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利行政"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現代國家的社會福利行政)
(行政發展新趨勢)
行 51: 行 51:
 
*從少數人參與服務發展為大眾參與:從歷史發展看來,早期的救貧工作是由民間的慈善、公益或宗教團體辦理;今天,政府與人民協力並舉,政府除了本身大力推動社會福利工作,並致力於發動社會整體力量來協助政府加速推動社會福利工作,使得社會福利工作成為一種大眾參與的全面性的工作。
 
*從少數人參與服務發展為大眾參與:從歷史發展看來,早期的救貧工作是由民間的慈善、公益或宗教團體辦理;今天,政府與人民協力並舉,政府除了本身大力推動社會福利工作,並致力於發動社會整體力量來協助政府加速推動社會福利工作,使得社會福利工作成為一種大眾參與的全面性的工作。
 
*'''從地方的發展為全國性的計畫與組織''':早期有關貧民立法,都是規定由地方自行負責籌募救助機費及訂定貧民的照顧方案。但是到了今天,社會問題日益增加,日趨複雜,社會問題之多元性質,已不再是地方的計畫與組織能夠應付的,因此,逐漸由地方發展為全國性有計畫的組織。
 
*'''從地方的發展為全國性的計畫與組織''':早期有關貧民立法,都是規定由地方自行負責籌募救助機費及訂定貧民的照顧方案。但是到了今天,社會問題日益增加,日趨複雜,社會問題之多元性質,已不再是地方的計畫與組織能夠應付的,因此,逐漸由地方發展為全國性有計畫的組織。
*'''從非專業的發展為運用專業方法''':社會福利工作的對象是對人,人的行為是動態的,必須接受社會的專業教育與訓練,才能針對他們的問題與需要提供適當的服務。總之,今天從事社會福利工作人員,都必須經過社會的專業教育與訓練,以有效把握社會工作專業方法與技術,始能有效的為民眾提供各項服務。
+
*'''從非專業的發展為運用專業方法''':社會福利工作的對象是對人,人的行為是動態的,必須接受社會的專業教育與訓練,才能針對他們的問題與需要提供適當的服務。總之,今天從事社會福利工作人員,都必須經過社會的專業教育與訓練,以有效把握社會工作專業方法與技術,始能有效的為民眾提供各項服務。〈白秀雄,民78年,93.94〉
  
 
=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

於 2006年12月1日 (五) 11:06 的修訂

定義

社會福利行政是指政府對於社會所實施的政策或者是相關活動,為了協調社會的關係、促進社會發展、亦能有效公平的把經濟發展成果公平分配給社會大眾共同分享。

根據林勝義教授的【社會工作概論】一書中對於社會工作行政有此定義:「社會工作行政是集合許多人的力量,提供社會服務的過程。」(林勝義,民88,96)

在曾銘教授編著的【社會工作大意】一書中也提到了:「

(一) 社會工作行政是把社會福利政策形成各種社會服務活動的一種『程序』,這種程序修正原有政策和方法的經驗的相伴使用。

(二) 行政是一種服務的程序,而不是傳統的管理工作。所以,社會工作行政乃是依據一種『動態』程序,行程協調合作的組織系統之功效,以建立和達成一個社會機構的功能和目標。」(曾銘,民89,180)

總而言之,社會福利的本質依然是以生活的保障為基礎。(蔡漢賢,民78,4)社會福利政策往往是基於政治權宜與行政事務上的考量加以制定,所以社會福利的定義與範圍常常不給予明確界定。(蔡漢賢,民78,7)

目標

社會福利行政的功能,在執行社會政策的原則與社會立法規定的內容,因此行政係一套運作的機制,現代的社會福利制度受到福利混合經濟思潮的影響,開始講求效率導向、責信原則、個案管理、案主參與等精神,而公/私合營的福利民營化模式,大為興盛,也使社會福利行政的適用範圍不再只侷限於傳統政府行政單位,而必須適用更多的社會福利機構的類型。〈http://www.scu.edu.tw/sw/data/outline/9001/sw_administration3a.htm,東吳大學〉

新起

在愈先進的國家,社會福利行政就相對發達。而到底是如何興起?為何要興起?是很值得探索的一段歷史。

行政是一個國家施行政策的行為,因為政府的職能一直在演變,從放任主義到干涉主義,職能的大小也隨之增進。

在劉脩如教授編註的【社會福利行政】一書中有提到:「因為政治採取了干涉主義,政府的職能逐漸擴展,行政事務日益增多,政府與人民之間由消極的關係轉進成為積極的關係,人民生活的一切設施仰賴政府的部分愈來愈多,政府施政的縱向關係愈來愈繁複,於是行政學的研究應時而起。」(劉脩如,民64年,1)

並不是因歐美國家開始關注社會行政後,我國才有紀錄出現。早在黃帝時期、帝堯時期就有相關的依據。

在<禮記˙禮運大同篇>中有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人不獨親為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殘疾者皆有所養˙˙˙」可見我國早在帝王時期就有在乎到百姓的需求。

發展

二十世紀的現代,發展著高級工商業,但是其中,有個不容忽視也急速發展的目標,就是「社會福利」。社會福利不僅僅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更要使人民過的幸福,一般研究學者都稱之理想國為「福利國家」(welfare state),各國也無不往建立福利國家為目標。

早期的發展

中國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經有福利的概念及思想,詳見<禮運大同篇>。大同世界即為當時的目標,而中國人在倫理道德關上也是早已深植於心中,國民生活中,即能發揮守望相助、互敬互愛的精神。 古希臘的<幸福論>,認為幸福是由別人共享得來的,富者要深深滿足愉快,要獲得別之喜歡和讚賞,甚至想要控制別人,應該要提供一些財富予窮人。藉著這種觀念,窮人才有機會自富者獲得福利。再古羅馬的責任觀念則認為富者為不幸者解除痛苦,是宗教上一個重的責任,同時,要使受贈者不失其尊嚴,富者也因施振而益顯可貴。(白秀雄,民78,74)

現代國家的社會福利行政

由於社會結構的不斷變化,個人、團體和制度及社會接受到不小的衝擊。台灣是個發展快速的國家,不斷研發新的產品、拓展新的制度、創制新的生活規範,帶來生活不少的改變,雖然帶來了社會上更多的方便,但也帶來了許多社會的問題,在「人」這方面的問題也是最大最多的。社會上層出不窮的犯罪案件、老年奉養、婚姻家庭、人口結構、貧富不均和失業問題,皆是現在生活改變後一一浮現的。為了改善社會的不良風氣和關係,社會福利似乎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當今社會福利思潮正流行著兩種基本概念:

  • 剩餘性的:社會福利設施只有在正常的社會結構崩潰時才能擔起其角色。社會福利設施只是一種剩餘的角色,扶正崩潰,填補缺陷。
  • 發展性的:社會福利設施是現代社會首要的功能,與其他各種社會制度居一種〈積極的、合作的角色〉,以共同建設一個民生安樂利的社會。﹝白秀雄,民78,89)

行政發展新趨勢

白秀雄教授的〈社會福利行政〉一書提到當前各國行政發展新趨勢如下:

  • 由消極的發展為積極的措施:因為順應時代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大家開始注意到競爭上的機會不平等,而不再只是關心此一種不平等機會的競爭所產生的貧窮的後果。所以,像大社會計畫、反貧計畫及新社會福利政策等,都是想積極的從經濟的觀點像貧窮作戰,為人類創造發展機會,積極的消滅貧窮的原因,而不重演消極的救濟措施。
  • 從事後的補救發展為事前的預防:了解社會福利計畫以應付因社會失調及功能喪失所造成的社會問題時,事前的預防比事後的補救較為可取。過去,一般社會福利計畫只注意對工業化所引起的社會問題謀求改善。然而,社會福利計畫一向總是跟在後頭,逐一撿拾新產生的社會問題的碎片。今天,大家對兒童之預防性計畫,以獲得廣大群眾之了解與支持;對家庭破碎的預防計畫,也逐漸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家認識了預防,比事後的補救更加有意義。
  • 從隨意施捨發展到側重事實的探就與問題的分析:對貧窮、失業以及其他各種社會問題,運用有系統的方法和客觀的態度做實地訪問,大量蒐集有關的事實資料,與以統計分析,以資明瞭極改進有關的社會問題。
  • 從對青少年的服務發展為全體大眾的服務:過去的救貧工作是以貧困者為對象而與以救濟,而此貧困者,僅佔全體人口的極少數。今天的福利政策,創造就業機會,加強就業輔導,以提高人人的生活水準,並建立社會保險完整體制,以集體的力量保障大眾的經濟安全,其對象是全體大眾。
  • 從少數人參與服務發展為大眾參與:從歷史發展看來,早期的救貧工作是由民間的慈善、公益或宗教團體辦理;今天,政府與人民協力並舉,政府除了本身大力推動社會福利工作,並致力於發動社會整體力量來協助政府加速推動社會福利工作,使得社會福利工作成為一種大眾參與的全面性的工作。
  • 從地方的發展為全國性的計畫與組織:早期有關貧民立法,都是規定由地方自行負責籌募救助機費及訂定貧民的照顧方案。但是到了今天,社會問題日益增加,日趨複雜,社會問題之多元性質,已不再是地方的計畫與組織能夠應付的,因此,逐漸由地方發展為全國性有計畫的組織。
  • 從非專業的發展為運用專業方法:社會福利工作的對象是對人,人的行為是動態的,必須接受社會的專業教育與訓練,才能針對他們的問題與需要提供適當的服務。總之,今天從事社會福利工作人員,都必須經過社會的專業教育與訓練,以有效把握社會工作專業方法與技術,始能有效的為民眾提供各項服務。〈白秀雄,民78年,93.94〉

經濟效益

實施程序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 林勝義,社會工作概論,民88年,五南書局
  • 曾銘,社會工作大意,民89年,考有上出版社
  • 蔡漢賢,社會福利的經濟理念,民78年,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中心
  • 劉脩如,社會福利行政(上冊),民64年,正中書局
  • 白秀雄,社會福利行政,民78年,三民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