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方法)
(機構實習安排之過程)
行 70: 行 70:
 
#設備條件
 
#設備條件
 
#機構主管部門和其他部門之支持
 
#機構主管部門和其他部門之支持
 +
 +
 +
 +
實習教學者所需具備之基本條件(Wilson,1981:35;廖榮利,1970:27-28):
 +
#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工作經驗
 +
#有意願教學生
 +
#有教授他人之能力和態度
 +
#對機構、專業和自己的工作有正向的態度
 +
#有學習成長的意願
 +
#能與學生時間相互配合
  
 
==社會工作實習教育問題與展望==
 
==社會工作實習教育問題與展望==

於 2007年12月23日 (日) 04:19 的修訂

此條目尚有其他的版本,請參考「歷史」之2007/10/14版本



社會工作實習是一門應用科學,與其他課程一樣,是達成教育目標的一種手段。卻非純粹研究知識和學理,而是經過特殊的訓練幫助學生到社會上服務時能夠有專業的知識及技巧。因此,奧斯華德(Oswald)認為實習教育「是將學校中所學習的原則與理論的瞭解,加以轉換成實際行動;以便用來協助人們。」(1959:17)(曾華源,民76)

3 定義不用再開一節,直接至於首句就是了。

社會工作實習教學原理與方法

原理

  • 學習聯結論(Association Theory)-強調行為是透過刺激與反應檢間的聯結而來的
  • 學習認知論(Cognitive Theory)
    • 探索個體的學習意向
    • 探討知識體系的結構
    • 要明確化學習教材之順序
    • 明確化獎懲的性質與速度
  • 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強調個人可經由符號(symbol)為媒介而獲得替代性學習(Vicarious learning)

模式

(一)學徒式取向(apprenticeship approach)

  重點在『做(doing)』,希望學生能直接從中獲得所需的知識和了解。屬於『經驗歸納』的學習模式,全靠機構提供充分的練習機會。但缺點是會使案主在未受訓練的學生實驗下,冒著權益受損與個人受害之危險,且學校老師沒有多少機會參與,只是了解學生的進步或學習情況而已。課堂上專業知識和學習經驗的結合效果好壞與否,需視學生和教學者的互動而定。

(二)學院式取向(academic approach)

  跟學徒式強調的重點不一樣,而是著重在『認知』上的發展。屬於『象牙塔式』的學習,特性在於能讓學生吸收很多知識,但學生卻不易知道在何時選擇較佳的方式以便協助案主解決問題。學校老師負責實習教學工作,實習教學者則在示範如何運用理論或安排學生有驗證理論的機會。雖然此種方法讓缺乏經驗的學生在服務案主時冒險性較低,卻仍非專業取向。

(三)結合式取向(articulation approach)

  此模式著重在有計畫的結合認知與經驗學習,也就是『知行學習』的結合。不僅學校老師和學生參與學習計畫的過程,機構也必須加。除了一些學習理論的知識外,還需有一些實務上的經驗(例如:實驗室經驗、志願服務經驗),以取得正確的助人知識和技巧。一切都準備好後,再安排學生到機構嘗試運用,以便複習並自創成為個人風格,學校老師在慢慢深入更複雜的理論知識,讓學生能用來改進或再考驗自己的知識與技巧。學校老師定期訪視機構,除可了解學生的進步情形外,還可處理妨害學習的因素。(1981:17-20;1982:14-18)

方法

  • 個別討論教學法
  • 團體討論教學法
  • 個案教學法
  • 角色扮演法
  • 其他教學方法:
  1. 講授法
  2. 示範
  3. 閱讀資料分派

實習督導的程序

  • 事先的安排與協調
  • 機構的簡介與引導
  • 觀察或參與機構的各項主要活動
  • 學生負責案主的指派
  • 學校指導教授與機構實習督導者的聯絡

機構實習安排之過程

(一)實習安置前之行政工作

  此步驟有助於實習安置的合適性,目的是要讓學校、機構、學生都能相互了解,產生好的學習成效。學校方面的工作包括:確認實習安置的形式,聯繫機構,除了讓學生了解機構所能提供的經驗與教學外,還可讓機構了解實習的政策與目標。機構方面:了解實習的目標和期待、慎選實習教學者,確認需求和內容及各項行政工作。主要以認識實習目標、了解機構、溝通技巧與知能的培訓為主。


  形式方面有兩種:間隔式(block)、併行式(contcurrent)。前者是先學在做,後者是邊學邊做。為使學生了解機構,學校需提供有關機構的資料包括(Wilson,1981:31-32):

  1. 機構所服務之案主團體
  2. 機構之組織系統
  3. 社會工作者主要角色與平常之工作內容
  4. 機構對前來實習學生特性之期望
  5. 機構實習教學者之資歷
  6. 機構提供之教學方案與風格
  7. 其他:是否有牽扯到金錢?有無供應膳宿?時間多常?形式是屬於間隔式還是併行式?地點以及交通、環境安全等等。


在慎選機構方面的先決條件包括(Wilson,1981:33;Brownstein,1981:52-53):

  1. 提供實習之機會與參與層次
  2. 適任實習教學之專任工作人員
  3. 機構的組織概況與組織氣候
  4. 設備條件
  5. 機構主管部門和其他部門之支持


實習教學者所需具備之基本條件(Wilson,1981:35;廖榮利,1970:27-28):

  1. 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工作經驗
  2. 有意願教學生
  3. 有教授他人之能力和態度
  4. 對機構、專業和自己的工作有正向的態度
  5. 有學習成長的意願
  6. 能與學生時間相互配合

社會工作實習教育問題與展望

參考文獻

  • 廖榮利民75;社會工作學;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 Charles R. Horejsi&Cynthia L. Garthwait原著,高迪理、尤幸玲合譯;社會工作實習-學生指引手冊;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 曾華源民76;社會工作實習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 曾華源民84;社會工作實習教學─原理及實務;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