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險"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5: 行 15:
 
#技術發展因素
 
#技術發展因素
 
#國際標準化與技術援助因素
 
#國際標準化與技術援助因素
 +
 
(柯木興,民87,頁97-105)。
 
(柯木興,民87,頁97-105)。
 
== 目的 ==
 
== 目的 ==
行 21: 行 22:
 
=== 消極性 ===
 
=== 消極性 ===
 
=== 積極性 ===
 
=== 積極性 ===
 +
 
(柯木興,民87,頁127-128)。
 
(柯木興,民87,頁127-128)。
 
== 基本原則 ==
 
== 基本原則 ==
行 34: 行 36:
 
#不必完全提存基金準備原則
 
#不必完全提存基金準備原則
 
#給付衣法律訂定原則
 
#給付衣法律訂定原則
 +
 
(柯木興,民87,頁72-80)。(洪德旋、林振裕、江亮演、林勝義,民92,頁78-81)
 
(柯木興,民87,頁72-80)。(洪德旋、林振裕、江亮演、林勝義,民92,頁78-81)
 
== 制度 ==
 
== 制度 ==
行 52: 行 55:
 
(柯木興,民87,頁128-129)。
 
(柯木興,民87,頁128-129)。
 
== 結論 ==
 
== 結論 ==
 +
 
== 參考文獻 ==
 
== 參考文獻 ==
 
* 柯木興 著〈民87〉。社會保險,台北:三民。
 
* 柯木興 著〈民87〉。社會保險,台北:三民。
 
* 梁憲初、冉永萍 著〈民89〉。社會保險,五南。
 
* 梁憲初、冉永萍 著〈民89〉。社會保險,五南。
 
* 洪德旋、林振裕、江亮演、林勝義 著〈民92〉。社會政策與立法,國立空中大學
 
* 洪德旋、林振裕、江亮演、林勝義 著〈民92〉。社會政策與立法,國立空中大學

於 2007年12月21日 (五) 01:15 的修訂

此條目尚有其他的版本,請參考「歷史」之2007/10/14版本



社會保險是由政府公權力非營利性的強制方式推行,利用互助合作的原則,政府結合多數人民的經濟力量,分擔幫助少數人的各種損失,對於國民遭遇生育、老年、疾病、死亡、傷害、殘廢及失業等七種事故皆提供保險,以保障國民最低收入安全及基本醫療照顧。(柯木興,民87,頁58)

3 

發展因素

內在因素

  1. 人口因素
  2. 經濟因素
  3. 社會結構因素
  4. 政治因素
  5. 壓力團體因素
  6. 社會心理因素

外在因素

  1. 文化傳播因素
  2. 技術發展因素
  3. 國際標準化與技術援助因素

(柯木興,民87,頁97-105)。

目的

功能

角色

消極性

積極性

(柯木興,民87,頁127-128)。

基本原則

  1. 公平與平等原則
  2. 需求與供應原則
  3. 強制原則
  4. 保障最低收入原則
  5. 重視社會適當性原則
  6. 給付與所得無直接關係原則
  7. 給付權利原則
  8. 給付假定需要原則
  9. 自給自足原則
  10. 不必完全提存基金準備原則
  11. 給付衣法律訂定原則

(柯木興,民87,頁72-80)。(洪德旋、林振裕、江亮演、林勝義,民92,頁78-81)

制度

  1. 勞工保險
  2. 軍人保險
  3. 公務人員保險
  4. 私立學校教職員保險
  5. 農民健康保險
  6. 全民健康保險

效果

正面效果

一、直接效果

二、間接效果

負面效果

(柯木興,民87,頁128-129)。

結論

參考文獻

  • 柯木興 著〈民87〉。社會保險,台北:三民。
  • 梁憲初、冉永萍 著〈民89〉。社會保險,五南。
  • 洪德旋、林振裕、江亮演、林勝義 著〈民92〉。社會政策與立法,國立空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