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虐待對社會之影響"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暴力循環)
(暴力循環)
行 74: 行 74:
 
兒虐受害者長大後,常常因為過去的痛苦而影響現在的行為,甚至導致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因此,早期負面經驗與暴力犯罪之間可能存在某些關聯。
 
兒虐受害者長大後,常常因為過去的痛苦而影響現在的行為,甚至導致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因此,早期負面經驗與暴力犯罪之間可能存在某些關聯。
  
*成人兒童
+
*成人兒童(Adult Child)
  
  
*代間傳遞
+
*代間傳遞(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輔導成年受害者==
 
==輔導成年受害者==

於 2007年5月28日 (一) 01:11 的修訂

童年,應該是人生中最單純、最快樂的一段歲月。但不可否認的,此時期的兒童正如同一張白紙,近黑則黑,近紅則紅。若孩童在妥善保護的環境裡長大,對孩童的成長是有益的。但若是在暴力、色情或其他足以對兒童成長過程造成負面影響的行為下成長,必然對其心智、行為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進而影響社會。

虐待的類型

在台灣地區,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簡稱CCF)是最早注意到兒童虐待現象,根據報章雜誌所刊登的兒童虐待資料及新聞報導事件,統計實務案例及行為指標研判將兒童虐待分類為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及疏忽等四個層面。(余漢儀 著,1997)


  • 身體虐待

指任何人對兒童施加任何非意外性的身體傷害,導致死亡、外型損毀、功能損害者或處於可能發生上述傷害之險境。(余漢儀 著,1997)


  • 精神虐待

習稱心理/情緒虐待。任何人對兒童施加持續、嚴重的排斥或不當待遇,導致兒童的智能、心理、行為、情緒發展或社會發展遭受不良的影響。(余漢儀 著,1997)精神虐待不像身體虐待或性虐待般易於界定,Kemp表示:精神虐待是成人對兒童所行使的行為,它可能會造成兒童心靈上的傷害(林勝義,2004)。對兒童毫不關心、刻意忽視、冷落、排斥或時常斥責、怒罵、挑剔、批評、恐嚇、輕視、過份要求等,造成兒童在感情、心理、智力方面的發展受阻礙。 (家扶小常識)


  • 性虐待

對於性虐待有幾個必須考慮的因素,如兒童與施虐者的年齡、生存者與施虐者的關係、施虐者所採用的策略及行為,以此,所謂性虐待是指未滿十八歲之未獨立的兒童及青少年,對於性沒有有真正的了解,當成人以其權威脅迫發生性活動,這些性活動包括亂倫、強暴、性侵害、同性戀行為、猥褻、性剝削及監護人同意兒童或青少年與他人發生不合法的性行為,他們沒有能力給予同意權,且這些性活動違反法律及家庭角色對個人的期待。 (婦女論壇)


  • 疏忽

指有責任照顧兒童者,本人或他人准許不加注意或忽視兒童的基本需求。依據兒童福利法第二十六條,疏忽包括下列行為:

  1. 遺棄。
  2. 未提供適當的食物、衣著、住所、安全照顧、醫療照顧及成長所需之教養。
  3. 利用兒童從事危害其健康、危險性活動或欺騙行為。
  4. 利用身心障礙或畸形兒童供人參觀。
  5. 利用兒童行乞。
  6. 供應兒童觀看、閱讀、聽聞或使用有礙身心之電影片、錄影節目帶、照片、出版品、器物或設施。
  7. 剝奪或妨礙兒童接受國民義務教育之機會或非法移送兒童至國外留學。
  8. 強迫兒童婚嫁。
  9. 拐騙、綁架、買賣、質押兒童、或以兒童為擔保之行為。
  10. 供應兒童進入有礙身對心健康之場所。
  11. 使六歲以下兒童或將特別需要照顧之兒童獨處或使用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
  12. 促使或准許兒童吸菸、飲酒、嚼檳榔、吸食或施打迷幻藥、麻醉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
  13. 其他對兒童或利用兒童犯罪或為不正當之行為。(兒童福利法)

虐待帶來的影響

兒童虐待不僅造成了兒童嚴重的身體傷害,任何一種的虐待形式也會導致受虐兒童產生心理層面及行為上的問題。心理傷害的結果,必然對受虐兒童的心智和人格發展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因而,受虐兒童可能改變對社會的認知並引發社會問題,進而影響社會。


  • 生理方面:
  1. 傷害:兒童身體表面甚至內藏器官受到創傷,嚴重者甚至於殘廢。
  2. 2.死亡


  • 心理方面:
  1. 智力發展遲緩
  2. 情緒發展不良
  3. 精神困擾與心理疾病
  4. 認同施虐者
  5. 自尊心受損
  6. 負向思考


  • 社會方面:
  1. 在校表現差、學業成績低落、學習失能。
  2. 人際關係的困難。
  3. 藥物酒精濫用。
  4. 反社會行為、犯罪行為
  5. 暴力循環:長大後可能成為婚姻暴力獲家庭暴力的施害者。
  6. 對發展家庭以外的關係有高度的需求。


  • 行為:
  1. 攻擊、反抗,甚至於對父母攻擊。
  2. 退縮。


(沈瓊瑤(無日期)虐待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影響。民96年5月27日)


暴力循環

兒虐受害者長大後,常常因為過去的痛苦而影響現在的行為,甚至導致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因此,早期負面經驗與暴力犯罪之間可能存在某些關聯。

  • 成人兒童(Adult Child)


  • 代間傳遞(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輔導成年受害者

參考文獻

余漢儀(1997)。兒童虐待-現象檢視與問題反思。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林勝義(2004)。兒童福利。台北市:五南。

兒童福利法

家扶小常識

婦女論壇

沈瓊瑤(無日期)虐待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影響。民96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