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性團體"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教育性團體'''是指,以結構和特定的主題為主,社會工作者提供資訊,引發團體成員反應或提出意見,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如社交技巧訓練,可激發團體成員自我發展能力。教育性團體與心理性團體相雷同,有時候會結合支持性團體或是治療性團體。http://psy.nccu.edu.tw/~group_counsel/group-counseling/group_counseling-basic%20principles.ppt
+
'''教育性團體'''是指,以結構和特定的主題為主,社會工作者提供資訊,引發團體成員反應或提出意見,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如社交技巧訓練,可激發團體成員自我發展能力。教育性團體與心理性團體相雷同,有時候會結合支持性團體或是治療性團體。(http://psy.nccu.edu.tw/~group_counsel/group-counseling/group_counseling-basic%20principles.ppt)
 
==功能==
 
==功能==
 
==過程==
 
==過程==

於 2007年12月30日 (日) 09:48 的修訂

教育性團體是指,以結構和特定的主題為主,社會工作者提供資訊,引發團體成員反應或提出意見,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如社交技巧訓練,可激發團體成員自我發展能力。教育性團體與心理性團體相雷同,有時候會結合支持性團體或是治療性團體。(http://psy.nccu.edu.tw/~group_counsel/group-counseling/group_counseling-basic%20principles.ppt)

功能

過程

其他類型

自助性團體

所謂自助性團體,是由一群持有相似問題者的自發性組成,具備互助特質的小型團體。社工員藉以協助這些相似生活經驗或問題的人,彼此關心和幫助,甚至採取行動來解決他們共同關心的問題。(社會工作辭典。2000。)有別於一些政治性團體,自願服務團體(Voluntary Service Organization),只為了學習某種技能和嗜好相同而組成的團體,自助團體特別強調是為何原因而組成,在無專業人員的領導下,由團體成員彼此經驗分享,感情交流為運作方式。

支持性團體

所謂支持性團體,是由有相類似問題的人所組成的團體,在社會工作者的專業領導下,透過互相幫助來改善或預防生活的困境,像是:離婚者團體,或是創傷或生病後的人及家屬都屬於這個範圍。

討論性團體

所謂討論性團體,跟任務性團體相雷同。主要重點是在某一個主題上,社會工作員領導或催化成員參與討論,並且分享彼此心得及觀點。例如:讀書會,委員會。

經驗性團體

所謂經驗性團體,強調成員在團體中獲得經驗,達到自我覺醒。

治療性團體

所謂治療性團體,是注重經驗的分析、人格的塑造與行為的重組。就是藉由團體動力,社會工作者的能力和治療技巧三者有效的結合,讓團體成員在整個過程中,受到三者有效的影響,然後讓團體成員逐漸放開自己,達到治療效果。 治療性團體的操作有三種方式:

  • 以社會工作者能力為主導方向。
  • 以社會工作者之技術為主導方向。
  • 以團體動力為主導方向。

以社會工作者能力為主導方向的治療性團體,非常重視社會工作者的個人能力。 又分為以下三種:

  • 以社會工作者的個人能力為導向,主要是通過社會工作者的人格層面來控制。
  • 以社會工作者解決當下問題為導向,主要看社會工作者危機干預的能力。
  • 以社會工作者當下的促動效果為導向,主要看社會工作者對於整個團體治療發展方向的設計和策略。

(http://www.wzz.com.cn/exot/show.asp?series_id=245)

成長性團體

所謂成長團體,是通過成員間的相互作用,協助成員自我認識、自我探索,從而自我接納和自我肯定,促進個人成長的團體。包括使用各種不同名稱的人際關係訓練團體,如訓練團體(Training Group or T-Group)﹑會心團體(Encounter Group)﹑敏覺訓練團體(Sensitivity Training Group)等。 最早的成長團體是訓練團體,這種團體的基本模型是由Kurt Lewin ﹑Ronald Lippitt,於1946年構想出來的。成長團體中,兩個主要代表性的模式是訓練團體及會心團體。(呂勝瑛著。77年。成長團體的理論與實際。)成長團體的進行過程,不同學者有不同說法,以下是Carl Rogers根據他多年來領導團體的經驗,一個團體的進行過程描述如下:

  • 磨菇(milling around):起初的困擾不安,尷尬的沉默,禮貌上的寒暄以及挫折的感覺。
  • 抗拒(Resistance):有些成員的自我坦誠帶來其他成員不置可否的反應。
  • 回憶往事(Recalled feelings):成員表達對往事的感受。
  • 攻擊(Lashing out):表達其他成員或催化員的不滿。
  • 自我坦承(Repealing self):成員開始信賴他人,漸漸說出一部分有關自我的事。
  • 此時此地的信賴(Here-and-now trust):明顯的表達對其他成員的感情。
  • 癒合的能力(healing capacity):對其他成員的痛苦及不幸表示關切與撫慰。
  • 自我改變(self-change):因自我接納而導致真摯的感情。
  • 拿下面具(cracking mask):對於虛偽敷衍的人表示不能忍受。
  • 反饋(feedback):說出對其他成員的看法。
  • 面質(confrontation):偶而積極但是大部份消極的溝通。
  • 幫助(helping):在團體內或團體外,成員彼此幫助。
  • 基本會心(basic encounter):成員彼此間有了親切而基本的接觸。
  • 積極的親近(positive closeness):公開表示或接受彼此的感情。
  • 行為的改變(behavior-modified):在團體內或團體外行為都發生改變。

(呂勝瑛著。77年。成長團體的理論與實際。23~24。)

結構性團體

結構性團體和非結構性團體,最大的不同是在於團體目標清楚與明確程度上。結構性團體的成員在參加團體時,由領導者的說明中了解團體的目標,有計畫,循序漸進的學習主題貫穿於團體過程中。(救國團張老師。75年。如何進行團體諮商。)結構性團體的學習理論,即經驗學習模式(Experiential learning Circle)。所謂經驗學習模式與傳統教學不同,主要強調由經驗及體驗中的自我學習過程。經驗學習模式可以分成下面四階段:

  • 個人的經驗
  • 經由與他人分享自己經驗的過程,個人回顧與整理自己的感受。
  • 個人歸納 ﹑分析出一些概念 ﹑原則或新的自我了解。
  • 嘗試將新的自我發現或前面所學習到的概念,應用到團體以外的其他情境中。

學習經驗模式對學習有三個假設:

  • 當一個人直接投入某一學習經驗,學習的效過最好。
  • 在經驗學習中,學習的責任在自己身上,不是在老師身上。
  • 在經驗學習模式中,感受是一項重要的學習資源,開放的表達自我是被鼓勵的。

(救國團張老師。75年。如何進行團體諮商。74~76。)

訓練性團體

所謂訓練團體(T-groups),是注重成員生活知能的充實與正向行為建立的團體。又稱敏感訓練團體(Sensitivity Training groups)和人類關係實驗室(Human Relations Laboratories),始創於一九四六年中,訓練性團體著重於教育性的團體經驗。訓練團體是一種用密集性的方式,來做自我探索的學習,團體成員在團體經驗中學習如何與人相處之道。(JOHN B.P. SHAFFER著。夏林清,麥麗蓉合譯。76年。團體治療與敏感度訓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