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式團體"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如何設計結構式團體''')
('''如何設計結構式團體''')
行 74: 行 74:
  
 
:2.團體目標:目標的訂定,針對參加的對象了解與評估他們的需要,而後再決定所要設計的團體經驗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在了解團體目標及需要時,可以藉由小型問卷調查來幫助了解大家需要(吳武典  洪有義等著,1984:P77-78)。團體領導者在運用團體活動方案時,應先檢視團體的目標是什麼?而且在團體活動進行中,也無時不緊扣住團體目標的達成。(林萬億,1998:P387)
 
:2.團體目標:目標的訂定,針對參加的對象了解與評估他們的需要,而後再決定所要設計的團體經驗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在了解團體目標及需要時,可以藉由小型問卷調查來幫助了解大家需要(吳武典  洪有義等著,1984:P77-78)。團體領導者在運用團體活動方案時,應先檢視團體的目標是什麼?而且在團體活動進行中,也無時不緊扣住團體目標的達成。(林萬億,1998:P387)
 
  
 
:3.團體活動設計:「訂一個結合成員經驗世界,切實而具體的學習目標」是設計結構式團體經驗最重要的一步。一個團體的領導者能否訂出一個切實的目標,所面對的不只是文字描述的問題,它更挑戰了領導者對個體行為態度的學習及其改變的過程是否清楚。
 
:3.團體活動設計:「訂一個結合成員經驗世界,切實而具體的學習目標」是設計結構式團體經驗最重要的一步。一個團體的領導者能否訂出一個切實的目標,所面對的不只是文字描述的問題,它更挑戰了領導者對個體行為態度的學習及其改變的過程是否清楚。

於 2006年12月16日 (六) 15:01 的修訂

1

請加油


目錄

結構式團體的定義

結構式團體(structured group)是一種依據既訂的目標與已規劃好的方案來進行各項活動(引自鄔佩麗,2005:P155)的團體,所以團體的目標相當明確,是常見的團體類型之一.


何謂結構式團體

結構式團體是團體進行前即訂有明確的團體目標,在活動中團體領導者設計要達成團體目標的活動,來誘發成員們的感受並引導分享彼此的經驗,透過經驗的分享、整理,讓成員們能有所學習成長並未來可運用在生活中。因此結構性團體:此類團體較注重於針對團體所需要達成的目標,設計活動以引導成員參與學習。所以它是具有預定目標和活動方向(徐西森,1997:P29),有計畫循序漸進的將學習主題貫穿於團體過程中。(吳武典、洪有義等著,1984:P72)


結構式團體與非結構式團體之比較

結構式團體與非結構式團體之比較在於團體目標的設定,結構式團體在團體進行前已設定好團體目標,所以團體成員在參加團體時,透過團體領導者明確、清楚的告知了解團體的目標及方向;而非結構式團體則是不事先預設團體的目標,讓參與團體的成員在團體互動中產生團體的方向及目標,所以非結構團體可以說是開放性的目標。因為在這一點根本設計上不同,所以結構式與非結構式團體在成員的學習、領導者的角色以及團體氣氛的創造上有若干的差異(吳武典 洪有義等著,1984):

結構性團體 非結構性團體
成員的學習 成員在參與中,自由地依自己的需要及價值觀來吸收、學習;但學習的範圍和方向則易被團體領導者所設計的結構、主題所限制。 成員學習的內容較無限制,隨著成員的彼此互動,引發出任何可能的學習材料及方向。
催化員的角色 團體領導者清楚地運用其領導的角色來引導團體的進行。有時為了配合成員更有效的學習,會進行簡短的演講或印發講義等學習材料。 團體的學習有賴於成員彼此在團體過程中自然產生的情緒和行為。領導者適度的參與團體,促進團體的溝通與成員的了解、分享;領導者領導的角色較不明顯。
團體的氣氛 團體在整個進行過程中,安全的學習氣氛是被刻意創造的,如開始時運用暖身活動來培養團體的氣氛,醞釀學習情緒。為了避免曖昧不清、不安全和威脅的氣氛,通常由容易或較淺的學習主題進行到較難或較深的學習主題,以幫助成員在安全的氣氛中,針對學習主題獲得最有效的成長。 因為成員的學習資源是來自成員彼此感情與行為的投入,成員自然地出現他自己被期待和鼓勵的行為。團體的初期因目標的不明確而帶來曖昧不清的團體氣氛是有其目的。因為他所提昇的成員焦慮壓力反而是催化、引發成員一連串真實行為反應的力量。

(引用吳武典 洪有義等著,1984:P72-73)


結構式團體的學習模式

許多結構式團體是以學習理論為基礎,並使用行為取向的策略(引用Gerald Corey 著 張景然˙吳芝儀 譯,1995:p.17)。因此,結構式團體偏向於教育性或經驗性的成長(引用鄔佩麗,2005:P155),結構式團體經驗的學習理論,即經驗學習模式(Experiential learning Circle)。所謂經驗學習模式和傳統較學情境中智性的學習模式是不同的。其實經驗學習的模式是最自然的學習過程,它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成長是息息相關的。它強調由經驗、體驗中的自我學習的過程。(Joining Together:Group Theory & Group Skills David W.Jo-hnson, Frank P.Johnson Prentice-Hall,1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age 6-12.)


經驗學習模式四個階段

經驗學習模式可以分成下面四個階段:
(1) 個人的經驗。
(2) 經由與他人分享自己經驗的過程,個人回顧與整理自己的感受、看法。
(3) 由過程(2)當中,個人歸納、分析出一些概念、原則或新的自我了解。
(4)嘗試將新的自我發現或前面所習得的概念原則應用到團體之外的其他情境中。

(Joining Together:Group Theory & Group Skills David W.Jo-hnson, Frank P.Johnson Prentice-Hall,1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age 6-12.)

經驗學習模式的循環過程由(1)→(2)→(3)→(4)→(1),從第一階段到第四階段再由第四階段回到第一階段,在個人生活經驗中去應證新的概念、原則或新的自我了解,由此產生新的個人學習與新的經驗。


經驗學習模式三個假設

經驗學習模式對學習有三個假設:
(1) 當一個人直接的投入某一個學習經驗,學習的效果最好。只有由你自己去發現的知識,才對你有意義,也才會帶給你行為的改變,當你能自由的為自己去訂下學習目標,你的學習動力是最高的,你會主動的去實現它。
(2) 在經驗學習中,學習的責任完全在你自己的身上而非老師。在經驗學習中你需要主動和積極的去學習,而且自己學習由經驗中去歸納出結論。經驗學習不只是一些引發個人經驗的活動,光是經驗本身是無益的,我們的學習是經驗與由經驗得來的概念、頓悟的結合。
(3) 在經驗學習模式中,我們的感受(feeling)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資源,成員開放、真誠的表達自我是被鼓勵的。(吳武典 洪有義等著,1984:p.76)


如何設計結構式團體

  • 原則掌握---結構式團體是一目標導向的團體、是一個經驗學習的模式團體,所以在活動設計上是為了要引發成員在團體中經驗學習的四個階段以達到學習目標。「目標」以及「經驗學習模式」的掌握與結合就是設計活動的根本原則。(吳武典 洪有義等著,1984:P77)


  • 設計步驟
1.團體參加對象:參加次結構式團體的主要對象是誰?
2.團體目標:目標的訂定,針對參加的對象了解與評估他們的需要,而後再決定所要設計的團體經驗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在了解團體目標及需要時,可以藉由小型問卷調查來幫助了解大家需要(吳武典 洪有義等著,1984:P77-78)。團體領導者在運用團體活動方案時,應先檢視團體的目標是什麼?而且在團體活動進行中,也無時不緊扣住團體目標的達成。(林萬億,1998:P387)
3.團體活動設計:「訂一個結合成員經驗世界,切實而具體的學習目標」是設計結構式團體經驗最重要的一步。一個團體的領導者能否訂出一個切實的目標,所面對的不只是文字描述的問題,它更挑戰了領導者對個體行為態度的學習及其改變的過程是否清楚。

結構性團體設計的真諦,是在於幫助領導者掌握團體的目標,以及創造成員參與的情境。設計方案是一個引發經驗學習的刺激物,而不是一個僵硬的框框。理想的狀態是團體在你所設計創造的情境中自然發展,而你也能順著團體,引導團體發展出它所特有及成員共享的主題。<吳武典、洪有義等著 1984;夏林清 p.78-80 >

4.團體大小:團體活動的人數限制,為達到團體最高度的效果,所以團體的大小也要以適當的活動來搭配。<團體工作理論與技巧 林萬億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 p.387>
5.團體所需:團體活動需要的場地、設備、材料
6.團體時間:團體聚會的時間,領導者掌握活動進行速度,適量的活動配合限定的時間。<團體工作理論與技巧 林萬億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 p.387>
7.團體發展階段:團體工作是持續性的,不同的團體發展階段,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對不同的團體發展階段的活動安排,要能契合情境。<團體工作理論與技巧 林萬億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 p.387>
8.團體過程:每個團體活動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過程中所呈現的團體動力,都應視為有意義的。而團體領導者應熟悉每個活動過程中應投入多少資料,每個干預行動應銜接舒暢。要如何開場白,如何轉折、如何接續、如何結束回饋等,均應步驟化。<團體工作理論與技巧 林萬億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 p.388>
9.彈性運用:並非每個活動均適用於任何團體,每個團體經驗也感受不同。領導者需要多準備一些備用活動,視團體發展的狀況來彈性調整原先的設計。<吳武典、洪有義等著1984;夏林清 p.78 >
10.團體回饋、評價:領導者要先訂出活動的評價標準,透過評價標準來改進活動或發展團體,在團體結束時可運用問卷或其他方法來得到成員對團體的回饋,以評估團體是否達到了目標,包括活動適應性;活動目標的達成;滿足程度;成員個別反應;團體反應等。<吳武典、洪有義等著 1984;夏林清 p.78 ><團體工作理論與技巧 林萬億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 p.388>

如何帶領結構式團體

「結構」應用在諮商團體時,團體催化員必須:

(1)強調一個具體目標並包括幾個與目標有關的活動,同時消除影響目標達成的因素

(2)為擴大學習,必須聚集資源和練習

(3)評估每一參與者達到目標的程度。<團體諮商 黃月霞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1 p.26 >

1.領導者的角色與功能:

* 給予刺激、經驗引發者

* 溝通者

* 歸納、整理者

* 鼓勵者、支持者

* 規則執行者

在活動中領導者引發成員參與分享,適時的說明成員參與的動機,引導成員了解學習的方向;協助成員在活動過程中自我的探索、了解別人。配合團體的發展,在活動後的團體分享需要多長、如何歸納、適切解析成員分享的經驗,都要靠領導者對團體的敏感度以及歸納、整理的能力,如此幫助成員由經驗中得到更多的領悟。 領導者有責任建立一個溫暖、接納、開放的團體氣氛。要有區辨、選擇能力,避免不安全、不適合團體的活動。當在活動中有成員內心深層的情緒被引發時,要能敏感的給予適當的注意和關心。領導者在活動前的材料準備、活動過程中時間的掌握及彈性的改變、自己在團體中散發出來的熱情與投入的態度,都影響成員參與投入團體的氣氛。<吳武典、洪有義等著 1984;夏林清 p.80-81 >

2.自覺與運用「此時此地感覺」: 領導者在團體進行前的預備,準備好自己來帶領團體;也準備好與團體一起同享成長的經驗,真誠的帶領團體與自己檢視活動當下自己的心情狀況,並對自己及團體的狀況做一個清楚的觀察、判斷與了解。

3.當挫折的團體經驗來臨時: 在團體經驗中領導者一定有過挫折、失敗自己不滿意的團體帶領經驗。結構式團體經驗成功與否,不是在於預先設計的活動是否一個接一個順利進行,而是團體是不是藉領導者及活動的刺激有豐富的經驗交換與分享的團體過程出現。所以當挫折出現時能反思團體發生了什麼?團體的反應是要告訴我什麼?這樣更能增加運用自己的感覺催化能力。做為一個領導者一定要有一個心態就是你和團體成員一樣也是一個學習者。團體是靈活和變化萬千的,和不同味道、不同型態的團體共同把握此時此地的經驗學習,而不是控制和操弄團體;就像經驗學習對每一位成員有不同的意義。領導者也就在和不同團體交溶共處的過程中更豐富了自己的工作經驗,擴展了自己的催化能力。 <吳武典、洪有義等著 1984;夏林清 p.84-85 >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