發展遭受不良的影響。(余漢儀 著,1997)精神虐待不像身體虐待或性虐待般易於界定,Kemp表示:精神虐待是成人對兒童所行使的行為,它可能會造成兒童心靈上的傷害(林勝義,2004)。對兒童毫不關心、刻意忽視、冷落、排斥或時常斥責、怒罵、挑剔、批評、恐嚇、輕視、過份要求等,造成兒童在感情、心理、智力方面的發展受阻礙。
 +
([http://myanny2001.myweb.hinet.net/bg_knowledge.htm 家扶小常識])
  
'''(一)身體虐待(Physical abuse):'''
 
  
*指任何人對兒童施加任何非意外性的身體傷害,導致死亡、外型損毀、功能損害者或處於可能發生上述傷害之險境。(余漢儀 著,1997)
+
*性虐待
*身體虐待包括:
+
對於性虐待有幾個必須考慮的因素,如兒童與施虐者的年齡、生存者與施虐者的關係、施虐者所採用的策略及行為,以此,所謂性虐待是指未滿十八歲之未獨立的兒童及青少年,對於性沒有有真正的了解,當成人以其權威脅迫發生性活動,這些性活動包括亂倫、強暴、性侵害、同性戀行為、猥褻、性剝削及監護人同意兒童或青少年與他人發生不合法的性行為,他們沒有能力給予同意權,且這些性活動違反法律及家庭角色對個人的期待。
#身體四肢及各部位有明顯瘀傷、鞭痕、齒痕,不同傷勢程度的多重骨折或其他不明來歷的傷口。
+
([http://forum.yam.org.tw/women/backinfo/safety/safe_kid22.htm#02 婦女論壇])
#身上有新舊傷痕,反映出多次被虐待的跡象。
+
#身體、四肢、男性生殖器有被綑綁的痕跡。
+
#不願與父母接近,懼怕父母,害怕返家。
+
#厭煩與成人有身體接觸,回答問題冷淡。
+
#極端憂鬱,具攻擊、敵意、退縮行為。
+
(家扶小常識http://myanny2001.myweb.hinet.net/bg_knowledge.htm)
+
  
  
'''(二)精神虐待(Mental abuse):'''
+
*疏忽
 
+
指有責任照顧兒童者,本人或他人准許不加注意或忽視兒童的基本需求。依據兒童福利法第二十六條,疏忽包括下列行為:
*習稱心理/情緒虐待。任何人對兒童施加持續、嚴重的排斥或不當待遇,導致兒童的智能、心理、行為、情緒發展或社會發展遭受不良的影響。。(余漢儀 著,1997)
+
 
+
*精神虐待不像身體虐待或性虐待般易於界定,Kemp表示:精神虐待是成人對兒童所行使的行為,它可能會造成兒童心靈上的傷害(林勝義,2004)。對兒童毫不關心、刻意忽視、冷落、排斥或時常斥責、怒罵、挑剔、批評、恐嚇、輕視、過份要求等,造成兒童在感情、心理、智力方面的發展受阻礙。即屬於精神虐待。
+
(家扶小常識http://myanny2001.myweb.hinet.net/bg_knowledge.htm)
+
 
+
 
+
'''(三)性虐待(Sexual abuse):'''
+
 
+
*對於性虐待有幾個必須考慮的因素,如兒童與施虐者的年齡、生存者與施虐者的關係、施虐者所採用的策略及行為,以此,所謂性虐待是指未滿十八歲之未獨立的兒童及青少年,對於性沒有有真正的了解,當成人以其權威脅迫發生性活動,這些性活動包括亂倫、強暴、性侵害、同性戀行為、猥褻、性剝削及監護人同意兒童或青少年與他人發生不合法的性行為,他們沒有能力給予同意權,且這些性活動違反法律及家庭角色對個人的期待。
+
*許多兒童進入性虐待的過程常不是被暴力的佔有,而是被溫柔的吸引,因此兒童的內在常充滿矛盾及衝突的感受。
+
(婦女論壇http://forum.yam.org.tw/women/backinfo/safety/safe_kid22.htm#02)
+
 
+
 
+
'''(四)疏忽(Neglect):'''
+
 
+
*指有責任照顧兒童者,本人或他人准許不加注意或忽視兒童的基本需求。
+
*依據兒童福利法第二十六條,疏忽包括下列行為:
+
  
 
#遺棄。
 
#遺棄。
行 66: 行 50:
 
#使六歲以下兒童或將特別需要照顧之兒童獨處或使用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  
 
#使六歲以下兒童或將特別需要照顧之兒童獨處或使用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  
 
#促使或准許兒童吸菸、飲酒、嚼檳榔、吸食或施打迷幻藥、麻醉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  
 
#促使或准許兒童吸菸、飲酒、嚼檳榔、吸食或施打迷幻藥、麻醉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  
#其他對兒童或利用兒童犯罪或為不正當之行為。  
+
#其他對兒童或利用兒童犯罪或為不正當之行為。([http://www.djps.kh.edu.tw/law/child-1.htm 兒童福利法])
  
 +
==虐待帶來的影響==
 +
兒童虐待不僅造成了兒童嚴重的身體傷害,任何一種的虐待形式也會導致受虐兒童產生心理層面及行為上的問題。心理傷害的結果,必然對受虐兒童的心智和人格發展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因而,受虐兒童可能改變對社會的認知並引發社會問題,進而影響社會。
  
 +
以下為受到各種型式虐待的孩童可能的共通影響:
  
(兒童福利法http://www.djps.kh.edu.tw/law/child-1.htm)
+
*生理方面:
 +
#傷害:兒童身體表面甚至內藏器官受到創傷,嚴重者甚至於殘廢。
 +
#死亡
  
*因無知、無意或有意對兒童基本需求不加注意以致照顧不當,使兒童身心到傷害;另外,將遺棄、督導不當、成長不良也包含在疏忽之內。(余漢儀 著,1997)
 
  
 +
*心理方面:
 +
#智力發展遲緩
 +
#負向情緒發展
 +
#精神困擾與心理疾病
 +
#認同施虐者
 +
#自尊心受損
 +
#負向思考
  
  
*補充
+
*社會方面:
**可疑的外傷事件:
+
#在校的成就表現不佳、學習失能。
#罕見的受傷部位 : 例如會陰,肛門,嘴巴等。
+
#缺乏社交技巧,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罕見的傷口,例如咬傷,香煙燙傷,繩索捆綁痕跡,有規則的燒傷,或不同部位的傷口而不能合理解釋的。
+
#藥物酒精濫用。
#受傷與年齡不相符,例如嬰兒的長骨骨折。
+
#社會疏離和退縮。
#受傷程度不符合病史 : 例如內臟破裂、多處顱內出血、視網膜出血等嚴重的病情但沒有合理的意外事件。
+
#反社會行為、犯罪行為
#受傷後求醫時間不合理。
+
#暴力循環:長大後可能成為婚姻暴力獲家庭暴力的施害者。
#有多次受傷的記錄,或身上有新舊同存的傷痕。
+
#對發展家庭以外的關係有高度的需求。
#家屬態度及行為異常,例如對兒童病情漠不關心,或送醫後悄悄離去。
+
#各家屬說法不一或描述受傷原因前後不符合。
+
  
(兒童醫學網-了解兒童受虐事件:http://www.vghtpe.gov.tw/~peds/abuse.htm)
 
  
==虐待行為對受虐兒的影響==
+
*行為:
各種兒童虐待事件不僅會引起兒童嚴重的身體傷害外,也會改變兒童對社會的認知,另外對兒童的心理傷害也有極大的引響。不管任何一種的虐待形式都會導致兒童有許多的心理層面及情緒上的問題,則心理傷害的結果將影響兒童心理成長及人格的發育。
+
#攻擊、破壞行為:情緒的宣洩、自我放棄、自我傷害、過度自我保護。
 +
#退縮。
 +
#行為退化。
 +
#逃學、逃家。
  
  
'''生理面:'''
+
([http://www.cbi.gov.tw/upload/files/download/10/0401.pdf 沈瓊桃(無日期)虐待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影響。民96年5月27日])
#嚴重肌膚創傷或傷殘
+
#導致讓正值青春期的孩童發育有問題
+
#精神異常及偏差行為
+
#生活適應不良
+
  
 +
==暴力循環==
 +
兒虐受害者長大後,常常因為過去的痛苦而影響現在的行為,甚至導致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因此,早期負面經驗與暴力犯罪之間可能存在某些關聯。
  
'''心理面:'''
 
  
#自我功能的全面障礙
+
*成人兒童(Adult Child)
#伴隨焦慮狀態的"受傷害反應"
+
#病態的對象關係
+
#衝動的控制能力有偏差
+
#偏低及不良的自我概念,如:低自尊、低自我形象、產生罪惡感、厭惡自己
+
#出現自我傷害行為
+
#學校適應困難
+
#對異性有偏差認同
+
#對他人沒有安全感及信任感
+
#對社會持有偏差的認知
+
#對自己失去信心,面對未來可能感到茫然及害怕(李欽湧,民77)
+
  
==社會對受虐者的緊急安置==
+
在嚴苛環境下成長為大人者,除了有心外傷後壓力性障礙(PTSD)之外,對生存也感到困難的人們,稱之為'''成人兒童''',意即長成成人的受虐兒,簡稱''AC'',AC原是指父母因酒精成癮而對身邊的的孩子漠不關心,為了與之區別而兩者分別冠以ACoD(Adult Children of Families)、ACoA(Adult Children of Alcoholics)。AC們共同之處是都有人際關係的障礙,在學校與職場也都生活得很辛苦,與配偶關係破裂,並都對下一世代進行虐待傷害。(齋藤學,2000)
  
'''一、簡介緊急安置措施'''
 
  
緊急安置是兒童福利法修正後,參照外國福利法所創設之嶄新制度,期望在發現兒童有生命、身體、或自由上明顯且立即性之危險,能馬上且有效的將其自險境中解救出來,並安置於兒童福利機構中加以保護。(黃碧芬,民84)
 
  
 +
*代間傳遞(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依據兒童福利法第十五條,兒童有以下各情形之ㄧ,則必須立即給予緊急保護、安置或其他處分:
+
「童年時有過受虐經驗的人,長大後是否就會成為施虐者?」
*
+
「施虐者是否大多數都可以追朔出其童年時有過受虐經驗?」
#兒童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
+
以上兩個不同的問題都道出了人們對於「兒童虐待是否會一代代的相傳」這個疑慮(余漢儀,1997),這議題在1960年代即產生。Widom(1989)在一份相當受重視的學術性刊物中表示,在孩童時期被虐待的成人很可能也會虐待他們自己的小孩,並檢閱了許多文獻支持她的說法,並從不同的研究中發現代間傳遞的比例是在7%~70%之間,這意謂著至少有7%在童年時期受虐的父母會變成對他們的小孩施虐,且最高可達70%。但Widom(1989)暸解曾經受虐只是成為施虐者的一個因素,這種一對一的關係並不存在,如果說受虐者和施虐者之間至少存在有某種關係的話,那接下來的議題便是「什麼程度?多少?」。(Alan Kemp著,彭淑華等合譯,1999)
#兒童有立即接受診治之必要,但未就醫者。
+
#兒童遭遺棄、虐待、押賣,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作者。
+
#兒童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者。
+
  
*主管機關緊急安置兒童遭遇困難時,得請求檢察官或警方協助之。
 
  
*安置期間,主管機關或受主管機關委任安置之機構在保護安置兒童之範圍內,代行原親權人或監護人之親權或監護權。主管機關或受主管機關委任之安置機構,經法院裁定繼續安置者,應選任其成員一人執行監護事務,並向法院陳報。
 
  
*前項負責執行監護事務之人,應負與親權人相同之注意義務,並應按個案進展作成報告備查。
 
  
*安置期間,非為貫徹保護兒童之目的,不得使兒童接受訪談、偵訊或身體檢查。
+
不同類型的虐待對兒童的影響並不全然相同。受到輕微身虐的孩童會認為自己要為受虐的待遇接受指責(認同施虐者),受到精神虐待的孩童較易於憤怒及對他們的未來感到悲觀......。
 +
虐待對兒童的影響是不勝枚舉的,除了上述之外,多數的受虐兒亦有與他人互動時會有困難,相較於其他於正常環境下成長的孩童,其口語表達較少,不敢直視他人。與同齡的非受虐者相比,其較為傾向於避免參與社交、和環境接觸等現象。
 +
目前,並沒有任何研究指出虐待是否能對兒童造成終生影響,只能確定受到虐待的兒童是脆弱且易受傷害的。
 +
==參考文獻==
  
*安置期間,兒童之原監護人、親友、師長經主管機關許可,得依其指示時間、地點、方式探視兒童。不遵守者,主管機關得撤銷其許可。
+
余漢儀(1997)。兒童虐待-現象檢視與問題反思。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安置之原因消滅時,主管機關或原監護人,得向法院聲請裁定停止安置,使兒童返回其家庭。
+
林勝義(2004)。兒童福利。台北市:五南。
  
(兒童福利法http://www.djps.kh.edu.tw/law/child-1.htm)
+
齋藤學(2000)。兒童虐待。台北市:國際村。
  
 +
李欽湧主編(1988),兒童保護要論-政策與實務。中華兒童福基金會。
  
'''二、七十二小時之緊急安置如何計算'''
+
Alan Kemp著,彭淑華等合譯(1999)。家庭暴力。台北市:紅葉文化。
  
依照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第十七條規定「本法第十六條第一項所稱七十二小時,自依本法第十五條規定保護安置兒童之即時起算。所以當機關將兒童帶離原來兒童福利法第十五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場合時,就開始計算安置時間。」
+
Paula Allen-Meares著,闕漢中譯,兒童青少年社會工作。臺北市:洪葉文化。
 
+
(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http://childsafe.isu.edu.tw/f/f2_16.asp)
+
 
+
*實例:縣政府在民國九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下午一時將被虐兒童從家庭裡帶出,並在民國九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時將兒童安置於主管機構,則緊急安置應從民國九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下午一時開始算起,至民國九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下午一時止。(黃碧芬,民84)
+
 
+
 
+
'''三、緊急安置之時限延長'''
+
 
+
依照兒童福利法第十六條「依前條規定保護安置時,應即通知當地地方法院。保護安置不得超過七十二小時,非七十二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三個月為限,必要時,法院得裁定延長一次。」
+
 
+
(兒童福利法http://www.djps.kh.edu.tw/law/child-1.htm)
+
 
+
*由上述可知,緊急安置最長可達六個月又三天。
+
 
+
 
+
'''四、聲請停止緊急安置'''
+
 
+
依據兒童福利法第十五條第七項規定,「安置之原因消滅時,主管機關或原監護人,得向法院聲請裁定停止安置,使兒童返回其家庭。」
+
 
+
(兒童福利法http://www.djps.kh.edu.tw/law/child-1.htm)
+
 
+
*實例:小英常在父親酒後遭毆打,經兒童福利主管機構向法院申請緊急安置,事後,小英父親很後悔,並戒除了酗酒惡習。因小英仍在緊急安置期間,但緊急安置的原因已消除,故兒童福利主管機關可向法院申請停止安置,經法院許可後方可將小英交由其父親帶回家庭中。(黃碧芬,民84)
+
 
+
 
+
'''五、機關或機構在安置期間之權限'''
+
 
+
安置期間,其原監護人之間互權已暫時停止,依照兒童福利法第十五條第三項「安置期間,主管機關或受主管機關委任安置之機構在保護安置兒童之範圍內,代行原親權人或監護人之親權或監護權。主管機關或受主管機關委任之安置機構,經法院裁定繼續安置者,應選任其成員一人執行監護事務,並向法院陳報。」因此當安置機關和其原監護人意見不同時,則以安置機關之意見為主。
+
 
+
(兒童福利法http://www.djps.kh.edu.tw/law/child-1.htm)
+
 
+
*實例:小英正在緊急安置期間,有立刻到醫院接受治療的必要,經主管機構送至兒童醫院,但小英的父母認為沒有必要,只要吃藥打針即可,依照兒童福利法之規定,小英父母的監護權已被暫時停止,只有主管機關有權決定,故兒童醫院不可讓小英父母將小英帶離醫院。(黃碧芬,民84)
+
 
+
 
+
'''六、安置兒童之場所及安置場所之變更'''
+
 
+
(一)兒童安置之場所
+
 
+
*兒童安置可分為兩種,家庭寄養及機構收容。
+
 
+
*依照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第十六條規定
+
**主管機關依本法第十三條第六款、第七款或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安置兒童,其優先順序為:
+
#寄養於合適之親屬家庭。
+
#寄養於已登記合格之寄養家庭。
+
#收容於經政府核准立案之兒童教養機構。
+
 
+
(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http://childsafe.isu.edu.tw/f/f2_16.asp)
+
 
+
 
+
(二)安置場所之變更
+
 
+
*有些被安置的孩童並不能適應其安置場所,依照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一條規定,「主管機關發現接受安置之兒童不能適應被安置之親屬家庭、寄養家庭或教育機構之生活時,應予另行安置。」,例如受虐孩童與安置親屬或家庭之成員關係十分惡劣或極度排斥兒童教養機構,則主管機關可將受虐孩童另行安置。
+
 
+
(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http://www.cfer.ncnu.edu.tw/laws/child_laws/ch_02%20.htm)
+
 
+
 
+
'''七、探視緊急安置兒童之應遵守之規定'''
+
 
+
依照兒童福利法第十五條第六項之規定,「安置期間,兒童之原監護人、親友、師長經主管機關許可,得依其指示時間、地點、方式探視兒童。不遵守者,主管機關得撤銷其許可。」,因此當孩童被安置時,主管機關應訂定出探視兒童的時間、地點和方式,如有不遵守者,可不准其探視孩童。
+
 
+
(兒童福利法http://www.djps.kh.edu.tw/law/child-1.htm)
+
 
+
 
+
'''八、不服法院對繼續安置准駁裁定之處理'''
+
 
+
*當主管機關向法院申請繼續安置時,法院所裁定的的可能有兩種,一是繼續安置,二是駁回其繼續安置的申請。
+
#當其原監護人不服法院繼續安置的決定時,依據兒童福利法第十六條第二項規定,「對於前項裁定有不服者,得於裁定送達後五日內提起抗告。」
+
#當主管機關不服法院駁回其申請,依據兒童福利法第十六條第二項規定,「對於前項裁定有不服者,得於裁定送達後五日內提起抗告。」
+
 
+
*對於抗告法院之裁定不得再抗告。抗告期間,原安置機關得繼續安置。
+
 
+
(兒童福利法http://www.djps.kh.edu.tw/law/child-1.htm)
+
 
+
==社會對施虐者的治療==
+
==參考文獻==
+
黃碧芬(民84)。兒童福利與保護。台北市:書泉。
+
 
+
林勝義(2004)。兒童福利。台北市:五南。
+
 
+
余漢儀(1997)。兒童虐待-現象檢視與問題反思。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
  
李欽湧(民77)。兒童保護要論 : 政策與實務。台中市: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
+
[http://www.djps.kh.edu.tw/law/child-1.htm 兒童福利法]
  
家扶小常識:http://myanny2001.myweb.hinet.net/bg_knowledge.htm
+
[http://myanny2001.myweb.hinet.net/bg_knowledge.htm 家扶小常識]
  
婦女論壇:http://forum.yam.org.tw/women/backinfo/safety/safe_kid22.htm#02
+
[http://forum.yam.org.tw/women/backinfo/safety/safe_kid22.htm#02 婦女論壇]
  
兒童福利法:http://www.djps.kh.edu.tw/law/child-1.htm
+
[http://www.cbi.gov.tw/upload/files/download/10/0401.pdf 沈瓊桃(無日期)虐待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影響。民96年5月27日]
  
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http://childsafe.isu.edu.tw/f/f2_16.asp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61916063 奇摩知識-受虐兒童的心理輔導方法]
  
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http://www.cfer.ncnu.edu.tw/laws/child_laws/ch_02%20.htm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7041401632 奇摩知識:遊戲治療如何幫助受虐兒]
  
兒童醫學網-了解兒童受虐事件:http://www.vghtpe.gov.tw/~peds/abuse.htm
+
[http://www.merit-times.com.tw/list.asp?unid=37522 人間福報-誰來保護我們的兒童]

於 2007年7月23日 (一) 02:31 的最新修訂

童年,應該是人生中最單純、最快樂的一段歲月。但不可否認的,此時期的兒童正如同一張白紙,近黑則黑,近紅則紅。若孩童在妥善保護的環境裡長大,對孩童的成長是有益的。但若是在暴力、色情或其他足以對兒童成長過程造成負面影響的行為下成長,必然對其心智、行為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進而影響社會。

4 你們的立論有點不穩,但可以看得出來你們有用功。
沈瓊桃老師的名字,你們打錯了。
瞭解,立刻更正。


對未來發展與社會互動影響

曾經有過受虐經驗者,是否在未來亦會產生施虐行為?是否多追溯童年記憶為基礎?兩者間的關聯,有些許差異,早期的直接邏輯推理概念,卻將不適用現代的趨勢。在過去學者都指出受虐的經驗,會導致過去的受虐者將成為未來的施暴者。找出有哪些原因一產生的因素,再來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

受虐早年經驗

根據學者說法來匯整出較為完善的方向。而在他們相同的觀點放在「兒童虐待是否會造成代間移轉(intergenerational trasmission)」為主要探討方向。

  • Egeland認為受虐的經驗只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受虐者對自己早年經驗主觀的看法,行程內在自在活動模式基礎,非虐待事件在照顧關係。
  • Huter&Kilstrom在對早產兒中的49個家庭雙親某醫方曾受過虐待的經驗,研究顯示有9個家庭會施予虐待行為,(18persent的代間移轉)
  • Huter再與其他相關研究學者,接續研究早產兒母親對10位家庭中有9魏家報的歷史做出結論,得到(代間移轉90persent)

(兒童虐待,64-5)

虐待的類型

在台灣地區,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簡稱CCF)是最早注意到兒童虐待現象,根據報章雜誌所刊登的兒童虐待資料及新聞報導事件,統計實務案例及行為指標研判將兒童虐待分類為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及疏忽等四個層面。(余漢儀 著,1997)


  • 身體虐待

指任何人對兒童施加任何非意外性的身體傷害,導致死亡、外型損毀、功能損害者或處於可能發生上述傷害之險境。(余漢儀 著,1997)


  • 精神虐待

習稱心理/情緒虐待。任何人對兒童施加持續、嚴重的排斥或不當待遇,導致兒童的智能、心理、行為、情緒發展或社會發展遭受不良的影響。(余漢儀 著,1997)精神虐待不像身體虐待或性虐待般易於界定,Kemp表示:精神虐待是成人對兒童所行使的行為,它可能會造成兒童心靈上的傷害(林勝義,2004)。對兒童毫不關心、刻意忽視、冷落、排斥或時常斥責、怒罵、挑剔、批評、恐嚇、輕視、過份要求等,造成兒童在感情、心理、智力方面的發展受阻礙。 (家扶小常識)


  • 性虐待

對於性虐待有幾個必須考慮的因素,如兒童與施虐者的年齡、生存者與施虐者的關係、施虐者所採用的策略及行為,以此,所謂性虐待是指未滿十八歲之未獨立的兒童及青少年,對於性沒有有真正的了解,當成人以其權威脅迫發生性活動,這些性活動包括亂倫、強暴、性侵害、同性戀行為、猥褻、性剝削及監護人同意兒童或青少年與他人發生不合法的性行為,他們沒有能力給予同意權,且這些性活動違反法律及家庭角色對個人的期待。 (婦女論壇)


  • 疏忽

指有責任照顧兒童者,本人或他人准許不加注意或忽視兒童的基本需求。依據兒童福利法第二十六條,疏忽包括下列行為:

  1. 遺棄。
  2. 未提供適當的食物、衣著、住所、安全照顧、醫療照顧及成長所需之教養。
  3. 利用兒童從事危害其健康、危險性活動或欺騙行為。
  4. 利用身心障礙或畸形兒童供人參觀。
  5. 利用兒童行乞。
  6. 供應兒童觀看、閱讀、聽聞或使用有礙身心之電影片、錄影節目帶、照片、出版品、器物或設施。
  7. 剝奪或妨礙兒童接受國民義務教育之機會或非法移送兒童至國外留學。
  8. 強迫兒童婚嫁。
  9. 拐騙、綁架、買賣、質押兒童、或以兒童為擔保之行為。
  10. 供應兒童進入有礙身對心健康之場所。
  11. 使六歲以下兒童或將特別需要照顧之兒童獨處或使用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
  12. 促使或准許兒童吸菸、飲酒、嚼檳榔、吸食或施打迷幻藥、麻醉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
  13. 其他對兒童或利用兒童犯罪或為不正當之行為。(兒童福利法)

虐待帶來的影響

兒童虐待不僅造成了兒童嚴重的身體傷害,任何一種的虐待形式也會導致受虐兒童產生心理層面及行為上的問題。心理傷害的結果,必然對受虐兒童的心智和人格發展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因而,受虐兒童可能改變對社會的認知並引發社會問題,進而影響社會。

以下為受到各種型式虐待的孩童可能的共通影響:

  • 生理方面:
  1. 傷害:兒童身體表面甚至內藏器官受到創傷,嚴重者甚至於殘廢。
  2. 死亡


  • 心理方面:
  1. 智力發展遲緩
  2. 負向情緒發展
  3. 精神困擾與心理疾病
  4. 認同施虐者
  5. 自尊心受損
  6. 負向思考


  • 社會方面:
  1. 在校的成就表現不佳、學習失能。
  2. 缺乏社交技巧,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 藥物酒精濫用。
  4. 社會疏離和退縮。
  5. 反社會行為、犯罪行為
  6. 暴力循環:長大後可能成為婚姻暴力獲家庭暴力的施害者。
  7. 對發展家庭以外的關係有高度的需求。


  • 行為:
  1. 攻擊、破壞行為:情緒的宣洩、自我放棄、自我傷害、過度自我保護。
  2. 退縮。
  3. 行為退化。
  4. 逃學、逃家。


(沈瓊桃(無日期)虐待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影響。民96年5月27日)

暴力循環

兒虐受害者長大後,常常因為過去的痛苦而影響現在的行為,甚至導致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因此,早期負面經驗與暴力犯罪之間可能存在某些關聯。


  • 成人兒童(Adult Child)

在嚴苛環境下成長為大人者,除了有心外傷後壓力性障礙(PTSD)之外,對生存也感到困難的人們,稱之為成人兒童,意即長成成人的受虐兒,簡稱AC,AC原是指父母因酒精成癮而對身邊的的孩子漠不關心,為了與之區別而兩者分別冠以ACoD(Adult Children of Families)、ACoA(Adult Children of Alcoholics)。AC們共同之處是都有人際關係的障礙,在學校與職場也都生活得很辛苦,與配偶關係破裂,並都對下一世代進行虐待傷害。(齋藤學,2000)


  • 代間傳遞(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童年時有過受虐經驗的人,長大後是否就會成為施虐者?」 「施虐者是否大多數都可以追朔出其童年時有過受虐經驗?」 以上兩個不同的問題都道出了人們對於「兒童虐待是否會一代代的相傳」這個疑慮(余漢儀,1997),這議題在1960年代即產生。Widom(1989)在一份相當受重視的學術性刊物中表示,在孩童時期被虐待的成人很可能也會虐待他們自己的小孩,並檢閱了許多文獻支持她的說法,並從不同的研究中發現代間傳遞的比例是在7%~70%之間,這意謂著至少有7%在童年時期受虐的父母會變成對他們的小孩施虐,且最高可達70%。但Widom(1989)暸解曾經受虐只是成為施虐者的一個因素,這種一對一的關係並不存在,如果說受虐者和施虐者之間至少存在有某種關係的話,那接下來的議題便是「什麼程度?多少?」。(Alan Kemp著,彭淑華等合譯,1999)



不同類型的虐待對兒童的影響並不全然相同。受到輕微身虐的孩童會認為自己要為受虐的待遇接受指責(認同施虐者),受到精神虐待的孩童較易於憤怒及對他們的未來感到悲觀......。 虐待對兒童的影響是不勝枚舉的,除了上述之外,多數的受虐兒亦有與他人互動時會有困難,相較於其他於正常環境下成長的孩童,其口語表達較少,不敢直視他人。與同齡的非受虐者相比,其較為傾向於避免參與社交、和環境接觸等現象。 目前,並沒有任何研究指出虐待是否能對兒童造成終生影響,只能確定受到虐待的兒童是脆弱且易受傷害的。

參考文獻

余漢儀(1997)。兒童虐待-現象檢視與問題反思。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林勝義(2004)。兒童福利。台北市:五南。

齋藤學(2000)。兒童虐待。台北市:國際村。

李欽湧主編(1988),兒童保護要論-政策與實務。中華兒童福基金會。

Alan Kemp著,彭淑華等合譯(1999)。家庭暴力。台北市:紅葉文化。

Paula Allen-Meares著,闕漢中譯,兒童青少年社會工作。臺北市:洪葉文化。

兒童福利法

家扶小常識

婦女論壇

沈瓊桃(無日期)虐待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影響。民96年5月27日

奇摩知識-受虐兒童的心理輔導方法

奇摩知識:遊戲治療如何幫助受虐兒

人間福報-誰來保護我們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