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學派"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緒論)
(參考文獻)
行 14: 行 14: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2003﹞。'''人性的解析'''﹝初版﹞﹝王亮 譯﹞。臺北縣中和市:台灣實業文化。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2003﹞。'''人性的解析'''﹝初版﹞﹝王亮 譯﹞。臺北縣中和市:台灣實業文化。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2001﹞。'''超越自卑'''﹝第1版﹞﹝劉泗 譯﹞。台北縣新店市:百善書房。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2001﹞。'''超越自卑'''﹝第1版﹞﹝劉泗 譯﹞。台北縣新店市:百善書房。
 +
*'''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施'''﹝黃德祥 譯﹞﹝1985﹞。臺北市:心理。

於 2006年12月5日 (二) 16:41 的修訂

1

完成度還很低,加油!

阿德勒學派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現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阿德勒曾與佛洛伊德合作過十年,後來因理念不合而拆夥,而後發展出以自卑感和創造性自我為中心的個別心理學。

緒論

阿德勒早期是佛洛伊德的同事,但是後來他放棄佛洛伊德的基本論點,因為阿德勒相信佛洛伊德對於生物性與本能決定論的強調過於窄化。在很多理論層面,阿德勒是反對佛洛伊德的,但是他認同佛洛伊德的動力心理學。(1985,黃德祥) 阿德勒強調人格的統一,認為人類可以從整合與完整的觀點來了解。此種看法強調人們的行為有其目的,認為我們的未來方向遠比過去重要。我們是自己的主角與創造者,並以獨特的生活方式來表達我們的目標。我們創造自己,而不是僅受到幼時經驗的塑造。(1996,李茂興)

主要概念

社會工作之應用與影響

參考文獻

  • 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李茂興 譯﹞﹝1996﹞。臺北市:揚智文化。
  •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2003﹞。人性的解析﹝初版﹞﹝王亮 譯﹞。臺北縣中和市:台灣實業文化。
  •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2001﹞。超越自卑﹝第1版﹞﹝劉泗 譯﹞。台北縣新店市:百善書房。
  • 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施﹝黃德祥 譯﹞﹝1985﹞。臺北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