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服務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7年12月23日 (日) 08:43 由 CYUT9629079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志願服務的內涵)

前往: 導覽搜尋
此條目尚有其他的版本,請參考「歷史」之2007/10/14版本



志願服務是指由個人、團體或一些正式的社會福利組織,為了要增加社會福祉,而提供各類型的社會服務,這些服務都是出自於自己的意願,而不計任何報酬的自發性服務。( 曾華源 曾騰光 民92 )

3

我國志願服務的發展

志願服務的種類

隨著時代變遷,志願服務的種類包含各種不同的形式,目前台灣的志願服務種類,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項(陳金貴,民91)

  • 政府服務:協助政府機關或機構處理事務,如在總統府、各縣市政府、各鄉鎮市公所、村里鄰辦公室,幫忙傳送一些公文、整理資料、處理一些問題、或是擔任諮詢等等,就是在這些處所協助一些事務的服務,像義警、義消、義交的工作亦是屬於政府服務的一種。
  • 文化服務:在文化的相關機構服務,例如在文化中心,社教館,圖書館,美術館,動物園,博物館,或是國家公園擔任解說員、整理資料、出入管理等服務的工作。
  • 社會服務:在民間社團、基金會或其他社會福利機構服務,協助一些老人、兒童、身障者、婦女、青少年、病患、或同性戀者的工作。
  • 學校服務:在國小校園中協助指揮交通,及校園支援工作的愛心媽媽就是學校服務的一種,還有像大學生參加的服務性社團,或是服務學習課程,服務教育的參與等都是屬於學校服務。
  • 醫療衛生服務:在各醫院或衛生所擔任志工,協助病患、家屬、民眾,做健康的宣導,讓大眾了解健康的重要性。
  • 環境保護及保育服務:在社區、公園等地區協助處理垃圾、資源回收等事務,或是協助有關動植物的保育工作,亦可擔任舉發各種可能會造成環境汙染的工作。
  • 社區服務:協助營造社區文化、協助社區發展,並在社區內巡守,且積極的從事社區參與等工作,締造出健康社區或環保社區。
  • 救難服務:在平常的時候接受各種救災、醫護等的訓練,如有緊急狀況時則可加入救援行列,協助救災工作,像消防隊、紅十字會、救難大隊等的相關團體。
  • 政策倡導:透過遊行、靜坐、包圍、簽名請願的方式,參與一些社會運動,協助弱勢團體爭取社會資源,要求政府重視這些社會議題並要求訂定相關的法案,來維護社會正義的活動。
  • 海外服務:志工到第三世界國家,協助當地居民事業生產和經營,並進行醫療救護,也會發放一些物資,還會教他們如何去改善農牧狀況,目的就是要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
  • 企業志工服務:企業自行組織志工團,並要求員工參與志願服務,如此一來就可以建立企業的形象,同時也可以培養員工的能力及向心力。
  • 其他服務:這一類的服務屬於比較是為特定服務對像來從事服務的工作,如宗教團體的相關服務、協助消基會來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服務、還有電腦志工等等的服務工作。

志願服務的基本理念

志工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

動機(motive)是人類行為的內在驅力(曾華源2003)。而志工依動機可分成五項(Stenzel&Feeney,1976;陳金貴,1994):

  • 社會服務志工:主要是幫助他人或是替他人做事,而常會受到與他們直接服務的對象的激勵。
  • 議題取向的志工:這類的志工常會關心特定的社會議題,像是環境、人權等的議題,而他們會去教育大眾這些議題的情況,且催化社會的變遷。
  • 完美或自我表現的志工:這些志工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喜悅或是個人表現,所以他們常會去參加一些娛樂、藝術、運動方面的團體。
  • 職業或經濟上的自我利益志工:這些志工從事商業社會、專業協會或是企業家的組織,為的是希望藉由參與志願服務來增強他們的事業或經濟能力。
  • 慈善或基金的志工:這類的志工並沒有提供直接服務,他們主要著重在替志工組織捐款或是募款。

林勝義、陸光(1990)將志願服務的動機分成兩種:

  • 主動:是受到個人的興趣和個人的喜好而產生的動機。
  • 被動:這是受到了環境或是機構以及他人的要求、鼓勵才去參與,並非自發性的參與。

(Schindler-Rainman&Lippit,1975、Perlmurrer&Cnaan,1993、Hodfkinson,1992)將動機分成三個因素:

  • 自我取向(own-force):這一種參與的動力是重視自我的感覺,有些人著重在自我學習,有些人著重在服務他人,這都是以自己的感受及價值觀來決定是不是要參與志願服務。
  • 人際取向(interpersonal-force):參與志願服務會受到他人或是團體的影響,像是結交朋友,或是可以得到鼓勵,這是強調外在的因素而非內在因素。
  • 情境取向(situational-force):有些人著重在對案主的幫助過程,有些人則是喜歡具反應性和政策性的志願服務,這樣他們的感受能舒服而且有滿足感。這是針對政策或是社會情境因素所表現的反應。

志工的教育訓練

志工管理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 曾華源、曾騰光(民92),志願服務概論。台北:楊智文化事業。
  • 史蒂夫‧麥克理、瑞克‧林區著 李淑珺譯(民89),志工實務手冊。台北:張老師。
  • 內政部(民91),志願服務基礎訓練教材。台北:內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