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談"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結束期)
行 1: 行 1:
 
會談即是社會工作者與案主的對談,不同於一般性談話,會談是有計畫性和目的性的。社會工作者透過會談來了解案主所遇到的問題與困境,以便知道該轉介何種資源幫助案主。
 
會談即是社會工作者與案主的對談,不同於一般性談話,會談是有計畫性和目的性的。社會工作者透過會談來了解案主所遇到的問題與困境,以便知道該轉介何種資源幫助案主。
 +
相當用心的整理與書寫。
  
 
  3 請注意錯字,不要邊看書邊打,引註不清、參考文獻格式不對,單句的文字不成段,請把它變成前後連貫的段落。
 
  3 請注意錯字,不要邊看書邊打,引註不清、參考文獻格式不對,單句的文字不成段,請把它變成前後連貫的段落。

於 2013年11月18日 (一) 07:26 的修訂

會談即是社會工作者與案主的對談,不同於一般性談話,會談是有計畫性和目的性的。社會工作者透過會談來了解案主所遇到的問題與困境,以便知道該轉介何種資源幫助案主。

相當用心的整理與書寫。
3 請注意錯字,不要邊看書邊打,引註不清、參考文獻格式不對,單句的文字不成段,請把它變成前後連貫的段落。

何為會談

會談一般而言是指溝通、言語上的交流。社會工作會談是異於一般會談的特殊會談。社會工作者通常扮演案主的同伴。運用會談技巧來得知案主的處境,以了解該轉介何種資源以及如何解決問題,幫助案主。

會談的意義

  • 目的性與計畫性:會談即是為了協助案主,已獲得資訊,得以處理案主所遇到的問題,所以會談必須是有事先規劃,且社會工作者與案主必須達成共識。
  • 參與者的角色與責任:在會談過程中,案主是會談的主體與焦點。社會工作者則是運用會談技巧扮演引導會談的角色,並適時的回饋、鼓勵案主使會談能順利進行。
  • 運作方式:不同於一般談話,會談是有結構性、計畫性。
  • 互動規則:會談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得遵守專業倫理規範,在會談內容、稱呼、穿著打扮……等。都應受專業倫理約束。
  • 權力不對等:因為整個會談的過程、節奏、方式都是由社會工作者所主導。所以會談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的權力是高於案主的。
  • 非互惠是表達:在會談中,案主會透露出較多關於自我的感受與隱私,而社會工作者只是引導並且探索案主所遇到的問題,在會談的過程中,雙方並非互惠。
  • 會談不可任意開始與結束:會談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案主所遇到的困境,即使會談的過程案主不順利,社會工作者也不可隨意結束會談,直到達成目的方能結束。
  • 會談對象異質:案主的生活背景大多與社會工作者相異,這些相異的部分大多就成為了會談的內容。
  • 溝通主題:會談不如一般性談話,會談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要盡量避免勾起案主的負面情緒讓案主擔心,反而要使案主能正面的看待問題。
  • 責信:社會工作者要記錄下會談的內容,以提升服務的品質。

會談的種類

資訊或社會史會談(social history interviews)

社會過作者透過會談的方式來了解案主的成長背景、生活環境,以對案主的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知道該運用何種資源幫助案主。

評估會談(assessment interviews)

評估會談並非是一般的談話。評估會談是有目的性的。透過評估會談,社會工作者得以知道問中心焦點,進而更加深入的對其問題做特定的探討。

治療會談(therapeutic interviews)

社會工作者把會談作為治療的一種手段,透過會談來解決問題,達其目的。

會談的技巧

  • 助人中對會的重要:

1、輪流:對話是用輪流的方式,進而可以互相學習,彼此交換意見。

2、連結:社會工作者在會談裡必須與案主的話產生連結,這樣才會彼此都參與到對話。

3、相互影響:雙方要保有開放的心胸去彼此學習與接納。

4、共同創造結果:在會談中,社會工作者扮演著催化劑的角色,使案主能明白地說出自己的需要。在一個好的對話裡,就能使會談有好的結果。

  • 調準頻率:同理態度的重要:調準好對話的頻率可增加同理心的表達,可以使案主知道我們是在他們身邊陪伴他們的。92
  • 非口語的行為是一個溝通的管道:在會談時,案主的臉部表情、手腳姿態、眼神等生理反應,有時可透露出更多的訊息。92
  • 助人者的非口語行為:不對的非口語行為,有時可能會造成案主的誤會。正確的非口語行為像是專注的傾聽,可以激勵案主信任社會工作者,並加強同盟關係。93
  • 同理傾聽:在傾聽時,社會工作者必須將自己的事先擺一邊,專注的傾聽,使自己得以與案主結合,進入到案主的世界,以了解案主。104

會談的過程

準備期

  • 準備期的回顧(preparatory reviewing):在準備期時,社會工作者可先回顧或是調查與案主有關的資訊。
  • 準備期的探查(preparatory exploring):對於會談也是有相當大的幫助,社會工作者諮詢曾與案主接觸過的專業人員已獲得資訊。
  • 準備期的諮詢(preparatory consulting):是指在會談開始前社會工作者與督導或是同事所徵詢會談的建議。
  • 準備期的安排(preparatory arranging):指的是會談前的安排,包括會談的時間、地點、穿著打扮。
  • 準備期的同理心(preparatory empathy):在會談之前社會工作者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試著去感受案主的情緒、思考、感受......等。
  • 準備期的自我探索(preparatory self-exploration):透過自我探索使社會工作者更加了解自己,並且反思。以提升服務的品質。
  • 集中焦點(centering):在自我探索之後,社會工作者會了解到許多會影響服務品質的因素,所以自己得控制這些因素,並且避免造成情緒上的反應。
  • 準備期的計畫和紀錄:準備期的計畫能幫助社會工作者在會談時能夠夠有組織和條理,以提供較好的服務品質。

開始期

  • 介紹自己:在會談開始時向案主介紹身分。溫和的態度有助於與案主建立關係,也可留下留下聯繫方式,助於日後的聯繫。
  • 從介紹中蒐集訊息:透過團體的劉倫自我介紹,可以幫助團體內的成員減低壓力。案主也可從中蒐集資訊。
  • 說明初期會談的目的:會談時向案主說明會談的方向,可減緩案主的不安與焦慮。
  • 說明案主的角色:在會談開始時案主通常會不知道社會工作者能給予什麼樣的幫助。所以社會工作者要扮演的是幫助案主了解狀況。
  • 說明相關政策和倫理原則:會談時,案主有權去了解有關自身的利益的政策。所以社會工作者也有責任義務去告知,這也可增進雙方的相互信任。
  • 尋求回饋:社會工作者透過有效的溝通來鼓勵案主提出他們的意見回饋與建言。

探索期

  • 調查:調查分為引導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引導式問題是透過鼓勵來得到想要的答案,開放式問題則是透過鼓勵來使案主表達自己。
  • 尋求澄清:在會談的過程裡,有些地方可能會含糊不清,這時社會工作者就必須引導案主,幫助案主能夠清楚的表達。
  • 反映內容:此為同理的技巧,可使案主知道社會工作者的積極傾聽。
  • 反映感受:此也為同理的技巧之一,但用字通常較為簡潔就能反映案主的感受。
  • 部分化:社會工作者在幫助案主釐清問題後,開始集中焦點於可解決的問題上。
  • 洞察:社會工作者運用自己的洞察力去反映與案主的對談,並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使案主更加了解狀況。

預估期

  • 描述性資料的組織與發現:預估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將探索期所蒐集到的資料將以組織歸納,有組織的描述性資料可使社會工作者更加方便的去整合手邊手蒐集到的資料。通常會使用DAC模式的資料描述。
  • 形成暫時性預估:在資料的整合過程後,社會工作者必須要有建立暫時性預估的能力。在與案主的對談後,可以分析案主的狀況,並進行暫時性的預估。

簽約期

  • 反映問題:反映問題是簽約期的開端,社會工作者透過向案主反映問題來向案主表達自己的看法。
  • 分享工作者對問題的觀點:有些問題可能不會被案主提及,所以社會工作者必須運用自己的專業來分享自己的觀點,以提供不同的看法給案主。
  • 詳細說明標的問題:此為社會工作契約的基本要素。社會工作者詳細的向案主說明問題,確立解決問題的目標。
  • 設定目標:在描述完問題後,社會工作者必須設立目標,鼓勵案主,並與其一起邁向目標。
  • 發展工作途徑:在發展工作途徑時,社會工作者與案主要確認會參與到的人、事、物。
  • 確定行動步驟:有時訂定的目標會過於廣泛,難以達成。所以在確認步驟行動階段時就應該用既有的資料做假設,並保持一定程度的空間和彈性。
  • 評估計畫:目標訂定後,社會工作者有責評估案主的完成目標的進度。
  • 摘要契約內容:摘要契約是指社會工作者與案主雙方都已同意大致上的內容,並且做最後的檢視。

執行與評估期

  • 預演行動:
  • 檢視步驟:
  • 集中焦點:
  • 教育:
  • 建議:
  • 代理:
  • 立即性反應:
  • 重新建構:
  • 當面對質:
  • 提醒結案:
  • 進度紀錄:

結束期

  • 過程的回顧:
  • 最後的評估:
  • 分享結束後的感受和道別
  • 記錄結束的摘要:

會談的目的

參考文獻

  • 曾華源、李自強主編,2008年,《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理論與技巧》,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鄭維瑄、吳慧菁、簡美華、白倩如合著,2013年,《社會個案工作》,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鍾瑞麗譯,2004年,《助人歷程與技巧》,台北市,雙葉書廊。
  • 林萬憶著,2012年,《社會工作概論:理論與方法(二版十七刷)》,台北市,五南。
  • 萬育維譯,1997年,《社會工作實務手冊》,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