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個案工作)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7年12月11日 (二) 10:07 由 Cyut9529006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此條目尚有其他的版本,請參考「歷史」之2007/10/14版本



「預估」在社會工作過程中指的是一種對問題的和需求評定的過程。在選擇問題的介入點以及訂定協助之目的,大多都有賴於「預估」。廣義的預估也存在有對於案主之優點,個人能力,健康功能和其他正面積極的敘述,使得「預估」不但可以知道案主問題的性質,也可以增進案主的自我成長,鼓勵案主發揮潛能和拓展新能力,一個準確的預估可以使服務計畫和服務方法有正確的介入,真正的解決問題。

4 在本文開始之前,看能否增加一些序言,說明你下面的分段是依據什麼標準。
不要犯了抄襲的問題哦!
你需要精簡一些
  • 好 謝謝老師 我會修改和小心注意的。

預估依據標準與序言

個案工作的預估以其特性、問題性質、預估的反應、多面向問題探討、關係預估、了解預估功能、相關支持系統來做說明。 預估在通常被認為和醫學診斷或心理社會層面有關,應避免使用如:癥兆、病症、障礙等等字眼,易引起負面的聯想,無法客觀,所以至1960年,不再使用診斷(diagnosis)一詞,而改用""預估(assessment)""*。

持續性

雖說預估是整個服務過程中的一個步驟,但實際上是從接案以後的各種會談資料都是預估階段所需要的;也可以說從接案開始就在預估。預估之後的干預成果不好也會使社會工作者有可能在回過頭去重新預估。預估是集合、分析、綜合以突顯所收集之資料的意義過程,而這些綜合的過程是用有系統的陳述來完成所有情況的了解。從最初接觸到案主,一直到預估末期的接觸,可能是數週、數月、甚至要好幾年的時間,因此預估是不固定但要有動力的持續過程,包括收集、分析和綜合新資訊。就算當過程己經進入解決問題階段,預估還是持續的。通常案主會在解決過程中會透露出新資訊,使預估進入不同的境地。所以許多初步的預估,會顯示有錯誤、必須放棄或是要修正等等的可能性。預估是常需要修正和更新的,且透過資料來思考複雜的假設問題是非常有用的,正式的預估通常是對案主問題的探討,和達成初步的干預目的。預估也可能在提供干預服務後仍然進行著,預估可說是一項不停進行的新工作和經驗知識交互融會的。

雙向互動過程

預估階段並非全部由社會工作者單方面的在收集資料,而是需要案主參與整個過程。內容由社會工作者和案主在會談中互動討論的結果,是在會談中工作者觀察案主和其周遭的生活情境互動而來。使案主在建立對事實所具有的意義,也獲得對「人在情境中」的理解。預估互動過程也是增權案主(或賦權案主,empowering client)的方法,是建立了案主的自我價值感,也表達案主的思緒和信念,這對案主非常重要。讓案主了解到他們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夥伴。

預估資料來源大致有下列六種:

  • 口頭陳述:案主言語上的表達和敘述通常是資訊的主要來源。口頭陳述包含了問題的陳述、感覺的形容、事件的報告、觀察和經驗。是一種間接資料的來源,但有時還題有缺點的,是因為案主的感受和報告是他們對環境的了解、主觀的感受而來的,所以有時會曲解認知,因為個人成見而限制案主的自我覺察,工作者應避免一味的贊成案主的觀點和現實的描述以及非理性的認知。可是也不代表工作者就要懷疑案主對事實的解釋或是案主本身感覺的合理性,而是工作者要保持著客觀而且中立的分析態度。
  • 行為觀察:直接觀察案主的非語言行為,一般都比較少被談論到,人們也較不常察覺非口語的行為,可是行為語言通常都暗示著某些重要且珍貴的訊息。在觀察案主的非語言行為方面,工作者必須培養敏銳的知覺,藉由透過案主的音調、淚水、緊握的手、顫抖、哽咽、緊閉雙唇等等來揣摩案主的情緒層面真正感受為何。社會工作者可以有很多方式,來由案主所表現的非口語行為,直接的和案主討論內心情緒反應。
  • 觀察案主的互動
  • 重要他人的資訊
  • 心理測驗
  • 和案主直接互動的經驗

預估多面向

預估是一個多面向的過程(multidimensional process),且擁有多元的目地,大體而言,預估引導案主與工作者了解問題產生的相關因素,但有可能是問題的助力或阻力。預估模式有許多不同的途逕或作法,DAC模式僅是眾多方法的一種方法,也可能會因個人有獨特的實務工作環境而有不同的預估模式。 所謂DAC(Description,Assessment,Contract)模式,是指描述、預估及簽約。 DAC包含三大重點: 一、把在探過程中所獲取的資訊組織成描述性資料。 二、將已產生的有關「人在情境中的問題」理念假設有系統的陳述成暫時性的預估。 三、簡要說明與案主協商後的工作契約。

預估時應對案主功能加以了解的項目有:

  • 生理狀態:指案主的身體健康情形,也可直接詢問案主。
  • 藥物酒精之使用:必須了解案主是否有服用藥物、酗酒的習慣,可能造成個人、家庭或其他更嚴重的不良影響。
  • 認知功能:包括案主的智力、思考力、決定力、價值觀與自我概念等,都息息相關。
  • 情緒功能:不只是案主所明顯感受到的情緒,還有無數種。許多人會否定負面的情緒或隱藏,但在助人關係中,工作員必須告訴案主,情緒沒有好壞分別,應該正視情緒,才能妥善處理。
  • 行為功能:案主哪些行為可以保持?或不適當的行為可修正或改變?
  • 案主環境:個案工作重視「人在情境中及人與情境的交互反應作用」,指案主的問題情境,包括家庭、社區、大環境,以至於社會、文化各個體系對案主的影響。
  • 案主的社會支持系統:家庭、親朋好友、社區等等的支持系統,在案主遇到問題時,有誰能給予支持?更是以家庭系統的支持最為重要。
  • 案主家庭系統:家庭是每個人最原始生長的初級團體,對個人影響之深遠,不能忽視。家庭如何造就案主的性格與價值體系,都應詳加了解。工作者在和來自不同背景的個案一起工作者,要注意是否會排除與自己價值觀及思考不相符的部份,是否自己的價值會影響決策的選擇,有否足夠的理由和証據做依據。

問題性質

  • 辨識問題
  • 敘述問題和非自願案主
  • 澄清情境因素
  • 過渡期和壓力事件
  • 確認需求

多面向預估探討的問題

在預估這階段,有許多資料需要收集、了解和分析。根據布朗恩和利未特(Brown and Levitt,1979)的建議,使問題歸納下列十二項,從問題答案可獲得對問題性質更多的解釋。

以此十二項問題分類並且了解,以準確探究問題性質。


  • 案主特性:

一.案主對此問題的情緒反應狀況?

1.表達困擾的情緒可得到放鬆:釋放這些被禁閉的譬覺,對於減輕個人壓力有重要的影響,情感的表達對於那些封閉情緒或不承認自己真正感受的人,有解放的功效。


2.情感影響行為,加強問題的嚴重性:在一些例子中,人們創造新的問題,起源於人情緒過度反應的結果。


3.強烈的反應通常隱藏前導的問題:有些人對於所遇到的問是產生強烈沮喪、憂鬱情緒的反應。


二.案主對問題的定義和歸因為何?

助人者必須知道案主有問題的行為導因和事件和行為所導致的結果,還有要考慮案主對問題的知覺及對事件的歸因,因為案主的某些信念是造成問題產生的因素,也可在案主說明問題後,適當的探討案主對問題的看法,以了解案主對問題的意義歸因。


三.案主的優勢和弱點為何?

工作者應敏感於案主對這些問題的呈現,以了解案主自身擁有的內在資源狀況,評定案主的的能力或弱點所在。這些能力包括與人建立關係、認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潛在條件。


  • 問題特性

一.什麼未滿足的需求被牽涉在問題內?

人有一些基本的社會生活需求,當一個人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必帶來生活適應上的問題和困難。因此,必須了解案主的問題中有哪些需求是沒有獲得滿足的。


二.什麼發展階段或生活轉變跟這個問題有關?

每個人的發展階段隨著不同階段的轉變,會帶來不同的發展任務和危機。案主是否處於某種發展階段或生活有何轉變如退休、搬家、離婚等,是需要去了解的。


三.問題行為發生的地點、時間和頻率為何?

回答發生問題的地點,可提供線索了解引起問題行為的因素。決定哪裡是問題行為產生之處,將有助於工作者在評定問題行為的準確性。回答何時發生問題行為,這個問題時常能對問題原因提供重要的線索,問題發生的時間關聯上或許都可能會成為調查的線索。問題產生的頻率是對問題的普遍性與對案主的影響兩者的指標,相同的,一些案主可能常抱怨憂鬱的感覺,而有些人只感受到偶爾的憂鬱。了解發生次數可幫助澄清失功能行為的級別和對案主每天功能損害的程度。評估問題行為的發生頻率可依案主的發展而定。行為發生的次數提供決定行為要改變的目標的基線。


四.問提持績時間為何?

預估歷史的問題也是另一項很重要的資料。人們生活情形的改變時常破壞平衡狀態而產生適應困難。仔細的調查問題持績情形,會引出前導事件。 在一些案例中,案主通常不會自覺這些理由,也就少去探索有什麼事件或有情感上的經驗發生。決定去尋求幫助前,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是絕對必須的,問題的持績時間對評估案主的功能層次,以及計劃適當的干預方法也相當重要。

  • 相關系統


  • 資源運用

交互反應關係的預估

  • 雙重觀點
  • 圖示法
  • 社會支持網絡分析

總結

參考文獻

謝秀芬(95)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技巧;雙葉書廊。

白秀雄(民67)社會工作;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著:Barry Cournoyer譯:萬育維(民95)社會工作實務手冊;洪葉。

曾華源、李自強主編(2006)。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理論與技巧。台北:洪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