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關係"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0: 行 10:
 
==定義==
 
==定義==
 
*凱斯─盧卡斯(keith-lucas)定義專業關係'''是一種提供給生活有困難的人的尋求解決困境的一種媒介,讓機構的社工員來給予協助。'''(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初版)
 
*凱斯─盧卡斯(keith-lucas)定義專業關係'''是一種提供給生活有困難的人的尋求解決困境的一種媒介,讓機構的社工員來給予協助。'''(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初版)
 +
==='''其他作者 所給予的定義'''===
 
*專業人員與案主互動時,產生的內心感受與態度表現的交互反應關係。(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初版)
 
*專業人員與案主互動時,產生的內心感受與態度表現的交互反應關係。(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初版)
 
*[http://www.go2school.com.tw/socialworker/3/16.doc 專業關係]是案主無法解決困難時,前到機構尋求協助,此時案主與社工員即產生關係。
 
*[http://www.go2school.com.tw/socialworker/3/16.doc 專業關係]是案主無法解決困難時,前到機構尋求協助,此時案主與社工員即產生關係。
 
*工作者與案主發生相互作用,藉以影響他人的角色表現在其他個體之間。(Rex A. kidmore,Milton G. Thackeray:1964)
 
*工作者與案主發生相互作用,藉以影響他人的角色表現在其他個體之間。(Rex A. kidmore,Milton G. Thackeray:1964)
 
*而[http://taipeisw.ngo.org.tw/talsw11.php?Ctitle= 台北市社工師公會]給予的意涵為:「是為完成社會工作目標,基於公益、客觀、自我瞭解而建立; 用於區別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
 
*而[http://taipeisw.ngo.org.tw/talsw11.php?Ctitle= 台北市社工師公會]給予的意涵為:「是為完成社會工作目標,基於公益、客觀、自我瞭解而建立; 用於區別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
 +
 +
 +
==與專業關係意義相近之詞==
 +
'''助人關係'''
 +
*「在於案主有生活上的困難,來機構向社工員尋求協助,雙方就產生關係。而這種關係稱為助人關係(helping relationship)。」(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12)
 +
*助人關係是非批判、接納與尊重案主表達負面情緒的。
 +
*「社會個案工作的專業關係是以助人為目標,而產生助人關係,所以專業關係又稱之為助人關係。」(潘淑滿:2000:173)
 +
*「助人關係指社工員與案主因某種目的而進行情感與行為的互動及交流而產生交互作用,而可帶領案主產生改變的想法且激發案主接受協助的想法。」(潘淑滿:2000:177)
 +
 +
  
 
==專業關係所需要的基本要素==
 
==專業關係所需要的基本要素==
*'''關心''':用真誠、溫暖、友善的態度來面對案主、與案主溝通,且適當給予案主支持,並了解案主的情境。而關心是在社工員基於無條件肯定案主的生活與需要的信念下產生的。(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17)
+
*'''關心''':「用真誠、溫暖、友善的態度來面對案主、與案主溝通,且適當給予案主支持,並了解案主的情境。而關心是在社工員基於無條件肯定案主的生活與需要的信念下產生的。」(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17)
 
*'''責任感''':社工員必須有責任感,才不會因為挫折或是其他因素,而未完成一個案件。
 
*'''責任感''':社工員必須有責任感,才不會因為挫折或是其他因素,而未完成一個案件。
*'''接納''':以不批判的態度、真正的信賴案主並且尊重案主的情感表達。(萬育維:社會工作概論:52)(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初版)
+
*'''接納''':「以不批判的態度、真正的信賴案主並且尊重案主的情感表達。」(萬育維:社會工作概論:52)(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初版)
 
*[http://www.casehsu.org/mediawiki/index.php/%E5%90%8C%E7%90%86%E5%BF%83 '''同理心''']:指社會工作者可以站在案主的角度來體會他的心情及感受,且同理心是助人的第一步(潘淑滿:2000)
 
*[http://www.casehsu.org/mediawiki/index.php/%E5%90%8C%E7%90%86%E5%BF%83 '''同理心''']:指社會工作者可以站在案主的角度來體會他的心情及感受,且同理心是助人的第一步(潘淑滿:2000)
*'''真誠與一致性''':在談話中,不虛假、不欺騙案主,用一致的口語與非口語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潘淑滿:2000)(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23)
+
*'''真誠與一致性''':「在談話中,不虛假、不欺騙案主,用一致的口語與非口語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潘淑滿:2000)(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23)
*'''權威與權力''':社工員利用他的權力來幫助案主解決問題,而不是操控案主。(潘淑滿:2000:185)(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
+
*'''權威與權力''':「社工員利用他的權力來幫助案主解決問題,而不是操控案主。」(潘淑滿:2000:185)(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
*'''清晰溝通''':在與案主溝通的過程當中,能讓案主清楚明白社工員想表達的意念為何。(潘淑滿:2000:184)
+
*'''清晰溝通''':「在與案主溝通的過程當中,能讓案主清楚明白社工員想表達的意念為何。」(潘淑滿:2000:184)
 
*'''目的''':分為三個面向:
 
*'''目的''':分為三個面向:
 
**'''規範性目的(normative purpose)''':明確規範可與不可接受的專業關係性質。(潘淑滿:2000:185)(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
 
**'''規範性目的(normative purpose)''':明確規範可與不可接受的專業關係性質。(潘淑滿:2000:185)(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
**'''操作性目的(operational purpose)''':與案主建立的專業關係是為了幫案主改變他的生活,使他有責任及能力去負擔他所應負的職責。(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15)
+
**'''操作性目的(operational purpose)''':「與案主建立的專業關係是為了幫案主改變他的生活,使他有責任及能力去負擔他所應負的職責。」(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15)
**'''個人性目的(individual purpose)''':因案主不同而關係性質也會不同,故也是唯一性目的(Unique purpose)(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16)
+
**'''個人性目的(individual purpose)''':「因案主不同而關係性質也會不同,故也是唯一性目的(Unique purpose)。」(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16)
  
 
==[http://www.casehsu.org/mediawiki/index.php/%E6%83%85%E6%84%9F%E8%BD%89%E7%A7%BB%E8%88%87%E6%83%85%E6%84%9F%E5%8F%8D%E8%BD%89%E7%A7%BB 情感轉移與反轉移]==
 
==[http://www.casehsu.org/mediawiki/index.php/%E6%83%85%E6%84%9F%E8%BD%89%E7%A7%BB%E8%88%87%E6%83%85%E6%84%9F%E5%8F%8D%E8%BD%89%E7%A7%BB 情感轉移與反轉移]==
行 41: 行 52:
 
*'''負向情感轉移'''(negative transference)
 
*'''負向情感轉移'''(negative transference)
 
『指案主對社工員產生的敵意、反抗、憤怒、攻擊等等。』(謝秀芬:2000:99;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38)
 
『指案主對社工員產生的敵意、反抗、憤怒、攻擊等等。』(謝秀芬:2000:99;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38)
 
==與專業關係意義相近之詞==
 
'''助人關係'''
 
*在於案主有生活上的困難,來機構向社工員尋求協助,雙方就產生關係。而這種關係稱為助人關係(helping relationship)。(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12)
 
*助人關係是非批判、接納與尊重案主表達負面情緒的。
 
*社會個案工作的專業關係是以助人為目標,而產生助人關係,所以專業關係又稱之為助人關係。(潘淑滿:2000:173)
 
*助人關係指社工員與案主因某種目的而進行情感與行為的互動及交流而產生交互作用,而可帶領案主產生改變的想法且激發案主接受協助的想法。(潘淑滿:2000:177)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合著:社會個案工作:五南圖書出版:民國74年4月初版一刷
+
*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合著:社會個案工作:五南圖書出版:民國74年4月初版一刷
*萬育維:社會工作概論:雙葉書廊出版:2005年3月出版四刷
+
*萬育維:社會工作概論:雙葉書廊出版:2005年3月出版四刷
*潘淑滿:社會個案工作:心理出版社:2000年8月初版一刷
+
*潘淑滿:社會個案工作:心理出版社:2000年8月初版一刷
*謝秀芬: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技巧:雙葉書廊出版:2002年
+
*謝秀芬: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技巧:雙葉書廊出版:2002年
*Rex A. kidmore,Milton G. Thackeray: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Meredith Piblishing Company:1964
+
*Rex A. kidmore,Milton G. Thackeray: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Meredith Piblishing Company:1964
*台北市社工師公會: http://taipeisw.ngo.org.tw/index.php :87年7月27日:95年11月11日引用
+
*台北市社工師公會:http://taipeisw.ngo.org.tw/index.php :87年7月27日:95年11月11日引用
*許臨高主編,許錦鋒、張宏哲、張振成、莫鼕鼕、曾麗娟、黃韻如、顧美俐: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實務:2005年10月出版四刷: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許臨高主編,許錦鋒、張宏哲、張振成、莫鼕鼕、曾麗娟、黃韻如、顧美俐: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實務:2005年10月出版四刷: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於 2006年12月4日 (一) 15:04 的修訂

4
請在一開始就給一個明確的定義。(之後你仍可做就不同人之定義討論)
「與專業關係意義相近之詞」應往上移
全文引用,除了要標明頁碼外,也要使用「 」
請嘗試著用自己的話說明這個概念,文字重覆太多會有抄襲的嫌疑
參考文獻格式不正確

前言

*專業關係是個案工作中最重要的關鍵,由於是在助人的過程中產生,會間接的影響到社工員的服務品質與成效。而專業關係建立的目的是為了讓案主可以用有效的方法、運用社會資源及善用自身的能力來解決其發生的問題。(許臨高:2005:125)

定義

  • 凱斯─盧卡斯(keith-lucas)定義專業關係是一種提供給生活有困難的人的尋求解決困境的一種媒介,讓機構的社工員來給予協助。(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初版)

其他作者 所給予的定義

  • 專業人員與案主互動時,產生的內心感受與態度表現的交互反應關係。(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初版)
  • 專業關係是案主無法解決困難時,前到機構尋求協助,此時案主與社工員即產生關係。
  • 工作者與案主發生相互作用,藉以影響他人的角色表現在其他個體之間。(Rex A. kidmore,Milton G. Thackeray:1964)
  • 台北市社工師公會給予的意涵為:「是為完成社會工作目標,基於公益、客觀、自我瞭解而建立; 用於區別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


與專業關係意義相近之詞

助人關係

  • 「在於案主有生活上的困難,來機構向社工員尋求協助,雙方就產生關係。而這種關係稱為助人關係(helping relationship)。」(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12)
  • 助人關係是非批判、接納與尊重案主表達負面情緒的。
  • 「社會個案工作的專業關係是以助人為目標,而產生助人關係,所以專業關係又稱之為助人關係。」(潘淑滿:2000:173)
  • 「助人關係指社工員與案主因某種目的而進行情感與行為的互動及交流而產生交互作用,而可帶領案主產生改變的想法且激發案主接受協助的想法。」(潘淑滿:2000:177)


專業關係所需要的基本要素

  • 關心:「用真誠、溫暖、友善的態度來面對案主、與案主溝通,且適當給予案主支持,並了解案主的情境。而關心是在社工員基於無條件肯定案主的生活與需要的信念下產生的。」(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17)
  • 責任感:社工員必須有責任感,才不會因為挫折或是其他因素,而未完成一個案件。
  • 接納:「以不批判的態度、真正的信賴案主並且尊重案主的情感表達。」(萬育維:社會工作概論:52)(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初版)
  • 同理心:指社會工作者可以站在案主的角度來體會他的心情及感受,且同理心是助人的第一步(潘淑滿:2000)
  • 真誠與一致性:「在談話中,不虛假、不欺騙案主,用一致的口語與非口語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潘淑滿:2000)(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23)
  • 權威與權力:「社工員利用他的權力來幫助案主解決問題,而不是操控案主。」(潘淑滿:2000:185)(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
  • 清晰溝通:「在與案主溝通的過程當中,能讓案主清楚明白社工員想表達的意念為何。」(潘淑滿:2000:184)
  • 目的:分為三個面向:
    • 規範性目的(normative purpose):明確規範可與不可接受的專業關係性質。(潘淑滿:2000:185)(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
    • 操作性目的(operational purpose):「與案主建立的專業關係是為了幫案主改變他的生活,使他有責任及能力去負擔他所應負的職責。」(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15)
    • 個人性目的(individual purpose):「因案主不同而關係性質也會不同,故也是唯一性目的(Unique purpose)。」(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16)

情感轉移與反轉移

  • 案主的情感轉移
    • 『古典心理分析觀點:案主在接受輔導時,把早年對重要人物的感覺、想法及情緒等表現在工作者身上,稱為情感轉移。』(謝秀芬:2000:98;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
    • 『當代心理分析觀點:認為情感轉移不衣錠是把早年的經驗做轉移,也有可能是目前生活的感覺,案主對工作者的情緒反應皆稱為情感轉移。』(謝秀芬:2000:98~99)
    • 『案主對社工員產生非現實的態度與反應,稱為轉移反應。』(潘淑滿:2000:187)
  • 社工員的反情感轉移

『社工員把過去與他人的人際關係經驗,投射至案主身上,把他當作特定人士來看待。』(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40)

正向與負向情感轉移

  • 正向情感轉移(positive transference)

『指案主對社工員的情緒依戀、敬愛及理想化等等。』(謝秀芬:2000:99;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38)

  • 負向情感轉移(negative transference)

『指案主對社工員產生的敵意、反抗、憤怒、攻擊等等。』(謝秀芬:2000:99;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138)

參考文獻

  • 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合著:社會個案工作:五南圖書出版:民國74年4月初版一刷
  • 萬育維:社會工作概論:雙葉書廊出版:2005年3月出版四刷
  • 潘淑滿:社會個案工作:心理出版社:2000年8月初版一刷
  • 謝秀芬: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技巧:雙葉書廊出版:2002年
  • Rex A. kidmore,Milton G. Thackeray: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Meredith Piblishing Company:1964
  • 台北市社工師公會:http://taipeisw.ngo.org.tw/index.php :87年7月27日:95年11月11日引用
  • 許臨高主編,許錦鋒、張宏哲、張振成、莫鼕鼕、曾麗娟、黃韻如、顧美俐: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實務:2005年10月出版四刷: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