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團體工作之實施過程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6年12月3日 (日) 19:18 由 Cyut9529012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柒、參考文獻)

前往: 導覽搜尋

1

這種條目不用寫定義,使用前言的方式交代就可以了
完成度還很低,加油!

前言

團體工作的實施過程是以團體發展過程為基礎;團體工作提供人們機會,在其中得到獨特的成長、學習、治療,並使其變的更完整,團體用來達到教育和增進社區參與的目的。配合Papell Rothman(1966)的團體工作模型建構的工作階段,將團體過程以五個階段分析如下: 壹、團體前期 貳、團體形成期 參、團體協商期 肆、團體成就期 伍、結案

壹、團體前期

『團體前(pre-group)的工作主要是設計、估量、會談與成員的選擇,而這些都是工作者要去做的。』(林萬億引述Henry,1981‧團體工作‧民74年‧P175)

採行團體工作的構思
(一)機構慣用的治療方式:『機構習慣以青年團體治療青年社會關係失調現象。以兒童遊戲團體治療兒童行為偏差的問題。以國內情形為例,部分醫院的社會服務部習慣於採用個案工作的方法來服務個案;而顯有使用團體工作的方法。』(林萬億‧團體工作‧民74‧P176)。什麼樣的成員就由什麼樣的團體治療,有的團體適合用團體治療方式,有的則適合個案輔導方式比較方便,例如:國內的部份醫院。(二)生命循環的觀點:『青春期進入青年期,或從青年期進入成年期經常需要休閒活動。而休閒活動採用休閒性團體效果比較大。』(林萬億‧團體工作‧民74‧P176)。要視成員的需求尋找適合的團體進行方式,以可以達成幫助成員的最大效果行動之。(三)社區文化的影響:必須了解成員的背景,採用最適合當地文化的方式進行團體活動治療。

  了解機構的目標、成員的目標、工作者的目標、團體的會期有多久、團體的短中長程的目標為何、團體成員的人選。等團體目標構思成熟之後,工作者就可以進一步的去了解團體的目標,然後與成員討論下一次的目標和時間以及方案和工作技巧。

徵募與選擇成員
(一)問題或需求的性質: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同質性或是異質性,二是需求的層次。一般而言,工作者會希望成員間是同質性且需求層次相似,這樣工作者可以更蒙卻的訂定目標,且對成員的幫助會比較大。(二)社會人口學上的特性:可探討人數多寡、年齡、種族、居住地區、文化背景。(三)参與的型態:志願性或是非志願性;如果是非志願性的團體,例如:朝陽社會工作系的彎彎種子志工隊服務成功國中的青少年,這群青少年是憂鬱症或是在班上人際關係有問題的學生,非志願性的團體,工作者可以很明確的知道成員的人數且需要治療的方式和目標就相當的有限且可靠。(四)成員的能力與經驗:參加過類似團體的經驗與次數,會影響到成員對團體的投入程度。
團體前的會談
『主要是在於預估成員的慾望或能量、問題的同質性,以及成員的目標;同時,也可以達到角色引導、溝通目標、建立契約,以及聲明團體時間、地點、第一次會期的功能。』(林萬億‧團體工作‧民74‧P180)主要是團體治療前的溝通工作。
倫理的顧慮
(一)信任感:成員會問一些問題。工作者要誠實且以誠懇和再肯定的方式溝通,解釋團體如何進行。事前充分的溝通可以讓團體進行時更順利以及避免團體結束後的失望。(二)守密性:與團體成員成立共識,在團體內的事情,在團體中解決,結束或離開團體後,不會公開。這樣可以讓成員把自身的問題安心的說出來,表現出來,工作者更可以達到治療的目標。

貳、團體形成期

參、團體協商期

肆、團體成就期

伍、團體結案

陸、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