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兒童少年家庭扶助服務——以南投家扶中心為例"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脫貧計畫)
(停扶標準)
行 54: 行 54:
 
===如何申請獎助學金&急難救助金===
 
===如何申請獎助學金&急難救助金===
 
===停扶標準===
 
===停扶標準===
*兒童長大就業自立-不管是讀到大學或碩士,只要是畢業或輟學就不符合扶助標準。但是就讀軍校因為有政府的幫助,所以也是不符合扶助的標準。
+
*案主個人因素
 +
畢業、輟學、就讀軍校、半工半讀或進入建教合作班、其他機構收容、被收養、死亡或失蹤、轉寄養服務、結婚、就業、等其他因素。
  
*家庭功能重建自立-如:父或母親再婚,能夠在經濟上自立。
+
*家庭功能重建自立
 +
家長收入穩定、親友幫助、父或母再婚。
  
*親人幫助-如:有其他親朋好友可以幫助兒童繼續就學。
+
*扶助金制度配合
 
+
扶助金使用不當、自願停扶、遷移至機構服務範圍之外、對認養制度配合不佳或無意願配合。
*轉介其他機構-已有其他機構提供兒童經濟上的扶助。
+
 
+
*其他-例如兒童死亡或是出養
+
  
 
===脫貧計畫===
 
===脫貧計畫===

於 2008年5月2日 (五) 06:28 的修訂

大綱呢?只剩三週了耶!

不錯,可以去訪問了。

訪談大綱

受訪地點:南投家扶中心

受訪時間:九十七年四月三十日

受訪人:黃淑惠督導

訪問人:吳培瑜、許淯婷

機構方面:

  • 執行此方案時需要做哪些的前置作業?
  • 從過去到現在服務的內容有哪些修正跟改變?
  • 維持方案執行的經費來源除了認養人以及其他扶幼捐款外,是否還有其他管道?
  • 需要幫助的家庭有很多,機構是如何平均分配認養人而讓每一個受幫助的家庭都能獲得足夠的資源呢?
  • 在做家庭訪視的時候,平均每一個社工員需要負責多少家庭呢?如何在人力分配上達到平衡,而讓每一個受扶助的家庭獲得良好的服務?
  • 如何知道補助金是否善用?如果沒有該做怎樣的處理?
  • 是否有脫貧的計畫讓他們脫貧?或是藉由宣導讓孩童知道儲蓄的觀念?
  • 是否規定每個認養人或家庭認養孩童人數?
  • 停扶的標準是如何?停扶之後是否能與認養人繼續連絡?
  • 認養扶助服務需要哪些的社會資源?


認養人與受扶助兒童方面:

  • 如何申請認養扶助?認養人需要哪些資格?
  • 如何申請獎助學金跟急難救助金?有哪些資格限制?
  • 認養人與孩童是否能見面?而又是以什麼方式見面?


社工員方面:

  • 到受扶助的家庭做訪視的時候,有遇到什麼困難嗎?如何克服?
  • 可否分享貧困兒童特別的經驗與心得之談?

理念

  • 希望可以讓每一個貧困的家庭在經濟上都能獲得支援。
  • 讓每一個受扶助的兒童在心理與生活上,能夠得到助益並且快樂的成長。

目標

  • 提供獎助學金協助清寒家庭子女求學。
  • 提供急難救助金讓發生經濟危難的家庭能夠得到協助。
  • 藉由脫貧計畫使經濟弱勢之家庭能夠自立。

服務對象

方案前置作業

方案內容

認養服務流程

如何申請認養扶助

  • 認養人
  • 受扶助兒童

如何申請獎助學金&急難救助金

停扶標準

  • 案主個人因素

畢業、輟學、就讀軍校、半工半讀或進入建教合作班、其他機構收容、被收養、死亡或失蹤、轉寄養服務、結婚、就業、等其他因素。

  • 家庭功能重建自立

家長收入穩定、親友幫助、父或母再婚。

  • 扶助金制度配合

扶助金使用不當、自願停扶、遷移至機構服務範圍之外、對認養制度配合不佳或無意願配合。

脫貧計畫

分為以下三種:

  • 家長
  • 大專青年自立釣竿

1、家庭訪視:

由社工員到家庭探視,了解生活的狀況,並提供諮商輔導與資源轉介的服務。

2、教育訓練:

對大專生舉辦50小時的教育訓練課程,通常是在7、8月上課,內容有生涯規劃、人際關係、兩性關係、理財及管理課程等。輔導未來就學或就業的方向。

3、成長團體&支持團體:

藉由成長團體及支持團體,讓學員可以紓解壓力並建立成員間的互信,達到團體的目標。

4、團體座談:

每日上課後安排一小時的團體座談,由社工員帶領,參與此方案的特定議題進行討論,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5、返鄉回饋服務:

提供大專生200小時(時薪100)工讀機會,藉由返鄉回饋服務,讓大專生有回饋參與的機會,服務滿200小時可獲得兩萬元助學金以減輕學費負擔。

  • 幼兒啟蒙


1、家庭訪視:

由社工員到家庭探視,了解生活的狀況,並提供諮商輔導與資源轉介的服務。

2、家長育兒親職課程:

為參與幼兒啟蒙計畫的家長舉辦38小時的教育訓練課程,包括親子教育課程、親子實作活動及支持團體等,缺課不得超過1/10的時數。 3、親子實作活動: 4、幼兒生活適應課程: 5、支持團體:

社工員心得分享

參考文獻

  • 南投家扶中心黃淑惠督導口述資料
  • 南投家扶月刊
  • 南投家扶年報
  • 家扶中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