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治療"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102個案,重新開始)
行 1: 行 1:
{{Version|2007/10/14|}}
+
{{Version|2007/12/9, 2008/1/8|}}
 
<!--請注意:請在這行文字底下進行編輯,請不要刪除或變更這行文字以及這行文字以上的部份。-->
 
<!--請注意:請在這行文字底下進行編輯,請不要刪除或變更這行文字以及這行文字以上的部份。-->
'''家族治療'''是針對家中每個人所產生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問題,透過語言及成員之間互動等方式,改善家庭之不平衡關係,治療者在此時擔任的角色更為重要,依其需求擔任不同的角色,帶動家庭之中的氣氛協助他們解決產生的問題因素,探討其問題所在,許多的概念來自於其他研究領域包括生物學、生理學、控制論、社區心理衛生(Jay Haley,1971)
 
 
4 文獻引用格式及參考文獻格式不甚正確
 
英文文獻缺乏
 
表格可以用語法寫,就不要用圖貼
 
 
==家族治療階段==
 
(引用Michael P. Nichols,Richard C. Schwartz 著,2002,p159~p170)
 
*第一通電話:主要是獲得儘可能能得到的資料,安排家庭的成員進行諮商,聆聽對問題發生原因的描述,近而揣摩此次的臨床治療者是否有問題是無法在當下解決
 
*初次晤談:與家庭建立關係,電話溝通後需做一個暫時性的假設,聆聽每一位成員的意見,理解其家庭脈絡
 
*治療初期:界定問題主要的衝突來源,鼓勵成員看清自己所扮演的每一個角色,以其脫離其掌控力求每一位成員有能力求改變
 
*治療中期:協助家庭成員的自我表述,治療者鼓勵家中的成員交談互動扮演旁觀者的角色,適時介入鼓勵他們的談話之中促使談話過程順利,避免過於主導和控制,增加個人的責任感及成員之間的信賴
 
*結案:家族成員是否以解決此問題或者達到成效,改善所面臨的問題已達成結案的目的所在
 
==家族治療傳統學派==
 
===Bowen式家庭系統治療===
 
*理論:調節自己如何與他人產生關係情感,在情感及思考上做分化,因此分化程度傳承在每一代之間的類基因模式,取得情感及思考之間的平衡,可以做出理性的回應,不至於情感混亂,情感上的重要關係,也易受到周遭人的影響,(Bowen,1666,1978)
 
家庭生命週期階段(Duvall,1957,p211~p212)
 
[[圖像:family life cycle.gif]]
 
*目標:減輕焦慮,強化自己在家庭系統的改變,營造可以讓自我生長的環境,認為問題是在系統而非個人,經由改變與其他人的關係,達到所要達成的目的,想要造成個人的改變須針對特定細節做清楚描述(cf.,Ford&Urban,1963)
 
*技巧:讓人沉澱下來,減輕因為反應所產生的焦慮,衡量個人在人際關係之間所參與的角色
 
 
===經驗性家族治療===
 
*理論:認為提供治療家庭有用的體驗
 
*目標:成長不是穩定性減輕症狀,擴增生活經驗降低依賴性,個人成長需要藉著家庭的整合來完成
 
*技巧:認為只有人的因素,沒有所謂的技巧,所以治療者的人格特質對其影響很大例如:治療者具有活力,其他家庭成員也會受到其治療者的特質影響,而變的有活力。另一種技巧為角色扮演,鼓勵他們想像在一個情境當中,去了解其應對問題時該如何,怎麼解決此問題,融入其角色當中,感受當時的情緒(Kempler,1968)
 
 
===心理分析家族治療===
 
*理論:認知和解讀潛意識衝動,發現基本需求及恐懼,為何不能以成熟的方式與他人產生互動關係
 
*目標:將家庭成員從潛意識限制中釋放,視他人為個人開展彼此關係,不會使個人遠離家庭,而是聚集家中成員協助如何展開獨立性,改變目標行為(Skynner,1981)
 
*技巧:聆聽、同理心、詮釋、維持中立性,進行晤談時,治療者表達同理態度,同理他們的感受,讓他們能夠開啟心防,與你侃侃而談,患者若是表現出抗拒時才加以詮釋,也須顧及到患者間的立場,治療者保持中立角色
 
 
===結構性家族治療===
 
*理論:協助修正家庭功能,讓家庭成員都能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清楚的結構,使家庭成員間互動變的有次序,認為治療工作啟動已具有的解決問題能力(simon,1995)
 
*目標:進行結構性改變,預設家庭具有解決問題的的能力,且應受尊重,治療者協助修正家庭功能,讓成員間維持互相扶持的狀態,父母此時應擔任主導者,引領小孩子進行,並不是與小孩子們平等,治療者協助父母成為一個有效的系統發揮功能
 
*技巧:治療者此時必須發掘和創造不一樣的家庭互動,不能夠忽略特定背景脈絡,治療者要能叫出家庭每個人的名字,成員不是患者的組合,他們也會覺得愧疚及焦慮,立場為抗拒不是合作,首先要解除他們的負面態度,待家族成員都傳達出接纳及理解態度,才能達到目標,聆聽每一位成員所表達的想法
 
 
===認知行為家族治療===
 
*理論:根本態度的改變,促使行為改變,動機和刺激的呈現
 
*目標:改變特定的行為模式,著重於人際關係的建立而非個人的關係而已,會以各家庭的狀況訂做一套療法,以特別的設計技巧處理,取代良好行為,減少惡行增加善行,著眼於人際關係而不是以某人為中心,教導有效的溝通及問題解決技巧
 
*技巧:假設問題在整個家庭,簡單的方法和策略卻成了治療者本身的缺點,普遍使用操作制約法,幾乎不治療整個家庭,而是以個人為中心為治療,未能將整個家庭納入治療
 
 
==結語==
 
家族治療是一種深入了解其家族之間問題的治療方式,但也有其缺點的所在,並不是每一個都可以深入的理解之中,靠的是治療者及家族成員之間的協助過程來完成,找出適合的治療方式
 
==參考文獻==
 
Michael P. Nichols,Richard C. Schwartz 著 (2002)。家族治療概論FAMILY THERAPY;Concepts and Methods 。 洪葉文化
 
 
Michael P. Nichols,Richard C. Schwartz 著 (2002)。家族治療的理論與方法FAMILY THERAPY;Concepts and Methods 。 洪葉文化
 
 
薩爾瓦多.米紐慶(Salvador Minuchin)、李維榕(Wai-Yung Lee)、喬治.賽門(George M. Simon) 著 (2003)。學習家族治療Mastering Family Therapy : Journeys of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 心靈工坊文化
 
 
Suzanne Midori Hanna.Joseph H. Brown 著 (民88)。家族治療實務:不同模式中重要元素的整合 The Practice of Family Therapy 。 五南
 
 
Thorana S. Nelson& Terry S. Trepper 著 (1999)。101種家族治療技巧101 Interventions in family Therapy 。 心理出版社
 
 
Griffin W. A.(1993). Family therapy: Fundamentals & theory and practice.
 

於 2013年10月20日 (日) 14:56 的修訂

此條目尚有其他的版本,請參考「歷史」之2007/12/9, 2008/1/8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