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參考文獻)
行 1: 行 1:
 
{{Version|2007/10/14|}}
 
{{Version|2007/10/14|}}
 
<!--請注意:請在這行文字底下進行編輯,請不要刪除或變更這行文字以及這行文字以上的部份。-->
 
<!--請注意:請在這行文字底下進行編輯,請不要刪除或變更這行文字以及這行文字以上的部份。-->
'''人際關係'''是基於人們對於愛、歸屬和控制的慾望。(周談輝和吳文憲合著,民國94)
+
'''人際關係'''基於人們對於愛、歸屬和控制的慾望,有影響力的作用,一種行為模式,並經由學習、經驗加以塑造、增強和改變的社會化歷程。(周談輝和吳文憲合著,民國94)
 
  3 定義可再深入些
 
  3 定義可再深入些
 
  你修的是社概,所以請留意你所借的書是合於社工領域的。
 
  你修的是社概,所以請留意你所借的書是合於社工領域的。
 +
 
==人際關係的理論==
 
==人際關係的理論==
 +
人際需求論
 
==人際關係的模式==
 
==人際關係的模式==
==人際關係的效應==
+
 
 +
==人際關係的效應==+
 +
 
 
==人際關係的優勢==
 
==人際關係的優勢==
 +
 
==人際關係的技巧與工具==
 
==人際關係的技巧與工具==
  
行 13: 行 18: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周談輝、吳文憲(2005),人際關係與溝通。 台北,全華出版社。
 
*周談輝、吳文憲(2005),人際關係與溝通。 台北,全華出版社。
*魏德夫(Verderber、Rudolph F.)著;曾端真、曾玲珉譯(1996),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揚智文化。
+
*魏德夫(Verderber、Rudolph F.)著;曾端真、曾玲?譯(1996),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揚智文化。

於 2007年12月25日 (二) 00:02 的修訂

此條目尚有其他的版本,請參考「歷史」之2007/10/14版本



人際關係基於人們對於愛、歸屬和控制的慾望,有影響力的作用,一種行為模式,並經由學習、經驗加以塑造、增強和改變的社會化歷程。(周談輝和吳文憲合著,民國94)

3 定義可再深入些
你修的是社概,所以請留意你所借的書是合於社工領域的。

人際關係的理論

人際需求論

人際關係的模式

==人際關係的效應==+

人際關係的優勢

人際關係的技巧與工具

參考文獻

  •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 周談輝、吳文憲(2005),人際關係與溝通。 台北,全華出版社。
  • 魏德夫(Verderber、Rudolph F.)著;曾端真、曾玲?譯(1996),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揚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