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育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7年1月19日 (五) 13:56 由 CYUT9529110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3

請移除標題,將定義的內容放到最上面
部份段落沒有見到文獻引用,這樣有抄襲之嫌,請在文內使用他人意見之處放上作者及年代(並頁碼)
篇幅需要再增加,也許可以擴充「社會教育的功能」的內容

大致來說社會教育是教育全體以及學校以外的教育。 然而為因應現代的新社會,所以從文化的內涵與活動的性質,重新探討社會教育的意義。 大體而言,社會教育有了以下四項新意義:
社會教育是:
1.提供學習活動的計畫。
2.規劃、進行與評估成人學習活動的過程。
3.為社區發展的行動方案或自助方案的一種社會運動。
4.為一種學門或一種專業的研究領域。

社會教育的特徵

教育對象

1.全民的:只要是生活在社會上的人,都是教育的對象。
2.平等的:不分職業、階層、聰愚,一律平等。
3.各有職業的:社會教育的對象和學校學生以外的人,他們為了生活,各有職業、專務,並且發展他們所從事的事業,充實他們和他們的家庭生活。
4.程度差異的:受教者的程度不同,差別很大,所以像統一教法、同一方式的方法,不能使用在他們身上。除了學校事的補校教育、民眾學校、補習班等之外,其他各種設施都是屬於社會式的。
5.聚散無定的:受教者因為職業各有不同,程度也都不一樣,所以沒有強制的規定,也不適合有硬性的統一方法。
6.學習需要是不一致的:受教者因為年齡、職業、程度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學習的地方也會不同。
7.學習能力是不齊一的:學習能力跟智慧和身心發展的程度有關,而因對象的不同,年齡的相差很大,心理發展的不同,興趣各有所好,而且常因職業和社會上其他的原因,所以能力相差很大。

教育期限

1.終生的:它是沒有時間限制的,不管是什麼人,從出生一直到老死,都可以享有社會教育。
2.不分階段的:受教者每完成一個階段的教育,都可以決定是否要再繼續求學。每一階段都可以自為起迄,成一段落。
3.不定時的:社會教育主要是利用民眾工作之餘的時間,而因每個人的空閒時間不同,所以無法固定時間。

工作實施

1.場所是廣茂的:隨時隨地施教的、多方面的、非形式的,所以場所不限制於固定的。
2.方式是多種的:只要是可以讓民眾方便、適應且可以得到教育機會的,都可採用為施教的方式。
3.進度是統活的:
4.效能是宏偉的:因為每一項措施的涵義都很廣,對民眾影響很深,讓每個人得益非淺。效力不只局限在一角,所以是非常宏偉的。

師資素質方面

1.必須是通才且須是專才。
2.要具備特殊稟賦及修養。

社會教育的範圍

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是社會教育的主體,在美國成人教育一詞幾乎取代社會教育 在法國,成人教育又稱為「平民教育」(L'education Populaire)或離校後「繼續教育」(L'education Postcolaire)
無論在成人教育或平民教育其意義概指受完學校正規教育以後的成年人實施各項教育活動的過程 (社會教育研究,57) 我國通常對於成年定義乃屬於社會上一般公認年滿二十歲為成人為法律上規定的年限。

社會教育的方法

  • 大專院校推廣教育
  • 空中大學
  • 補習教育
  • 公共職業訓練機構
  • 企業內訓練
  • 社會教育館
  • 民眾活動中心

社會教育的型態

  • 補救教育
  • 職業、技術與專業能力的教育
  • 健康、營養、福利與家庭生活的教育
  • 公民、政治與社區能力的教育
  • 自我實現的教育

社會教育的功能

大部分開發中的國家,因為社會經濟變遷快速的關係,所以將社會社會教育當作社會工具,以便達成各種的社會需求。同時社會教育也可以實現個人的期望與能力需求。
依個人的能力需求可以發揮下列的功能:。
1.擁有基本教育,使個人有識字與計算的能力。
2.獲得選擇職業或專業的技能,使個人有謀生能力。
3.有必須的技能,使個人具有服務社區和參與政治的能力。
4.達成自我實現與發展創造性的能力。
依社會或個人的滿足需求分為以下幾項:

  • 基本的教育需求(Basic education needs)

由宗教團體與政府機構來規劃,減少社會上的文盲,讓未受過教育的人可以有另外的學校教育,也同時讓其他人有功能性的教育,使他們有就業的機會或者是滿意的履行其社會職務。

  • 技術職業訓練的需求(Technical-vocational training needs)

為就業準備更多適合的人才,同時也讓已具就業資格的人有繼續進修的機會,使他們能趕上現代的工作方法,並能應付未來工作職場所派的新任務。

  • 社會-經濟的教育需求(Socio-Economic Education needs)

由於現在社會經濟變遷的很快速,讓在經濟、金融、技術、與法律範圍內的工人為了能應付這快速的變遷,所以需要有更完整的訓練。

  • 意識-政治的教育需求(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needs)

在許多國家在政治上的變遷,公民需要增加對其意識形態認識的機會,才能對政治有更多的瞭解,並且對國家問題做良好的批評。

  • 改善生活素質的需求(Need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此需求包含:
1.健康事項:如個人與家人衛生。
2.環境事項:如服裝的設計、家庭裝璜。
3.文化事項:如透過戲劇、電影或者廣播來充實休閒生活。

參考文獻

楊國賜,社會教育的理念,師大書范有限公司,初版76年8月
相菊潭,社會教育,國立編譯館,初版47年8月
林勝義,社會教育多元論,五南圖書有限公司,初版82年4月
黃振隆,社會教育學,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