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研究之步驟"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參考文獻)
行 1: 行 1:
社會工作研究之步驟:研究人員需要尋找一個適當的策略來解決問題,用最適合的方法。當然這方法要有一定的步驟才會在解決問題時能保持客觀。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必須小心謹慎及客觀以免影響研究結果。
+
研究人員需要尋找一個適當的策略來解決問題,用最適合的方法。當然這方法要有一定的步驟才會在解決問題時能保持客觀。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必須小心謹慎及客觀以免影響研究結果。
 
==步驟一  問題形成==
 
==步驟一  問題形成==
 
實務工作者雖然是受相同社會工作的正規訓練,但是每個人的興趣、特質、感受都不同,對所認為有趣的事物皆有差異。除了每天忙碌的個案處理外,也對週遭付出一些的心力,把常見的事物理出頭緒更能使實務與理論之間有所關聯。生活中有什麼困擾,並且鍥而不捨去思考、去研究。不同的工作經驗皆有不同的研究靈感。對別人的研究報告更是我們尋找研究主題的來源之ㄧ。如簡春安‧鄒平儀合著『社會工作研究法』中所提的「ㄧ般而言,研究主題的來源,不外下列幾種:(一)個人的興趣使然(二)對生活中經常事務的研究(三)對生活中困擾事務的研究(四)主要的生活經驗是什麼(五)研究資料的啟發(六)他人研究資料亦可以是研究的主題」(簡春安‧鄒平儀合著,民87,76-78)
 
實務工作者雖然是受相同社會工作的正規訓練,但是每個人的興趣、特質、感受都不同,對所認為有趣的事物皆有差異。除了每天忙碌的個案處理外,也對週遭付出一些的心力,把常見的事物理出頭緒更能使實務與理論之間有所關聯。生活中有什麼困擾,並且鍥而不捨去思考、去研究。不同的工作經驗皆有不同的研究靈感。對別人的研究報告更是我們尋找研究主題的來源之ㄧ。如簡春安‧鄒平儀合著『社會工作研究法』中所提的「ㄧ般而言,研究主題的來源,不外下列幾種:(一)個人的興趣使然(二)對生活中經常事務的研究(三)對生活中困擾事務的研究(四)主要的生活經驗是什麼(五)研究資料的啟發(六)他人研究資料亦可以是研究的主題」(簡春安‧鄒平儀合著,民87,76-78)

於 2006年11月29日 (三) 02:21 的修訂

研究人員需要尋找一個適當的策略來解決問題,用最適合的方法。當然這方法要有一定的步驟才會在解決問題時能保持客觀。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必須小心謹慎及客觀以免影響研究結果。

步驟一 問題形成

實務工作者雖然是受相同社會工作的正規訓練,但是每個人的興趣、特質、感受都不同,對所認為有趣的事物皆有差異。除了每天忙碌的個案處理外,也對週遭付出一些的心力,把常見的事物理出頭緒更能使實務與理論之間有所關聯。生活中有什麼困擾,並且鍥而不捨去思考、去研究。不同的工作經驗皆有不同的研究靈感。對別人的研究報告更是我們尋找研究主題的來源之ㄧ。如簡春安‧鄒平儀合著『社會工作研究法』中所提的「ㄧ般而言,研究主題的來源,不外下列幾種:(一)個人的興趣使然(二)對生活中經常事務的研究(三)對生活中困擾事務的研究(四)主要的生活經驗是什麼(五)研究資料的啟發(六)他人研究資料亦可以是研究的主題」(簡春安‧鄒平儀合著,民87,76-78)

步驟二 研究設計

定義是:「研究設計便是一項說明如何針對研究問題或議題獲致答案的計畫、結構與策略。這項計畫即關於此─研究的完整策劃或方案,包含了研究人員將如何針對假設運作的執行綱要,即針對所得資料最後分析的操作化概念。」(胡龍騰 譯,民89,88,引自Kerlinger,1986:279)它是一項程序性的計畫,具有兩種功能:一是研究所需要的程序相關配置界定或發展。一是在程序中品質的重要性,確保正確及客觀、有效性。

步驟三 資料蒐集

可以從近期碩士研究過的論文,以及國內外最近的期刊、書籍、雜誌、報刊等蒐集尋找相關資料,碩士論文中不僅可以快速的得到我們所要的資訊,還可以避免自己的論文內容跟別人重複。網際網路的發達,我們也可以得到國內外的最新的相關資訊。還有些官方或非官方、機構或專業協會所記錄的研究主題,可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接觸相關人士也是很好的資料來源。之後再分析比較適用正確的資料。在收集的程序中強調客觀性和確實性。根據題目編製調查表,劃定範圍。

步驟四 資料蒐集過程

實際上蒐集的資料有些很難去解釋,但是可以經過分類電腦處理,使得資料變的容易解釋。研究員經常採用小型研究,如單一主題研究法、量化研究法、質化研究法。

步驟五 資料分析

步驟六 研究發現的解釋

步驟七 撰寫研究報告

參考文獻

  • 簡春安‧鄒平儀合著(民87)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 Ranjit Kumar原著/潘中道 胡龍騰 黃瑋瑩 合譯(民89)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趙碧華‧朱美珍編譯(民89)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台北:學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