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中心取向"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任務中心取向的發展歷史)
(任務中心主要理論觀點)
行 19: 行 19:
  
 
== 任務中心主要理論觀點 ==
 
== 任務中心主要理論觀點 ==
 
+
*從基本假設來看理論觀點:任務中心取向工作模式有認識問題的意義、確認想要解決的問題、轉為案主可以了解和採取行動的任務(task)和哪些問題處置工作階段和技術。
 +
*從理論觀點來說基本假設:對案主問題之看法、歸類問題的類型,以及價值觀和工作階段和技巧。
  
 
== 任務中心取向基本假設 ==
 
== 任務中心取向基本假設 ==

於 2006年11月28日 (二) 13:01 的修訂



通告
同學,已經是第十週囉,要注意一下您的進度吶~~注意,請於三日內自行移除此通當,並於七日內進行改善,否則將影響您的分數。


定義

  • 任務中心取向主要之目的在於提供短期有效的社會工作服務。這個模式整合了心理動力、問題解決、行為學派和實證研究結果等知識與技術而演化出來的。試圖以「有計畫的短期處置」取代傳統長期治療,排斥經由蝢悟及支持性的治療中工作者與案主長期投入,而是把力量集中在處理外顯問題而非內在肇因。(民91宋麗玉等合著,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


大綱:

任務中心取向的發展歷史

  • 為什麼會有任務中心取向的產生是因為有個叫Wolber的人在1965年批評長期治療會讓案主一直產生抗拒,並混亂的走完治療全程(許臨高,1999),因為對案主長期採用心理動力個案取向的協助不滿,而有許多人開始提倡改變。
  • 這個模式最早是由芝加哥大學Reid與Epstein(1972)所提倡的,試圖以「有計畫的短期處置」取代傳統長期治療(周玟琪等譯1995),許多人研穿顯示比長期且模糊焦點的助人工作有效(Epstein,1995)。

任務中心初期被引用到團體工作、寄養家庭服務和工業社會工作上。在英美地區就獲得支持後,便取得技術發展和教學實驗,之後,有許多人投入研發的工作。 Epstein(1992)整合短期治療和任務中心取向,發展出更多的實施模式,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任務中心取向已成為許多社會工作臨床服務之主要實施模式。

任務中心主要理論觀點

  • 從基本假設來看理論觀點:任務中心取向工作模式有認識問題的意義、確認想要解決的問題、轉為案主可以了解和採取行動的任務(task)和哪些問題處置工作階段和技術。
  • 從理論觀點來說基本假設:對案主問題之看法、歸類問題的類型,以及價值觀和工作階段和技巧。

任務中心取向基本假設

任務中心取向問題處遇實施過程

任務中心取向的實施技巧

在社會工作實務之運用

任務中心取向之評估

參考文獻

  • 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宋麗玉等合著(民91 洪葉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