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學派"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7: 行 7: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任務,就是要能夠預測和控制人類的行為。訓練有素的行為主義者,必須運用實驗方法去搜集科學的數據,這樣,他便可以在有了一定的刺激時,預測出將要發生的反應;在有了一定的反應時,推之引起這個反應的刺激或情境。」(行為主義心理學,張厚粲-行為主義,Watson,1930,P.11)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任務,就是要能夠預測和控制人類的行為。訓練有素的行為主義者,必須運用實驗方法去搜集科學的數據,這樣,他便可以在有了一定的刺激時,預測出將要發生的反應;在有了一定的反應時,推之引起這個反應的刺激或情境。」(行為主義心理學,張厚粲-行為主義,Watson,1930,P.11)
 
*行為主義方法學三大基本核心:
 
*行為主義方法學三大基本核心:
1.客觀性原則<B>:否認主觀性
+
1.<B>客觀性原則:否認主觀性
2.唯物一元論原則
+
2.<B>唯物一元論原則
3.決定論原則
+
3.<B>決定論原則
 
==新行為主義==
 
==新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的當代走向==
 
==行為主義的當代走向==

於 2006年12月2日 (六) 17:24 的修訂

在實證主義思潮影響下,華生適應了當時美國社會現實的需要,利用心理學中對於以意識為研究對象的普遍不滿和已經出現的行為主義研究傾向,創建了行為主義心理學(behavioristic psychology)。華生對於當時流行的兩個心理學派別:構造主義(或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和機能主義(或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都加以反對。他雖然早期受機能主義的影響很深,但卻認為『行為主義是唯一徹底而合乎邏輯的機能主義』。他明確否認意識(consciousness)而強調行為,主張心理學是對行為的研究。華生所倡導的的行為主義(behaviorism)是心理科學發展中的第一次革命,而在美國興起後很快擴及世界各國。(東華書局,行為主義心理學,張厚粲,P.1)

古典行為主義

1913~1930年稱之古典行為主義時期,認為刺激-反應是行為的單位,有的學派諷刺說,這是沒有心理的心理學。(東華書局,行為主義心理學,張厚粲,P.2)

華生(John B. Watson)

  • 他批判心理學的「意識」,認為意識和靈魂基本上是同一個概念,是把人的身體和靈魂區分開來,而這種思想影響到哲學,就是身心關係的二元論。自古以來也隨著影響著心理學,其意識概念不過是宗教上靈魂概念的同義語。
  • 反對內省法,認為這是一種錯誤和無效的方法,因為反對意識概念,所以也不需要研究內省法,而且內省的精確性與可靠性值得懷疑。科學實驗應具有重複性的方法來驗證結果,但內省法卻沒有,因為情感絕不是清楚,ㄧ有拙劣的內省,雖對於自己的情感是清楚的,可是你的內省還是錯誤。因此容易通過錯誤的類比把心理學引入歧途。(東華書局,行為主義心理學,張厚粲,第二章)
  •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任務,就是要能夠預測和控制人類的行為。訓練有素的行為主義者,必須運用實驗方法去搜集科學的數據,這樣,他便可以在有了一定的刺激時,預測出將要發生的反應;在有了一定的反應時,推之引起這個反應的刺激或情境。」(行為主義心理學,張厚粲-行為主義,Watson,1930,P.11)
  • 行為主義方法學三大基本核心:

1.客觀性原則:否認主觀性 2.<B>唯物一元論原則 3.<B>決定論原則

新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的當代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