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8年1月1日 (二) 17:24 由 CYUT9629094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此條目尚有其他的版本,請參考「歷史」之2007/10/14版本



人際關係基於人們對於愛、歸屬和控制的慾望,有影響力的作用,一種行為模式,並經由學習、經驗加以塑造、增強和改變的社會化歷程。(周談輝和吳文憲合著,民國94)

3 定義可再深入些
你修的是社概,所以請留意你所借的書是合於社工領域的。

人際關係的理論

  • 人際需求論

Schutz主張人際關係是否開始、建立、維持,得依雙方的人際需求相互配合的程度而定。 此模式可透過三種人際需求加以詮釋,包括情感需求、歸屬需求以及控制需求。 人們常藉由這三種人際需求,來進行與他人的互動,進而呈現出不同的人際行為,以建立與他人的關係。

  • 社會交換論

Homans認為在人際互動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社會行為是一種商品交換;其前提是假設個人所付出的行為是為了獲得報酬,和逃避懲罰,個人是採取盡量降低出的代價和提高回收利益的方式去行動,並強調互動過程中的公平原則,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是

人際關係的效應

倒數第二

人際關係的優勢

最後

人際關係的技巧及工具

  • 溝通
  • 傾聽
  • 非語言溝通

人際關係的障礙及衝突

人際關係的障礙及衝突

  • 衝突

是一種雙方在互動的歷程中,人與人之間因為外在的行為、內在的特質,或是競爭稀少資源,而雙方需求、 目標不一致,導致出現對立與干涉行為的現象。
利益因素:因有限的資源,無法妥善分配,為了保護利益而產生衝突。
價值觀因素:因年齡、性別、宗教、環境,培養出的價值觀,影響了對事物的想法,所以個人所站的立 場不同而產生衝突。
目標因素:雙方想要的目標不同時,為了達成目標,而產生衝突。

  • 處裡衝突的模式

退縮(with-drawal):,將自己抽離衝突現場或忽視衝突問題,暫時忘記衝突。有些人是因為害怕或不願意面對現實,而抽離情境;也有人是利用抽離情境,讓彼此冷靜思考衝突的問題。
妥協(compromise):讓步或放棄自己原有的想法,因有些人覺得面對衝突很不舒服,所以壓抑自己的想法,而順應他人的要求。
攻擊(aggression):運用肢體或語言的脅迫,迫使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以犧牲他人已達成自己追求的目標。
說服(persua-sion):試圖改變他人想法,以解決衝突,較不關心他人反應、需求。
問題解決式的討論(problem-solving discussion):雙方的立場是平等的,仔細地思考問題的正反兩面,雙方客觀表達自己的想法,找出最佳的解決突方式,是雙方都能獲得最大利益。

  • 退縮、妥協與攻擊的不適當性
  • 衝突中的競爭與合作

(陳皎眉,民86;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民91;魏德夫,民85;周談輝、吳文憲,民94)

人際問題的解決

參考文獻

  •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 周談輝、吳文憲(2005),人際關係與溝通。 台北,全華出版社。
  • 魏德夫(Verderber、Rudolph F.)著;曾端真、曾玲珉譯(1996),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揚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