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理論"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認知行為理論是由認知和行為主義演進而成的,包括了有三項的特徵:1.解決問題與產生改變2.重視科學方法3.監視和控制行為的認知歷程.
+
認知行為理論是由認知和行為主義演進而成的,包括了有三項的特徵:1.解決問題與產生改變2.重視科學方法3.監視和控制行為的認知歷程.<br>
 
In the 1960s and 1970s,a growing number of psychologists showed that cognitive processes could be rigorously studied by using sophisticated experiments.And this led to some behaviorists to develope a modified view called cognitive behavorism.
 
In the 1960s and 1970s,a growing number of psychologists showed that cognitive processes could be rigorously studied by using sophisticated experiments.And this led to some behaviorists to develope a modified view called cognitive behavorism.
  
行 9: 行 9:
  
 
==認知行為治療理論基礎==
 
==認知行為治療理論基礎==
(1)想法導致情緒與行為.
+
(1)想法導致情緒與行為.<br>
(2)情緒疾患源自於負向的思考.
+
(2)情緒疾患源自於負向的思考.<br>
(3)情緒疾患可以透過改變這樣的思考而得到幫助.(Curwen,Palmer,Ruddell,2003)
+
(3)情緒疾患可以透過改變這樣的思考而得到幫助.(Curwen,Palmer,Ruddell,2003)<br>
 
===情緒、行為與認知===
 
===情緒、行為與認知===
動機:心理學研究的是行為和心理歷程,包括個體外顯或內隱各種活動,而動機是促成個體從事活動的內在原因.例如生理心理上需求的匱乏、遺傳所決定的天生本能行為、外在的刺激而引起動機.
+
動機:心理學研究的是行為和心理歷程,包括個體外顯或內隱各種活動,而動機是促成個體從事活動的內在原因.例如生理心理上需求的匱乏、遺傳所決定的天生本能行為、外在的刺激而引起動機.<br>
 
刺激:刺激會讓人產生反應和情緒,接著可能就產生了行為.
 
刺激:刺激會讓人產生反應和情緒,接著可能就產生了行為.
 
===情緒障礙的認知模式===
 
===情緒障礙的認知模式===
當個體有某種需求存在,心理上就呈現緊張而失去均衡的狀態,並由此緊張使個體產生驅力,此驅力再使個體引發行為動機,促進個體活動,以滿足其需求(林正文,2001).Beck認為情緒障礙的認知模式包含兩個層次:
+
當個體有某種需求存在,心理上就呈現緊張而失去均衡的狀態,並由此緊張使個體產生驅力,此驅力再使個體引發行為動機,促進個體活動,以滿足其需求(林正文,2001).Beck認為情緒障礙的認知模式包含兩個層次:<br>
(1)淺層的負性自動想法:人會依據生活經驗,建立個人認知建構基礎,而使人傾向於選擇和思考模式一致的信息.
+
(1)淺層的負性自動想法:人會依據生活經驗,建立個人認知建構基礎,而使人傾向於選擇和思考模式一致的信息.<br>
 
(2)深層的功能失調性假設或基模:人的建構假設中,有些是極端消極的,因而表現出功能失調性態度.
 
(2)深層的功能失調性假設或基模:人的建構假設中,有些是極端消極的,因而表現出功能失調性態度.
  
 
==適用問題==
 
==適用問題==
原本貝克的認知治療適用來治療憂鬱,現在認知行為治療法已經應用在更廣泛的問題上.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年輕的科學/治療(Curwnen,2003).對某些問題的治療效果目前仍不明確,但對某些問題,已有顯著而成功的結果.
+
原本貝克的認知治療適用來治療憂鬱,現在認知行為治療法已經應用在更廣泛的問題上.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年輕的科學/治療(Curwnen,2003).對某些問題的治療效果目前仍不明確,但對某些問題,已有顯著而成功的結果.<br>
(1)配偶問題
+
(1)配偶問題<br>
(2)飲食疾患
+
(2)飲食疾患<br>
(3)廣泛型焦慮症
+
(3)廣泛型焦慮症<br>
(4)憂鬱的住院病人
+
(4)憂鬱的住院病人<br>
(5)重度憂鬱症
+
(5)重度憂鬱症<br>
(6)恐慌症
+
(6)恐慌症<br>
(7)物質濫用
+
(7)物質濫用<br>
(Curwen,2003)
+
(Curwen,2003)<br>
認知治療現在被用於許多問題,因為不只具有成本效益,是藥物治療的替代方式,又可以用在團體治療,較平易近人等等.
+
認知治療現在被用於許多問題,因為不只具有成本效益,是藥物治療的替代方式,又可以用在團體治療,較平易近人等等.<br>
  
 
==認知行為治療未來方向==
 
==認知行為治療未來方向==
未來在認知行為治療研究上,可能會進一步的檢視病人與治療的配合問題(例如病人和治療師的性別,創傷最近的狀態,治療主題的配合等等)(Follette,Ruzek,Abueg,2004).認知行為治療有團體和個別之分,而認知主題在團體和個別形式,以及創傷主題的不同下,需要在嚴謹的研究下做決定.
+
未來在認知行為治療研究上,可能會進一步的檢視病人與治療的配合問題(例如病人和治療師的性別,創傷最近的狀態,治療主題的配合等等)(Follette,Ruzek,Abueg,2004).認知行為治療有團體和個別之分,而認知主題在團體和個別形式,以及創傷主題的不同下,需要在嚴謹的研究下做決定.<br>
  
 
==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於 2007年1月16日 (二) 14:32 的修訂

認知行為理論是由認知和行為主義演進而成的,包括了有三項的特徵:1.解決問題與產生改變2.重視科學方法3.監視和控制行為的認知歷程.
In the 1960s and 1970s,a growing number of psychologists showed that cognitive processes could be rigorously studied by using sophisticated experiments.And this led to some behaviorists to develope a modified view called cognitive behavorism.

認知行為學派

認知行為學派(Cognitive-behavioral Theories)與行為學派所重視的改變行為有所不同,認知行為理論或是治療模式所採用的觀念和技術是採用於行為主義、社會學習理論、行動治療(Action Therapy)、社會功能學派、任務中心治療法和一些根據認知模式的治療法,譬如說:理性情緒治療法(RET),而認知行為學派所注重的是一併改變思想和感受.
治療觀念的發展過程中,要在治療中很明顯的分開認知和行為並不容易,認知和行為兩派學者便往新方向做結合,除了直接改變認知狀態外,也做行為的修正,便走向認知行為治療的途徑.
較著名的精神分析學派趨向認知行為治療的學者有Frankl Ellis和Beck.而行為治療學派趨向認知行為治療的學者有Bandura,Mechembaun,Lazarus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理論基礎

(1)想法導致情緒與行為.
(2)情緒疾患源自於負向的思考.
(3)情緒疾患可以透過改變這樣的思考而得到幫助.(Curwen,Palmer,Ruddell,2003)

情緒、行為與認知

動機:心理學研究的是行為和心理歷程,包括個體外顯或內隱各種活動,而動機是促成個體從事活動的內在原因.例如生理心理上需求的匱乏、遺傳所決定的天生本能行為、外在的刺激而引起動機.
刺激:刺激會讓人產生反應和情緒,接著可能就產生了行為.

情緒障礙的認知模式

當個體有某種需求存在,心理上就呈現緊張而失去均衡的狀態,並由此緊張使個體產生驅力,此驅力再使個體引發行為動機,促進個體活動,以滿足其需求(林正文,2001).Beck認為情緒障礙的認知模式包含兩個層次:
(1)淺層的負性自動想法:人會依據生活經驗,建立個人認知建構基礎,而使人傾向於選擇和思考模式一致的信息.
(2)深層的功能失調性假設或基模:人的建構假設中,有些是極端消極的,因而表現出功能失調性態度.

適用問題

原本貝克的認知治療適用來治療憂鬱,現在認知行為治療法已經應用在更廣泛的問題上.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年輕的科學/治療(Curwnen,2003).對某些問題的治療效果目前仍不明確,但對某些問題,已有顯著而成功的結果.
(1)配偶問題
(2)飲食疾患
(3)廣泛型焦慮症
(4)憂鬱的住院病人
(5)重度憂鬱症
(6)恐慌症
(7)物質濫用
(Curwen,2003)
認知治療現在被用於許多問題,因為不只具有成本效益,是藥物治療的替代方式,又可以用在團體治療,較平易近人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未來方向

未來在認知行為治療研究上,可能會進一步的檢視病人與治療的配合問題(例如病人和治療師的性別,創傷最近的狀態,治療主題的配合等等)(Follette,Ruzek,Abueg,2004).認知行為治療有團體和個別之分,而認知主題在團體和個別形式,以及創傷主題的不同下,需要在嚴謹的研究下做決定.

認知行為治療

Aaron Beck的認知治療法

Donald Meichenbaum的認知行為治療法

參考文獻

林正文(民90)。認知行為治療-用歷史故事詮釋的一項嘗試。台北:五南
Bernie Curwne,Stephen Palmer,Peter Ruddell(2003)。短期認知行為治療(楊大和,饒怡君譯)。台北:心理
Victoria M.Follette,Josef I.Ruzek,Francis R.Abueg(2004)。創傷的認知行為治療(楊大和等譯)。台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