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團體工作倫理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6年11月19日 (日) 12:55 由 192.168.242.39 (對話) 所做的修訂 (四.參考文獻)

前往: 導覽搜尋

社會團體工作倫理

  • 定義:

目標在於由實驗團體學習的東西能轉移到實際生活上。團體生活經驗是人類成長與生活經驗的核心,每一個人在整個成長過程中都會經驗到各種不同的團體經驗,對個人的成長有相當大的影響。在不同的團體經驗中,個人不僅會形成對自我的看法,也會學習到如何處理彼此間的衝突,如何獲得個人需求的滿足,以及採用最適當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ㄧ.前言

二.卡士達、鄧肯、西森的研究

三.综合建議

1.各個團體輔導或治療機構目前尚無統一的專業道德標準之下,各個機構應自行決定團體領導者的專業道德標準。這是非常必要的。根據上述的研究調查結果及「張老師」推展團體工作上的體認,我們在訂定專業道德標準時應特別注意一些事項:(一)團體中的當事人或成員常被當作副領導者(Co-Leader),副訓練員(Co-Trainer),副協助者(Co-Helper),但他們均非專業人員,也未受過專業道德的指導,因此「信賴度」及「基本人權」的問題就產生了,所以這個做法須再斟酌。(團體領導者訓練實務 作者:救國團「張老師」主編) 2.倫理是對一種相關行為的標準和期望,能夠規範有關的個人或團體的責任。涂爾幹把倫理分成兩種,一是適用於所有的人的倫理,使每一個人能界定自己的言行,並且與別人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另一種倫理則適用於特定的團體。(Durkheim,E.,Professional Ethics and Civic Morals Translated by C.Brockfield Glencoe,IU.:Free Press,1958.)

四.參考文獻

  • 謝孟雄 著.社會工作與醫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出版一刷1990年9月
  • 趙雅博 著.倫理道德教育與性教育.行政院新聞局局版臺業字第00七三號出版登記.中華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初版
  • 救國團「張老師」主編.團體領導者訓練實務.召老師出版社出版.初版 中華民國71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