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組織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6年12月9日 (六) 06:05 由 CYUT9529021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社區組織的演進)

前往: 導覽搜尋

社區組織:「1.它是社會工作方法之ㄧ,2.它是調整與運用社會資源,3.它是建立社會福利有關設施機構的聯絡體制,4.它是協助社區居民認識社會福利與組織社會福利體制,5.它是輔導社區居民有關社會福利要求的運動,6.它是改變地方人士舊又觀念。」(江亮演,民76)

定義

community organization,as the term is to be used in this book,is to mean a process by which a community identifies its needs or objectives,orders(or ranks) these needs or objectives,develops the confidence and will to work at these needs or objectives,finds the resources(internal and/or external)to deal with these needs or objectives,takes action in respect to them,and in so doing extends and develops cooperative and collaborativ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in the community.Let us expand this definition somewhat.(Community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Principlrs ,MURRAY G. ROSS PROFESSOR OF SOCIAL WORK UNIVERSITY OF TORONTO,HARPER & ROW PUBLISHERS NEW YORK EVANSTON, AND LONDON,P.39)


佛蘭德:「社區組織是一種社會工作的過程,它使同依地區內社會福利的需要,與該地區內解決這種需要的辦法,兩者之間獲得較圓滿的調節。」(白秀雄,民65,P.279)


斯坦納:「社區組織主要在順應及社會調適的問題。其目的在調整社會關係,免除社會衝突,改善社區生活,促進社會進步。」(Jess F. Steiner, Community Organization : A Study of Its Theory & Current Practice, N. Y. Century,1930.)(白秀雄,民65,P.279)


蓋次認為:「社區組織是主要從事於社區內社會福利機關對機關,機關對社區、社區對機關間的關係之社會工作。由於平民與專家共同致力於上述關係的建立,調整與改變,以適應社會生活變遷的需要,與社會個案工作及社會團體工作專以處理個人問題者不同,故可稱為基本的社會工作。」﹝Proceedings, National Conference of Social Work, Columbia Univ. Press. p. 401-412. 1940;﹞(江亮演,民76)

社區工作的基本原則

原則一詞,是只工作的正確方向而言,其原則可分為基本原則及工作原則。前者是只根據社區工作的基本性質所引申出來的工作方向,接近理論的範圍;後者則是著重於實際運用的原則。

基本原則分為八項,敘述如下:(徐震‧林萬億,民72) 1.組織的原則:經由組織民眾共同ㄧ致的行動,解決共同的問題及需要。

2.養育的原則:社區工作也是ㄧ種教育過程,經由教育民眾,使其改變態度、價值觀,除去妨礙社會進步的不好習慣,而使社會更進步、更安定

3.注重全面得利益:社區工作是以整體社區的需要及利益為依歸,實現社會正義。

4.注重平衡的發展:社區工作認定物質及精神方面的建設,認為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同等重要。

5.注重社區自助:協助社區居民全面動員社區內部的資源,以達到充分利用資源的效果,接受但不依賴外來的經濟與技術的協助。

6.注重工作生根:社區工作是社區居民自治的過程,鼓勵民眾視參與為其權利,充分發揮自動自發,自助自治的精神與能力,使社區方能向下紮跟,向上結果。

7.注重區域性的配合計畫:社區工作雖是以地方發展為主,但也要配合國家區域性的計畫,使每ㄧ個社區發展聚集為國家整體的發展

8.注重預防性的服務工作:社區工作強調使居民習得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服務方案的擬定上,須兼顧目前與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

工作原則分為十三個原則,大致述說如下:(徐震‧林萬億,民72,P.260-265)

1.對社區寄存現況不滿意,會引發或助長社區內組織的發展

2.澄清不滿並導入與特定問題有關的組織、計畫和行動中

3.使引發或維持社區發展的不滿感覺擴大至整個社區

4.解決問題的組織,應網羅各團體所認定與接納的正式或非正式領導人物

5.組織須有高度可接受性的目標與工作方法

6.對組織方案應包含一些情緒性內容的活動

7.組織應善於利用社區中潛在獲外顯的親切與善意

8.應在組織內和組織與社區間,建立主動與有效的溝通

9.組織應支持並強化那些它召集以合作共識的團體

10.在不干擾正常運作下,組織在程序上應保持彈性

11.組織應有ㄧ種配合其社區現況的工作步調

12.組織應試圖培養有效率的支持者

13.組織應在社區中發展其聲望與實力

社區組織的目標

社區組織的目標可分為下列六個目標:(甘炳光,民85,P.251-253)

  • 正式目標:指那些支持組織成立的期望及因油,多有宏大理想的調子(如:提高本區居民生活素質)
  • 操作目標:組織內的活耀成員於某ㄧ時空下所認同的目標。ㄧ般情況下,操作目標奪為正式目標的其中一部份或其引申
  • 事工目標:指社區組織的具體工作目標,重點是要達成一些可量化的工作。ㄧ般來說,社區組織的操作目標多為事工目標。
  • 系統維繫目標:指維持組織穩定發展的目標。此目標較易受成員忽略。
  • 顯性目標:實質是指得到成員的了解和認同而公開訂定出來的目標。
  • 隱性目標:指一些未為成員所留意或預計得到,但卻影響著組織推行活動時的方向的目標。


正式目標、事工目標,操作目標多屬顯性;系統維繫目標則多為隱性。

社區組織的功能

社區組織的功能有四種:(甘炳光,民85,P.253-257)

  • 提供服務:社區組織在促進社區或社群的福利,是可以直接向成員提供服務。在提供服務時,可有三種角色:

1.消費合作社角色:由於政府或市場上提供的服務不足或不理想,社區組織可集合足夠的消費者資源,直接購買所需。

2.另類服務生產者:社區組織直接參與與生產來提供服務,以滿足成員的需要。

3.共同服務提供者:社區組織為成員提供服務,此等服務與政府提供的服務相類似,其水平更能獲得政府承認。

  • 支持政府活動及政策:社區組織可透過經常參與政府發起的活動,藉以支持政府政策,增加政府政策制定的認受性。例如:撲滅登革熱
  • 提供社會及心理上的支持:透過參與服務提供或爭取社會資源的活動,組織成員可獲得成功感及得到認可。例如:單親照顧、讀書會。
  • 促進政治參與:社區組織的政治參與功能包括四方面:

1.守柵者:社區組織為成員爭取福利,將個別成員的要求整合,進而向政府提出,謀求政策的改動或提高服務的質與量。

2.監察者:社區組織監察政府機關及民選議員的表現。是守柵者角色的引申,

3.政治社教化:居民透過參與組織內部的民主討論及組織活動,可學習求同存異的民主精神,及運用政治架構的技巧,減少居民的政治無知及政治的無能感。

4.政治控制:政府贊助或主動籌組社區組織,可作為控制居民及分配資源的手段。而透過社區組織,也可讓市民宣洩不滿,減少社會動盪不安。

社區組織工作的模型

婁斯曼(Jack Rothman)曾提出「社區組織工作的三個模型」(Three Modeis Community Organization Practice)。分別是:1.地方發展(Local Development)、2.社會計劃(Social Planning)、3.社會行動(Social Action)三大模式;他認為目前的社區工作顯示出相當程度的變異與混淆,而ㄧ般學者又企圖以一個「單一模型」或「單一概念」,來涵蓋各式不同的社區組織工作,這樣將造成更大的誤解,因此他主張以此三大模型來詮釋與定義社區工作。(徐震‧林萬億,1983,P.249-251)

(ㄧ)地方發展模式:地方發展及社區變遷是可以透過當地居民多數人廣泛參與目標決定與行動而達成。是注重草根性領袖的培養與發掘地方資源,強調在民主程序下採志願性合作,居民自助自發。解決社區中的衰敗、絮亂與不良社會關係等問題,注重問題解決的實用性與過程教育性。

主要方法:發掘與培養地方領導人才,發掘地方資源,強調民主程序(democratic procedures),志願性的合作(voluntray cooperation),居民自助(selfhelp)與教育目標(educational objectives)。

(二)社會計劃模式:在強調社會的複雜性,問題的解決往往得經過有計畫的研究與科學的探討才能擬定全面性的周延處理方式,要透過專業人士對大型科層組織的運作與群眾的帶領,對所擬計畫的執行,所以此模式針對實質的社會問題;如身心健康衛生、住宅等問題的處理,以社會研究為基礎,以理性計劃為手段,以大型科層組織運作來執行計劃,比較偏重在實質問題的解決。

主要方法:是ㄧ個問題解決(problam-solving),即強調理性的、有計畫的、控制的、變遷的技術過程(technical process)。

(三)社會行動模式:社區中弱勢人口,為要求合理的資源與權力分配,以符合社會正義與公平,所進行的社會工作。通常社會工作員是其成員或同夥人,利用大眾組織與政治運作的過程,改變既有的社會資源與權力分配。將「社會行動」付諸行動的有兩個團體:ㄧ是對社會不平(social injustice)表示關切的團體,ㄧ是意識到自己在某些情況下居於劣勢地位的團體。

主要方法:經由各種不同的辯論與對質(confrontation)技術,採取行動或施加壓力,以尋求達成主要制度、法律或社區事務的基本變遷

上述社區組織三中模型是大致提起,若想更了解請至社區組織工作模型分析

社區組織的演進

社區組織的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徐震‧林萬億,民72;白秀雄,民65)

第一階段,慈善組織時期(1870-1917)

  • 時代背景:

ㄧ八七三年鄭逢美國經濟不景氣,大家開始察覺公私立救濟設施之不足,與管理上的雜亂無章,乃對倫敦慈善組織協會感到興趣。慈善組織重點在於改善服務,但也有相當濃厚的社會控制色彩。該會的目標:救濟貧民、避免救濟機構間經費的浪費、避免相互衝突及避免工作上的重複。透過「調查」的方式,提供服務給那些值得服務的貧民("worphy" poor)-最有可能且自願成為自立、維持自己生活的救助申請人;對於那些不值得服務的人("Unworthy poor")則被強迫在救濟院或習藝所內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事實上,有用與無用的貧民是很難與以區別的。

第二階段,「聯合募捐會」及「社會機構會議」(社區基金會、社區委員會、聯合會)時期(1917-1935)

  • 時代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於人力短缺,且每項與戰爭有關的服務都需大量的資金,故「戰事基金會」紛紛成立。戰後,這些戰事基金會轉而成為各地「社區聯合募捐組織」,成為支持志願工作者提供服務的有效的籌措經費的一種新方式。

第三階段,社區組織擴張與社區福利時期(1935-1955)

  • 時代背景:羅福斯總統實施新政,以政府部門的公共福利的推展,使經濟不景氣成為過去,美國農工生產邁向前所未有的繁榮。

第四階段,專業發展與社區發展時期(1955-)

依柯漢(cohen)的說法,ㄧ九三○年代社區工作發展就已邁入著重問題解決的專業發展期。六○年代初期,社會工作者和其他投入組織、計劃與方案擬定的工作人員,更明確的自視為專業工作者(professional worker),從事社區問題解決之努力。此時期許多重要方案和理論發展影響社區的實施,也為一九六四年通過的「反貧窮」(antipoverty)立法鋪路。 社區發展的目的在於帶動社會變遷,以桿善生活條件、解決社會問題、增進社會福利。聯合國的解釋,社區發展指ㄧ種過程,即由人民以自己的努力與政府當局的配合ㄧ致,去改善社區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在過程中,包含兩項基本要素:ㄧ是由人民自己參加自己創造,以努力改進其生活水準,二是由政府以技術協助或其他服務,助其發揮更有效的自覺、自助、自動自發與自治。

上述四個階段只是大略提起,若想更了解,請至社區組織演進得四個時期

組織間的關係

組織並不是單獨生存的,在周圍還是有很多其他組織。社區組織必須考慮如何與不同的團體共存;雖然如此,但大部份組織還是希望維持本身的自主性。社區組織也不例外。社區組織與其他組之間的關係大致可分為四類:(甘炳光,1996,P.262-265)

(1)交換關係(exchange relation):社區組織與其他組織各自擁有不同的資源,互助合作可善用資源,提高效益。

(2)權力依賴關係(power dependency relation):社區組織與部分其他組織可能會有利益衝突,價值取向又有分歧,彼此不願合作。但遇上某些事工,社區組織可能需要該等組織的資源,於是便出現權力依賴關係。

(3)授權式關係(mandated relation):指由於法力或政府政策的限制,社區組織需要與另ㄧ組織合作。ㄧ般來說,後者多為政府機關,亦多為前者的贊助機構。

(4)聯合組織(federation):社區組織可獨立運作,也有建立「聯合組織」以增加資源,增強服務能力及影響力。多由各別團體的代表組成,也可稱為「代表性組織」,代表著一群團體、各式各樣的會員。

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之異同

社區發展:「是一種組織與教育的行動過程,在此一過程中,社區工作者協助居民組織起來,參與行動,經由研究社區共同需要,協助社區各界力量,動員社區內外資源,採取自助行動計畫等步驟,以達成解決社區共同問題,發展社區合作精神,提高居民生活素質與促進國家整體建設目標。」(江亮演,民76;金旭維,民90)

兩者之一同可從1.起源與發展;2.性質與功用;3.計劃與推行;4.理論與方法;5.知識與技術;6.當前趨勢來加以比較。

1.起源與發展 :社區組織起源甚早,是歐美社區問題引發的社區組織改革做法,因歐美工業革命與都市化問題所引發的現象;而社區發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厚起源於第三世界落後國家追求現代化過程。多追溯到十八世紀末葉德國濟貧制度的改革運動-漢堡制度、愛伯福制度,即時九世紀末葉英美慈善協會組織運動的發展。

相同處:兩者同是為應付當時的社區問題而發生,社區組織在先,社區發展是社區組織的擴大與推廣。

不同處:社區組織發生在工業地區,社區發展產生在農業地區。其社會背景不同,社區發展只能算社區組織的蛻變與雙生。

2.性質與功用:兩者雖為同ㄧ種工作過程或運動,但社區組織發生於工業社會的都市社區,主要目的力求於社會劇變中補就其失調之現象;社區發展產生於農業社會的鄉村社區,主要目的在打破舊的習慣,解決農村人民問題。

相同處:兩者對於民眾均具有教育與組織的功能。

不同處:社區組織是在解決社區問題,社區發展則是在促進社區進步。

3.計劃與推行:由於兩者適應地區的社會背景與基本需要之不同,其計畫內容大相逕庭。社區組織是針對社會問題的專業化服務,也就是民間團體在自組過程區解決社區問題,是強調市民社會的自我覺醒與社區意識的運作。社區發展是以民生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化過程來推行由上到下的社會改革。

相同處:二者均以社區居民自主、自覺、全體參與社區活動,工作人員只從旁給予輔導幫助發現問題,尋找解決途徑而已。

不同處:社區組織是在計畫目標上,常著重啟發民眾,發現其共同問題,認識其共同需要,解決其共同問題,以適應生活上之變遷,針對社會問題之發生而所做的專門化服務;而社區發展在計畫目標上,常以改變民眾基本態度為手段,並注重教育與生活,使經濟文化齊頭並進,常採用綜合路線而形成多目標的方案。

4.理論與方法:以理論來說兩者在基本原則上相同,其理論基礎完全ㄧ致。如二者對社會價值的認定-尊重個人人格、相信自由平等、承認自助互助、重視社會責任.........;對於社會問題之分析-社會流動的加速、社會制度的變遷.........等等,均完全相同。 以方法來說:兩者均以整個社區為對象,以協調合作為中心,以民眾參與為服務,並強調整套方法,否認片段計畫。

5.知識與技術:工作知識的範圍,原無限制。為社區工作者,不問其在都市或鄉村,其主要任務應視作ㄧ個引導者與推動者。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的知識基礎與技術並無不同。

相同處:二者均須具備下列工作知識:

(1)要有ㄧ種社會哲學的思想

(2)具有對個人、團體、社區及其行為的知識與了解

(3)具有善盡引導,推進任務的知識

(4)對現行的社會福利組織與結構亦能掌握

(5)對社會分工與計畫均能安排

6.當前趨勢:由下列原因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間有日漸合流之識:

(1)新興國家人口迅速增加,人口集中都市,無計劃都市.....問題較先進國家嚴重,其使用社區組織方法反比使用在農村的社區發展方法多。

(2)聯合國1957年研究用社區發展方法,計畫在都市地區使用的適應性,以試圖解決上述開發新興國家的問題。

(3)各國推行都市社區發展計劃,以與民間機構密切合作,而美國式的社區組織工作,近年來各國政府亦有推進的傾向,如公共救助局。

(4)美國各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對社區組織工作的訓練,以日趨專業化,有關社區工作之新教本也把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二者名辭合而為一。

參考文獻

1.江亮演(民76),社會工作概要,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

2.甘炳光,(民85),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中文大學出版社,印行者: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3.白秀雄(民65),社會工作,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4.金旭雄2001﹝民90﹞,社會工作博之文化出版:星定石文化發行,P.153

5.陳月娥(民84),社會工作,千華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P.120

6.唐學斌(民74),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理論與實際,台北市社區發展學會印行,P.276

7.Community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Principlrs ,MURRAY G. ROSS PROFESSOR OF SOCIAL WORK UNIVERSITY OF TORONTO,HARPER & ROW PUBLISHERS NEW YORK EVANSTON, AND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