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利行政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6年12月1日 (五) 09:44 由 Cyut9529072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歷史)

前往: 導覽搜尋

定義

社會福利行政是指政府對於社會所實施的政策或者是相關活動,為了協調社會的關係、促進社會發展、亦能有效公平的把經濟發展成果公平分配給社會大眾共同分享。

根據林勝義教授的【社會工作概論】一書中對於社會工作行政有此定義:「社會工作行政是集合許多人的力量,提供社會服務的過程。」(林勝義,民88,96)

在曾銘教授編著的【社會工作大意】一書中也提到了:「

(一) 社會工作行政是把社會福利政策形成各種社會服務活動的一種『程序』,這種程序修正原有政策和方法的經驗的相伴使用。

(二) 行政是一種服務的程序,而不是傳統的管理工作。所以,社會工作行政乃是依據一種『動態』程序,行程協調合作的組織系統之功效,以建立和達成一個社會機構的功能和目標。」(曾銘,民89,180)

總而言之,社會福利的本質依然是以生活的保障為基礎。(蔡漢賢,民78,4)社會福利政策往往是基於政治權宜與行政事務上的考量加以制定,所以社會福利的定義與範圍常常不給予明確界定。(蔡漢賢,民78,7)

新起

在愈先進的國家,社會福利行政就相對發達。而到底是如何興起?為何要興起?是很值得探索的一段歷史。

行政是一個國家施行政策的行為,因為政府的職能一直在演變,從放任主義到干涉主義,職能的大小也隨之增進。

在劉脩如教授編註的【社會福利行政】一書中有提到:「因為政治採取了干涉主義,政府的職能逐漸擴展,行政事務日益增多,政府與人民之間由消極的關係轉進成為積極的關係,人民生活的一切設施仰賴政府的部分愈來愈多,政府施政的縱向關係愈來愈繁複,於是行政學的研究應時而起。」(劉脩如,民64年,1)

並不是因歐美國家開始關注社會行政後,我國才有紀錄出現。早在黃帝時期、帝堯時期就有相關的依據。

在<禮記˙禮運大同篇>中有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人不獨親為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殘疾者皆有所養˙˙˙」可見我國早在帝王時期就有在乎到百姓的需求。

歷史

二十世紀的現代,發展著高級工商業,但是其中,有個不容忽視也急速發展的目標,就是「社會福利」。社會福利不僅僅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更要使人民過的幸福,一般研究學者都稱之理想國為「福利國家」(welfare state),各國也無不往建立福利國家為目標。

早期的發展

中國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經有福利的概念及思想,詳見<禮運大同篇>。大同世界即為當時的目標,而中國人在倫理道德關上也是早已深植於心中,國民生活中,即能發揮守望相助、互敬互愛的精神。 古希臘的<幸福論>,認為幸福是由別人共享得來的,富者要深深滿足愉快,要獲得別之喜歡和讚賞,甚至想要控制別人,應該要提供一些財富予窮人。藉著這種觀念,窮人才有機會自富者獲得福利。再古羅馬的責任觀念則認為富者為不幸者解除痛苦,是宗教上一個重的責任,同時,要使受贈者不失其尊嚴,富者也因施振而益顯可貴。(白秀雄,民78,74)

現代國家的社會福利行政

由於社會結構的不斷變化,個人、團體和制度及社會接受到不小的衝擊。台灣是個發展快速的國家,不斷研發新的產品、拓展新的制度、創制新的生活規範,帶來生活不少的改變,雖然帶來了社會上更多的方便,但也帶來了許多社會的問題,在「人」這方面的問題也是最大最多的。社會上層出不窮的犯罪案件、老年奉養、婚姻家庭、人口結構、貧富不均和失業問題,皆是現在生活改變後一一浮現的。為了改善社會的不良風氣和關係,社會福利似乎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當今社會福利思潮正流行著兩種基本概念:

  • 剩餘性的:社會福利設施只有在正常的社會結構崩潰時才能擔起其角色。社會福利設施只是一種剩餘的角色,扶正崩潰,填補缺陷。
  • 發展性的:社會福利設施是現代社會首要的功能,與其他各種社會制度居一種〈積極的、合作的角色〉,以共同建設一個民生安樂利的社會。﹝白秀雄,民78,89)

經濟效益

實施程序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 林勝義,社會工作概論,民88年,五南書局
  • 曾銘,社會工作大意,民89年,考有上出版社
  • 蔡漢賢,社會福利的經濟理念,民78年,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中心
  • 劉脩如,社會福利行政(上冊),民64年,正中書局
  • 白秀雄,社會福利行政,民78年,三民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