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療育——以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早療的對象)
(個案研究)
行 72: 行 72:
 
'''唐氏症'''
 
'''唐氏症'''
 
<br>'''智能障礙'''
 
<br>'''智能障礙'''
<BR>此個案目前年齡分別為17歲的哥哥及14歲的妹妹,障別分別為智能障礙重度與中度,17歲的哥哥發現是智能障礙的時候大約是3歲多左右,
+
<BR>此個案目前年齡分別為17歲的哥哥及14歲的妹妹,障別分別為智能障礙重度與中度,17歲的哥哥發現是智能障礙的時候大約是3歲多左右,個案的家長是經由檢查才發現個案是智能障礙的小孩,在個案4歲多的時候,就送到啟智中心就讀。可是此時期已經錯過最關鍵的早療黃金時期,幸好個案在當時不因錯過黃金期而放棄治療,但以目前的狀況而言,個案雖然是重度智能障礙,無法獨立的生活,但個案目前被教導的可以聽懂我們說的一些話,雖然不是完全的了解,但是仍舊可以了解一點點。而另一個個案,發現是中度智能障礙的時間是在個案國小一年級時,由老師發現。據個案家長表示,當時因為哥哥就讀的啟智中心政府並無補助學費,因家中的經濟並沒有很好,個案家長都忙於工作,故都沒發現個案有智能障礙。而在此時期,已經無法挽救所謂的黃金期,而個案因檢查發現為中度智能障礙後,經由老師轉介到國小的啟智班,開始接受所謂的特殊教育,而此個案在國小三四年級後,即接受融合教育,融合方式為早上在啟智班上課,而下午到放學則待在普通的班級裡。剛開始時,個案有些不適應,直到個案五六年級後,才漸漸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
  
 
==結論==
 
==結論==

於 2007年5月27日 (日) 15:27 的修訂

你的題目是做早療,就直接介入,不相干的訊息不用放。如殘障那段就沒有太直接的相關。

首句請參考如何寫出好條目。
瑪利亞怎麼做早療的?內容寫這個就好。

機構簡介

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創辦人莊宏達醫師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1973年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1975年擔任彰化基督教醫院任內科住院醫師,被指派往台大醫院復健部受訓三個月,後因得知位於彰化和美鄉專門招收身心障礙兒童的仁愛小學很需要專業的復健治療師,便定期至仁愛小學幫孩子進行復健治療。


瑪利亞的精神:愛永不止息。
瑪利亞的團隊使命:以服務殘弱者傳播天主愛的福音。
瑪利亞團隊的工作信念:理性成熟、服務奉獻、分工合作、敬業成長、健康美善。
瑪利亞團隊的特質:善良、積極、喜樂的同仁,責任、榮譽、環保的組織,專業、精緻、卓越的團隊。
瑪利亞團隊的共同願景:殘弱多元的服務中心,生命教育實踐的場所,教養機構照顧的典範,社會大愛共融的空間。


在台灣的瑪利亞學園有:瑪利亞啟智學園、瑪利亞霧峰教養家園、台中愛心家園、金門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聯合服務中心


機構訪問

主題:

  • 融合教育
  • 個案研究(智能障礙、唐氏症)

目標:
希望透過此機會深入了解身心障礙兒童,所面臨的困境與學習機構的實務運作。
時間:
5月18日 下午4點到5點
地點:
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
採訪者:
林春華 黃雅婷 郭冠吟
受訪者:
社工課 蔡課長

融合教育

  • 融合教育是所有身障者都可以執行嗎?如果沒有是依何種標準判別?學童對於融合教育執行會有何限制條件嗎?

基本上是所有身障者都可以參與和執行的,不過如果是程度較為嚴重者則不適合做融合教育。而通常則以"輕度"的身障者為主,但是機構仍會依程度來安排,視個案的程度,所以融合教育要執行是有條件限制的,依瑪利亞來說,機構是需要作一定訓練後,以及評量個案是否合適接受融合教育,再接洽適合個案的園所,而主要主導的一方是機構,因機構比較了解個案,而另一方面,支援系統也是需要配合的,需要有人觀察紀錄、事後的補救教學、陪讀以及到園所宣導,不過要執行融合教育時,不只是只有園長的接納而已,機構希望的是整個園所上下,包括:園長、老師、小朋友們的接納度都必須要足夠,以確保園所不會有任何的排斥之類的問題產生。

  • 融合教育實施ㄧ次通常為多久?

而以瑪利亞來說,融合教育通常一次的合作的時間上下半年各三個月

  • 執行融合計劃時會遇到那方面的問題或在實施時會遇到那方面的問題?

而融合階段是固定的,如果融合教育對個案是不適合的,機構就會立即中止融合教育。因為有時候機構要讓個案實行融合教育時,會經由老師評估個案是否適合執行,但有時老師會評量的過好,而導致個案出去適應社會時,會產生適應不良的情況,那機構就會立即中止合作,避免造成園所的困擾。

  • 融合教育應該如何規劃課程內容?

在課程內容方面,會挑選適合瑪利亞這邊的小朋友的課程內容,在一個課程結束後,瑪利亞這裡的老師會幫小朋做ㄧ些補救教學。

  • 實施融合教育對小朋友在哪方面的幫助?

會提供一個正常環境讓他們去適應,怎麼在沒有任何人幫助下獨立自主面對正常環境,例如如何與其他小朋友做溝通、怎麼去上廁所等等。也能發現他們會在正常環境中會遇上哪方面的困難,有助於他們學習。
以智能不足為例

  • 對於智障者而言,通常機構會如何安排智障者規劃?

個案層面很廣,使以年齡層區分。以幼兒來說,機構協助個案回歸主流,例如學齡兒童以及成人,如果無法回歸正常生活時,機構會開發一些職業技能,讓他們能擁有ㄧ技之長,例如烘培、清潔等技能,使其可以培養獨立生活能力。而以成人來說,如果是程度較嚴重者,有可能長期,或終身待在機構,而機構會培養個案生活上的技能,而使個案的生活自主能力不會退化。以瑪利亞來說,功能較差的會安排在生活安置組(定時復建、上課等等防止他們某些功能上的退化)

  • 對智障者家庭而言,社會福利往往只能二選一,如智障者在機構就學則必須放棄政府補助家庭的生活補助款協助,通常機構會如何建議家庭如何選擇,而選擇後又該如何做?

就個案的需要來說,政府所給予的福利應該是針對個案所需來補助的,而不以大人想法來發給,會害怕大人會當作是給予他們生活津貼使用,而不是給予個案就學津貼使用,不過還是應用專業人員或者是社工人員來做評估。

  • 以機構而言,會否較重視智障者的升學而言對於就業則較不著重呢?又或者怎麼處理此類問題(如何給家庭建議)?

能獨立回歸主流,培養一技之長。機構而言,會比較偏向功能性教學(教導他們恢復正常人基本生活),如果在這方面無法拉揮功能的話,可能會造成社會上的負擔,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料理基本生活需求,如果回到社會上還需要別人時時刻刻在旁督導。

  • 內政部分配的身心障者經費通常是固定還是其他?通常是分配機構哪方面的活動居多?

例如服務費,通常是固定的,會依照個案的輕重程度和家庭經濟狀況,政府補助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不等。
有些方案需要額外計畫,而機構上呈後內政部不一定會全額補助,所以機構有時候也需要有些自籌款。而機構所仰賴的是民眾及企業的捐款,許多政府並不會補助。

  • 對於家屬而言照顧身障者有何困難?而機構通常遇到的問題又是什麼?

以家屬而言,許多年齡較大的孩子,家屬會忽略他們,像是在他生病、洗澡家長都會不管,有位媽媽不願意帶小孩回家也不幫他洗澡,瑪利亞的老師只好幫他們做這些事情,或許在心態上是已經放棄了,因為從小敎都敎不好,或許已經灰心了。滯納學費則是政府補助一部份,家長負擔一部份,但是很多家長卻都不願意負擔,而機構就極可能會幫忙募款以幫助孩子繳清學費,儘量不造成機構運作上的困難。

何謂早療

早療是早期療育的簡稱。早期療育是指為了讓發展遲緩或發展障礙兒童(特別是0-6歲)能夠儘早克服發展遲滯的現象,以趕上一般兒童的身心發展,或者減少因發展遲緩對日後生活產生障礙的機會,以協助他們的智力開發、認知加強及生活適應的能力,所提供的整體性服務;通常是建議越早實施療育與接受機能訓練則效果越佳,不但能促使兒童的潛能得到發揮,各項機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協助,對爾後家庭負擔與社會成本亦得以減輕。
早期發展影響著一個人未來人格及各方面的發展(例如:認知、語言、情緒等)。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幼兒發展潛力最大的時期,因此如何及早提供各項刺激促使幼兒在黃金階段得到適當的協助就顯得更為重要。早期療育是一整體性的服務,除了包括對於個案本身的發展與促進各項服務提供之外,對於家庭的服務是同樣的重要。因此在早期療育服務中可以包括:醫療復健的協助、特殊教育的訓練、親職教育的提供、家庭心理情緒的支持、福利服務的諮詢等等服務。

早療的對象

療育模式

個案研究

唐氏症
智能障礙
此個案目前年齡分別為17歲的哥哥及14歲的妹妹,障別分別為智能障礙重度與中度,17歲的哥哥發現是智能障礙的時候大約是3歲多左右,個案的家長是經由檢查才發現個案是智能障礙的小孩,在個案4歲多的時候,就送到啟智中心就讀。可是此時期已經錯過最關鍵的早療黃金時期,幸好個案在當時不因錯過黃金期而放棄治療,但以目前的狀況而言,個案雖然是重度智能障礙,無法獨立的生活,但個案目前被教導的可以聽懂我們說的一些話,雖然不是完全的了解,但是仍舊可以了解一點點。而另一個個案,發現是中度智能障礙的時間是在個案國小一年級時,由老師發現。據個案家長表示,當時因為哥哥就讀的啟智中心政府並無補助學費,因家中的經濟並沒有很好,個案家長都忙於工作,故都沒發現個案有智能障礙。而在此時期,已經無法挽救所謂的黃金期,而個案因檢查發現為中度智能障礙後,經由老師轉介到國小的啟智班,開始接受所謂的特殊教育,而此個案在國小三四年級後,即接受融合教育,融合方式為早上在啟智班上課,而下午到放學則待在普通的班級裡。剛開始時,個案有些不適應,直到個案五六年級後,才漸漸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

結論

參考文獻

  • 瑪利亞文教基金會
  • 陸莉 黃玉枝 林秀錦 朱慧娟編著(2000),智能障礙學生輔導手冊,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