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團體工作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7年12月31日 (一) 13:02 由 CYUT9629092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此條目尚有其他的版本,請參考「歷史」之2007/10/14版本



社會團體工作兩人以上,有共同的目標,或者類似的興趣所組成。團體工作是教育的過程,也是一種經驗,社會功能恢復發展,團體的目標是社區發展利用團體的方法減少個人的家庭問題,在團體間與其他人發生互動以獲得經驗,以及經驗分享。 (林勝義,民88年)


歷史

團體工作浮現期

1861年~1927年美國及其他國家恰好進入工業化階段,由於工業化的人力需求,導致人口大量從鄉村遷往都市。
此現象使人口大量集中,造成過度擁擠也影響了生活品質。

方法的澄清期

1927年~1946年在開始時期的經濟蕭條與戰爭結束期間,團體工作的發展受此兩件事件影響。 對於早期相信努力能夠朝向進步有所貢獻的社會工作者說,經濟蕭條是一大挑戰。社工者因此被迫協助因應社會秩序所做的效率產生懷疑,對於把團體當作變遷工作的團體工作者來說,是給予動能的。

實務擴展期

1947年~1963年 這個時期剛開始時,是一種曖昧存在:團體工作到底是社會工作,還是教育的特殊方法?1946年達成重要共識,確認團體工作是一種方法。

朝向綜融的方法

1946年~1979年影響社會團體工作發展的兩件社會事件:民權運動及待間開始的對貧窮作戰。兩者被要求社工者利用新的觀點來看待問題-社會學取向的觀念,同時利用非傳統教條限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類型

娛樂性團體

最早出現的一種自發性團體,主要提供團體活動,讓成員們從團體活動中得到休閒的樂趣,團體活動通常不需要固定的領導者。

學習休閒技術的團體

任務取向團體,成員可以透過團體活動,學習許多休閒的技術。此團體也社會化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達到休閒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團體爭其他成員建立良好的關係。

教育性團體

在教育性團體中可以學習到比較複雜的技巧,成員之間可以利用互相學習引發更多互動。教育性團體也有社會化的作用,並且非常重視成員之間的互動及討論。社工者也必須了解專門知識、溝通技巧及討論的能力,也能營造出互相學習的氣氛

自助性團體

社工者最常接觸到的一種團體,近年來也被受重視。一般來說是志願參與,並且能夠互相幫助的小團體,此團體的成員間通常有某種特定目標,透過成員的互助來達成團體目標,因此也反對社工者的介入。團體也強調參與的成員必須承認自己問題存在,願意讓其他人幫助解決,通常會建立一種相互聯結的支持系統。

治療性的團體

成員由於嚴重的情緒困擾或適應問題,導致團體的領導者必須有高度的領導方法,領導者必須運用團體成員間互動的過程,客觀地了解案主的情況,以便清楚的診斷案主真正的需要,並且給予適當的處理方式。

過程

團體初期(initial phase)

團體正式開始前的準備時間,這段期間通常只存在團體發起人心中,當時並沒有具體的任何行動。對於團體的工作者來說,必須事先考量服務對象的需要,並考慮是否可以透過團體工作來協助他。如果是,必須開始朝向目標準備,找尋其他可協助的成員,並評估狀況,讓成員之間可以建立初步的關係,準備進入團體中。

團體聚集期

這個時期是團體成員之間的第一次見面及聚會,成員們剛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彼此之間不熟悉,所以必須要由主動者帶領被動者參予團體的活動,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社工者的工作就必須從旁協助指導他們,並且妥善的處理成員之間的問題。

團體形成期

團體成員之間彼此開始出現互動的行為,彼此之間開始漸離初步的人際關係,並且成員之間也會朝著團的目標前進,此時團體的規範也漸漸建立起來,明顯地,此時團體已經漸漸形成,所以稱之為團體形成期。

團體衝突期

團體衝突期也稱作團體協商期。這個時期說明了成員之間遇到了衝突時,成員應該努力地尋求整合,以便順利的促進彼此之間的互動。但是,這個時期並不是所有團體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部分團體可以順利的化解衝突,就算成員之間有了衝突,成員們也會尋求好方法解決。也就是說這個時期,其實是整合與分化的循環。

團體維持期

在團體經過了衝突協商及整合之後,能夠順利運作的情況。此時的成員們對於團體的規範也都有了共同的認知,成員們之間的凝聚力及感情也會漸漸增加,團體之間有共同的目標,並且讓這個目標變得更加特別更加有凝聚力,使大家碩造出一種團體感,並且能夠表現出團體內的特徵。尤其是經過衝突期之後的團體,大家共同化解了誤會,會讓團體變得更加和樂。

團體結束期

團體的進行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如果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關係良好,並且成員之間能夠自行處理大小事務,此時,經過社工員的評估之後,即可考慮是否停止介入。在結束階段,社工員必須協助成員分享過往在團體之中獲得的經驗,並且可以透過一些儀式來結束團體工作。但是在團體結束之後,社工員還是必須要追蹤一段時間,如果問題真的結束,那麼團體工作才能真正的告一段落。

模型

社會目標模型

這個模型的基本概念是社會意識、社會責任和社會變遷,他認為藉著共同參與團體情境中,個人就能影響社會變遷,社會行動是被期待的,這個模型的焦點是關心民主的增強個人的

治療模型

處理模型,透過團體經驗治療個人心理、社會與文化的適應問題,協助個人達到期待的社會功能。
主要概念:團體發展、溝通、領導、社會測量的衝突規範性結構與過程。

交互模型

團體是由工作者與案主所組成,雙方是會相互影響的關係,團體的形成是由團體成員互動而決定,成員在團體中分享責任,團體成員是案主與團體或是團體與機構間協調者或是資源人物。


實務原則

團體成員個別化

團體本身個別化

真誠接納團體成員的優缺點

鼓勵成員的合作關係

提升成員的參與能力

協助成員參與解決問題

妥切運用團體活動方案

不斷地評量團體過程

參考文獻

  • 社會團體工作, 吉絜拉,克那普卡著,臺北市,桂冠 , 民78。
  • 社會團體工作,Kenneth E.Reid著,臺北市,揚智,民86。
  • 社會團體工作,CHARLES D.GARVIN著,臺北市,洪葉,民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