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個案工作)"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參考文獻)
行 1: 行 1:
「'''預估'''」在社會工作過程中指的是一種對問題的和需求評定的過程。在選擇問題的介入點以及訂定協助之目的,大多都有賴於「預估」。廣義的預估也存在有對於案主之優點,個人能力,健康功能和其他正面積極的敘述,使得「預估」不但可以知道案主問題的性質,也可以增進案主的自我成長,鼓勵案主發揮潛能和拓展新能力,一個準確的預估可以使服務計畫和服務方法有正確的介入,真正的解決問題。
+
{{Version|2007/10/14|}}
==持續性==
+
<!--請注意:請在這行文字底下進行編輯,請不要刪除或變更這行文字以及這行文字以上的部份。-->
雖說預估是整個服務過程中的一個步驟,但實際上是從接案以後的各種會談資料都是預估階段所需要的;也可以說從接案開始就在預估。預估之後的干預成果不好也會使社會工作者有可能在回過頭去重新預估。預估是集合、分析、綜合以突顯所收集之資料的意義過程,而這些綜合的過程是用有系統的陳述來完成所有情況的了解。
+
從最初接觸到案主,一直到預估末期的接觸,可能是數週、數月、甚至要好幾年的時間,因此預估是不固定但要有動力的持續過程,包括收集、分析和綜合新資訊。
+
就算當過程己經進入解決問題階段,預估還是持續的。通常案主會在解決過程中會透露出新資訊,使預估進入不同的境地。所以許多初步的預估,會顯示有錯誤、必須放棄或是要修正等等的可能性。預估是常需要修正和更新的,且透過資料來思考複雜的假設問題是非常有用的,正式的預估通常是對案主問題的探討,和達成初步的干預目的。
+
預估也可能在提供干預服務後仍然進行著,預估可說是一項不停進行的新工作和經驗知識交互融會的。
+
 
+
==雙向互動過程==
+
預估階段並非全部由社會工作者單方面的在收集資料,而是需要案主參與整個過程。內容由社會工作者和案主在會談中互動討論的結果,是在會談中工作者觀察案主和其周遭的生活情境互動而來。使案主在建立對事實所具有的意義,也獲得對「人在情境中」的理解。
+
預估互動過程也是增權案主(或賦權案主,empowering client)的方法,是建立了案主的自我價值感,也表達案主的思緒和信念,這對案主非常重要。讓案主了解到他們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夥伴。
+
 
+
預估資料來源大致有下列六種:
+
*口頭陳述:案主言語上的表達和敘述通常是資訊的主要來源。口頭陳述包含了問題的陳述、感覺的形容、事件的報告、觀察和經驗。是一種間接資料的來源,但有時還題有缺點的,是因為案主的感受和報告是他們對環境的了解、主觀的感受而來的,所以有時會曲解認知,因為個人成見而限制案主的自我覺察,工作者應避免一味的贊成案主的觀點和現實的描述以及非理性的認知。可是也不代表工作者就要懷疑案主對事實的解釋或是案主本身感覺的合理性,而是工作者要保持著客觀而且中立的分析態度。
+
*行為觀察:直接觀察案主的非語言行為,一般都比較少被談論到,人們也較不常察覺非口語的行為,可是行為語言通常都暗示著某些重要且珍貴的訊息。在觀察案主的非語言行為方面,工作者必須培養敏銳的知覺,藉由透過案主的音調、淚水、緊握的手、顫抖、哽咽、緊閉雙唇等等來揣摩案主的情緒層面真正感受為何。社會工作者可以有很多方式,來由案主所表現的非口語行為,直接的和案主討論內心情緒反應。
+
*觀察案主的互動:
+
*重要他人的資訊
+
*心理測驗
+
*和案主直接互動的經驗
+
 
+
==預估多面向==
+
*生理狀態
+
*藥物酒精之使用
+
*認知功能
+
*情緒功能
+
*行為功能
+
*案主環境
+
*案主的社會支持系統
+
*案主家庭系統
+
==問題性質==
+
*辨識問題
+
*敘述問題和非自願案主
+
*澄清情境因素
+
*過渡期和壓力事件
+
*確認需求
+
==多面向預估探討的問題==
+
*案主特性
+
*問題特性
+
*相關系統
+
*資源運用
+
==交互反應關係的預估==
+
*雙重觀點
+
*圖示法
+
*社會支持網絡分析
+
==總結==
+
==參考文獻==
+
謝秀芬 (2006)。社會工作個案:理論與技巧。台北:雙葉書廊。
+
 
+
曾華源、李自強主編(2006)。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理論與技巧。台北:洪葉。
+

於 2007年11月22日 (四) 04:49 的修訂

此條目尚有其他的版本,請參考「歷史」之2007/10/14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