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社會工作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老人社會工作是運用社會工作個案、團體、社區等服務方法,去了解老人疾病或常見的老人情緒問題與老人生理或心理健康有關之社會政策或的一種工作過程。(李增祿 民96)

3 重點是,什麼是「老人社會工作」?
標題的編輯不對
4 你在寫的不是「老人」或是「老人需求」,而是「老人社會工作」。
所以重點是,什麼是「老人社會工作」?
內容沒有用自己的話說,可能會有抄襲的問題。
英文文獻用在那?

老人社會工作目標

  • 主要目的是在調適老年人的生活環境,幫助老人適應不良社會環境,像是疾病、經濟、家庭關係等一些問題可以使老人能過正常的生活。
  • 鼓勵老人參與社會活動,像是是宗教、老人教育、老人義工、老人俱樂部等,滿足它的精神生活。
  • 結合民間資源,協助老人運用社會資源。
  • 幫助老人增強個人能力,預防生理或心理上的迅速退化,例如:老人體能運動協助、營養指導、心理調適輔導等,能促使老人身心健康。
  • 提供實際經驗作為有關機關單位參考。社會工作員從其實際工作心得、老人福利政策、措施的得失,提供有關機關單位作為修正、頒訂政策、改善措施等參考。(李增祿 民96)

從折衷學派看臨床老人社會工作實務

通常在處理高齡案主的過程中,專業社會工作者往往會運用不同的個案理論和老人做互動。這些不同理論都有它獨特的信念和著重點,一方面從不同的專業及學理演譯修改及融合而成為一套社會工作專業知識。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包含兩大類:

一、用以解釋的知識:主要是在個案專業評估時使社工人員已明白到案主問題所在及和其他相關變相的動力關係。

二、用以介入的知識:主要是在個案除裡的時候輔助社工人員一些工作手法上的技巧和指引,以方便使社工人員能以有效地幫助高齡案主們解決它的困難問題所在。(關銳煊 民85)

  • 老人社會個案工作的實務技巧

一般的老人社會工作論著中,重點大部分都放在政策釐定、新程序計畫的創設,及服務提供上;較少人關注到高齡案主在健康上困境及其對當事人心理精神上的影響。事實上,老年人許多危機是可以預防的,如果社工人員能保持高度敏銳觸角及觀察,就能發現老人們在危機出現之前已警向我們發出不少實際的求助訊號了!!因此社工員與案主間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是相當重要的。除了提供輔導外,社工員亦需察知到案主的身心健康,家居環境,社會經濟需要等而提供幫助。(關銳煊 民85)

現代社會與老人之需求

  • 經濟的保障:老人希望在物質上獲得滿足。
  • 家庭的安定:老人希望能有個固定的住處、家庭生活安定和良好的家庭關係。
  • 教育機會:老人們因為工作機會少、時常無所事事、一個人太無聊,希望能有個教育機會能讓他們西去一些之事還有觀念,不但可以減少他們無聊時間,而且還可以促使老年適應其生活。
  • 醫療、衛生與營養的保障:年老病痛多,所以營養和保健對老年們很重要,老人希望能獲得醫療衛生保健營養各方面的協助與指導。
  • 文化、娛樂的機會:可以促使老人生活環境上的適應。
  • 宗教信仰的需求:可以滿足老人精神上的需求。
  • 社會互動的機會:老人期望增加社會上互動機會,因為退休後沒工作,人際關係也會隨之減少,同時家庭結構也會跟著改變,導致家庭成員的互動減少,就容易產生身心疾病。
  • 職業的寄託:老人退休後,仍然有很多人認為自己身體還不錯,想找份固定工作,已證明自己在社會上仍然是個有用的人。(江亮演 民82)


老年社會生活範圍

許多老人在家庭與社區中,是積極的成員。他們可能是照顧者、志工,有些人則持續的在到了傳統退休年齡後尋找有給工作的就業第二春。 較佳的健康與收入使許多老人能享有運動、藝術與旅遊等類型的休閒活動。可預期的是:在這些領域裡,老人將變成一個日益重要的消費者市場。從有給工作退休後,許多老人可以因此而解脫家庭與財務的責任。因為他們有更多時間接受教育、追求休閒、從事娛樂,以及展開文化活動與志工服務。人們對於退休將有更多的期待,也將尋求有品質的生活風格。

  • 職業生活:老人從事有報酬的職業,不但有勞動保持身體健康之外,而且還可以從報酬中獲得老年生活費用來源,一舉兩得。
  • 休閒娛樂活動:一般老年人退休後所困擾的是空間時間太多,不知道如何打發老年歲月,老人退休後更須積極外出活動與他人一起休閒娛樂,不可以呆在家裡內睡覺或無所事事,否則可能閒出毛病也說不定。如何應用老年時光,充實自己的生活,休閒娛樂卻是老人應該重視而積極去參與或活動,這樣才能保障老年生活多采多姿、更有意義。
  • 老人社會服務:老人社會服務比較偏於貢獻社會的服務,像是當志願服務的義工,參與志願服務工作的老人,不但是貢獻者,也是受益者,因為這樣能消磨時間也能促進人際關係,也可以手腳並用使頭腦不老化。
  • 文化與教育:老人參與文化教育活動就是成人文化教育的延長,含有終身學習終身參與的意義。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人類一輩子沒有辦法與教育和文化隔離的。重視老人的文化與教育可以說是充實老人精神生活最具體而最有效的一種途徑,因此先進國家為鼓勵老人參與教育文化活動而實施與學校性質相同的各種老人文教機構活動,如老人大學、老人俱樂部等。
  • 老人政治活動:一般來說老人對政治活動的熱心與其老化的速度是成反比的,老人越熱心政治活動者,他的老化速度就較慢,生活也較愉快。
  • 宗教活動:人類年紀越大就越需要精神寄託與心靈的歸宿。這種精神上的需要,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宗教信仰,並參與宗教信仰。(江亮演 民82)

探討老年的心理問題

海佛何斯特(Robert Havighurst)列舉出六個老年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 設法適應健康和身體衰退的問題。
  • 設法適應退休和收入減少的問題。
  • 設法適應配偶去世後的問題。
  • 設法與同年齡的老年人建立猶疑的問題。
  • 設法是應新社會角色規範的問題。
  • 設法找到合適的居住環境的問題。

其實上面六點問題所集中的是一個直得特別注意的老年現象:依賴性(dependency) 老年人的依賴性最主要的有兩方面:第一是身心上的依賴,由於身體健康的衰退或配偶親人的相斷去世,老年人依賴於他人的程度也會增加。這並不是說所有的老年人都真的需要依靠別人而維生,而是一種心理上的恐懼,恐懼被人所遺棄,恐懼無人可依靠。第二種依賴是比較實際的問題,經濟上的依賴,大多數的老年人是退休人員,收入來源縮小,收入減少,因此常常會恐懼積蓄可能不夠用的問題,也害怕社會安全輔助津貼不夠或甚至停止的問題。(徐麗君、蔡文輝 80年3月)

處理老年人的問題政策與措施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長,福利政策與措施不僅需要對這群人口需求予以回應,也必須發展出新的回應方式。為確保老人良好生活品質或生活風格的可能性,福利政策與服務措施應該正視的方向如下:

一、結合社區服務:可將老人的休閒、娛樂、教育與志願服務結合,以社區為單位,讓服務變成一種快樂的、喜悅的與他人互動和交流的機會。

二、重視老年教育:老人教育可帶動老人的自我成長。

三、鼓勵志願服務:對於從事志願服務的老人來說,志願服務工作不僅提供一種互惠利益,並且增進和維持個人的福祉。

四、考量需求差異:針對老人不同特性與需求應給予個別協助與照顧,並且賦與老人新社會價值。

五、強調休閒娛樂:幫助老人克服生活困難與強化其獨立性,並且增進其能力以從事休閒、娛樂與觀光活動。

  • 哈伯特(Anita S. Harbert)和金斯格(Leon H. Ginsberg)兩人對老人訪事提出了下列三點應該注意的供作原則給社會工作員做參考
    • 認識並了解老人之問題。
    • 認清楚到底有哪些途徑或資源可以用來幫他忙,跟他一起設計出一個可行的策略。
    • 幫他提高士氣、與他建立良好關係,溝通意見實行已定策略。
  • 哈伯特和金斯格相信一個社會工作員必須要熟練旗訪視技巧才能圓滿完成任務,這些技巧包刮:
    • 在設計方針時,必須把老人與其重要親友包刮在內。
    • 盡量讓老人自己做決定。
    • 蒐集正確資料,並加以評估。
    • 蒐集有關資料,必要時可與其他人或團體商量。
    • 探求其他可行的解決辦法。
    • 將後果通知老人,如果錯了,則協助他改正。
    • 不要曲解事實或答應做不到的事。
    • 不要自認為自己知道所有的答案或堅持你的答案是最良好的答案。
    • 主動去探討需要幫助的老人。
    • 儘可能在團體方式下進行。
    • 爭取社區的支持與參與。
    • 替老年人發言或爭取應有福利。
    • 注意時機重要性,所做所言必須配合時機。(徐麗君、蔡文輝 80年3月)

參考文獻

  • 關銳煊(民85),老人社會工作實務。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徐麗君、蔡文輝(80年3月),老年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 江亮演(民82),老人的社會生活。中華日報。
  • 李增祿(民96),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巨流。
  • McInnis-Dittrich, Kathleen(2002),Social work with elders : a biopsychosocial approach to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 Kathleen McInn.Boston : Allyn and Bacon.
  • Buckingham(2001),Working with older people and their families / edited by Mike Nolan, Sue Davies and Gordon Grant.Buckingham : Open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