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當個體面對刺激時必須採取因應行動,一方面會衡量自己應付情境的能力,以表現出適當行為,另一方面則會判斷這項行為是否能夠獲得良好結果。(Bandura,1977)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當個體面對刺激時必須採取因應行動,一方面會衡量自己應付情境的能力,以表現出適當行為,另一方面則會判斷這項行為是否能夠獲得良好結果。(Bandura,1977)
  1、請寫上參考資料的頁碼。2、你有按進度在進行作業,不錯,繼續加油!
+
  1、請寫上參考資料的頁碼。
  
 +
1 請加油
 
== 概念 ==
 
== 概念 ==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1977年由心理學家Bandura所提出,在Bandura的社會認知理論中,提到個體的行為是由認知、行為與環境不斷地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個體行為不只受到環境的影響,也受到個體認知所影響,其中自我效能則是影響人類行為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自我效能是個體對於自己是否能成功執行某種行為以達到特定結果的信念,是一種主觀判斷自己對於工作或表現得成功信念和信心程度,而此判斷會影響行為的選擇及決定個體在遇到困難時,所投入的心力多寡及時間長短。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1977年由心理學家Bandura所提出,在Bandura的社會認知理論中,提到個體的行為是由認知、行為與環境不斷地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個體行為不只受到環境的影響,也受到個體認知所影響,其中自我效能則是影響人類行為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自我效能是個體對於自己是否能成功執行某種行為以達到特定結果的信念,是一種主觀判斷自己對於工作或表現得成功信念和信心程度,而此判斷會影響行為的選擇及決定個體在遇到困難時,所投入的心力多寡及時間長短。

於 2013年11月14日 (四) 15:23 的修訂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當個體面對刺激時必須採取因應行動,一方面會衡量自己應付情境的能力,以表現出適當行為,另一方面則會判斷這項行為是否能夠獲得良好結果。(Bandura,1977)

1、請寫上參考資料的頁碼。
1 請加油

概念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1977年由心理學家Bandura所提出,在Bandura的社會認知理論中,提到個體的行為是由認知、行為與環境不斷地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個體行為不只受到環境的影響,也受到個體認知所影響,其中自我效能則是影響人類行為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自我效能是個體對於自己是否能成功執行某種行為以達到特定結果的信念,是一種主觀判斷自己對於工作或表現得成功信念和信心程度,而此判斷會影響行為的選擇及決定個體在遇到困難時,所投入的心力多寡及時間長短。

測量評估

影響因素

成就表現(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s)

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

言語勸說(Verbal Persuasion)

生理激勵(physiological arousal)

功能

參考文獻

楊于婷(民101)。自我效能與壓力相關疲勞:直接心理生理反應路徑與間接因應行為路徑的影響(碩士)。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

石宜明(民99)。自我效能與工作壓力對學習動機之影響─以台中市國際關公旅館全職從業人員為例(碩士)。

何立偉(民98)。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自我效能對創業意圖之影響(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