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配偶"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台灣跨國婚姻家庭的特質)
(台灣跨國婚姻家庭的特質)
行 11: 行 11:
 
*臺居住地區以邊陲地區為主
 
*臺居住地區以邊陲地區為主
 
*蜜月期→文化震憾期→調整期→熟練階段
 
*蜜月期→文化震憾期→調整期→熟練階段
*家庭社經地位較低
+
 
*跨國文化適應困難
+
  壹、前言
+
 
+
台灣社會經過教育多年來的努力,國民義務教育普及率根據內政部統計已達百分之99.9。但最近二十年來因社會繁榮與變遷,在全球化人口快速移動風潮之下,台灣已成為東南亞女性爭相移民定居的天堂。然這些透過婚姻管道移入的女性,因文化差異而成為台灣社會新興的文盲族。這些外籍新娘,改變了台灣傳統的家庭結構,這十年來人口正快速增加,她們身負傳宗接代的重責大任,成為教養台灣未來主人翁的龐大族群,這群外國媽媽因背景特殊,親職教養的能力,是令人關注的。加以目前台灣社會民眾普遍對外籍新娘存有較多的負面看法,更影響她們對這個社會的心理適應。根據內政部資料,這一、二年外籍子女入學人數已漸趨高峰,據教育部九十二年底調查報告,目前就讀於國小的總人數約有二萬六千人人,其中以桃園縣約四千三百多人、台北縣四千一百多人、屏東縣二千六百多人、台北市二千二百多人為最多。這個在國小校園裡龐大的新族群,他們的學校生活適應狀況如何,是目前教育單位的學者專家們十分關心的。加上媒體時常有關於外籍新娘的負面報導,似乎早已把這個族群標籤化、污名化了。然而事實的真象如何?是否具有普遍性?或是因為城鄉地域的差異呢?我們台灣社會究竟怎樣對待她們,她們在跨國婚姻的適應上是否得到支持與協助呢?更重要的是,這些外籍配偶子女是否得到良好的照顧與教養,將關係著台灣未來在國際間的競爭力。
+
 
+
跨國婚姻是全球化的趨勢、在美國、日本、和歐洲多國等較高度開發的國家,政府對跨國婚姻家庭的協助政策,值得我們參考和學習。筆者閱讀相關的理論和國內外實徵性研究之後,對於認知層面的視野更多元寬廣,情感層面則更能關懷和支持,在行動面則更積極尋求能夠協助的管道。
+
 
+
筆者在國小從事輔導工作二十多年,從接觸個案的經驗中,深感家庭教育對孩童身心發展的重要影響。家庭資源的不足,常是造成學生適應問題的主因。因任教學區是外籍新娘比例很高的區域,外籍配偶子女比例正逐年迅速攀升,這些學生的適應狀況如何,原因又是如何呢?筆者希望透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導師,能夠得到較客觀性的了解。
+
 
+
因為承辦業務的關係,知道教育部目前正在關注校園裡的新興族群「大陸及外籍配偶家庭的子女」們,又有人稱為「新台灣之子」的這些跨國婚姻家庭的學生們。從桃園縣政府教育局九十二學年度的調查統計資料表顯示,忠貞國小和富台國小這個學區,是本縣外籍配偶子女人數最多的學區。常從報紙和媒體新聞看到關於外籍新娘的婚姻仲介廣告或是外籍新娘遭受家暴等報導,對於台灣社會近十年來為何會形成這股迎娶外籍新娘的風潮,讓我興起了想要進一步了解的興趣。本校的外籍配偶子女數即將破百,這群孩子們的學校生活適應情形如何呢,是我關心的主要對象。因此,這二年來也閱讀了許多關於這個議題的研究資料,並陸續參與教育部許多場次的相關研習,筆者也把在本校所接觸的第一線資料提供給相關單位,希望能真正幫助台灣社會這個日益增加的弱勢族群。
+
 
+
貳、蒐集資料
+
 
+
一、媒體效應---從幾則社會新聞現象談起
+
 
+
以下是一些這二年來關於外籍新娘這個族群的社會新聞,例如:七旬老翁,十年娶四個外籍新娘;外籍新娘仲介業者,明知透過網站拍賣是違法,但還是不斷更換密碼違法進行;外籍人士就醫困擾,醫病溝通困難 ;外籍媽媽不識字,教育子女問題大 ;越南新娘被丈夫和前妻虐待,皮包骨奄奄一息,棄置於垃圾車旁;外籍新娘菲籍新娘慘死,婆婆同居人下毒手; 沒健保,外籍新娘三年不敢看醫生 ;柬埔寨新娘詐婚,半年後捲款落跑 ;外籍新娘悲歌, 丈夫跑路遭逼債 ;偏遠小學,學童母親多為外籍新娘;娶外籍新娘,十大傑出青年黃乃輝憂女兒語言障礙;
+
 
+
看了以上多則新聞,不免令人憂心忡忡,這些跨國婚姻家庭中因語言障礙、文化差異、買賣婚姻所潛藏的夫妻相處、婆媳相處、子女教育、醫療保健等種種問題,似乎隨時都引爆在社會的許多角落且格外令人注意。筆者因為辦理外籍配偶家庭的生活適應班和識字班,這一年來也接觸了許多外籍新娘,對於她們選擇離鄉背井嫁給台灣郎,除了敬佩她們的勇氣外,也心疼她們要面對的生活困境。我們要反思的是,在媒體主導的社會中,這些負面印象是否被誇大且重複的刻印在一般社會大眾的印象中?我們在潛意識中又是如何看待每一位外籍新娘呢?我們的社會提供給她們怎樣的環境呢?
+
 
+
二、「外籍配偶」和「新台灣之子」現況調查
+
 
+
(一)做「新臺灣媳婦」的動機
+
 
+
根據張鈺珮(民92)和劉秀燕(民92)的研究結果發現:外籍新娘來台的主要動機是經濟因素;其次是可以減少家庭負擔,改善家庭生活。越南新娘來台前對於異國婚姻充滿期待與憧憬,她們在原鄉大多是面臨生活困苦、經濟匱乏的處境,因此希望能夠藉由本身的婚姻以改善家庭經濟生活;而家中經濟狀況較好的家長,因為考慮到兩地生活品質的差異,亦希望自己的女兒嫁到台灣。不只有越南女子本身憧憬嫁來台灣,其家人也一起編織跨國婚姻的夢想。
+
 
+
(二)人數與分佈情行
+
 
+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指出,到92年12月中旬,外籍配偶總數多達287509人,其中,中國大陸與港澳地區的配偶占了183778人,而東南亞地區則高達103281人。
+
 
+
再從小一新生就學人數結構分析,87年學年度小一新生有271450人,其中,外籍配偶的子女占了13940人,比率為5.12%。但到92學年度,小一新生就學人數下降為247530人,然而外籍配偶的子女卻增為30833人,比率更竄升到12.46%。換言之,每8名小一新生,就有1人是外籍配偶家庭的子女。
+
 
+
(三)較低的社經背景
+
 
+
又根據統計,外籍配偶普遍教育程度偏低,國中以下學歷者佔41﹪,年紀也都很輕,24歲以下者佔72.2﹪(內政部,2003)。因此,台灣男子和東南亞女子所共同組成的跨國婚姻家庭,不僅須與其他家庭一樣面對婚姻調適、子女生養等問題,更需要面對跨文化適應所帶來如風俗民情、生活價值觀差異和語言溝通隔閡等衝擊。然而,這類跨國婚姻因為許多是屬於買賣式的性質,容易因為丈夫和家人(婆婆)的歧視或是遭遇到婚姻暴力而使原本的憧憬、夢想幻滅。但為了現實生活的考量,即便是遭遇不幸的婚姻生活,她們多半仍選擇繼續留在台灣謀生存,因此需要政府及社會公益團體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協助。
+
 
+
(四)引進「外籍新娘」產生的問題與影響
+
 
+
外籍新娘在台灣同時提供兩種「生產力」--家庭勞務以及傳宗接代。新娘年齡普遍較台灣新郎小一輪,來台後大多從事無償的家庭勞務,平均結婚後半年就懷孕。
+
 
+
1、正面的影響
+
 
+
解決台灣的社會問題,擴張男性擇偶的空間,提供新的廉價勞動力,確保從事勞力産業工作、邊陲地區(農、漁村)男性再生產的機制,並為地方注入多元文化。
+
 
+
+
 
+
2、負面的影響
+
 
+
騙婚、逃婚問題層出不窮,對婚姻認知的落差、年齡的差距、語言的隔閡、風俗文化、飲食習慣的差異等,造成個人生活適應問題及家庭衝突。
+
 
+
根據調查指出,外籍新娘的教育程度大多分布在初中,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包括語言、生活學習、人格形成等發展會因母親的適應狀況而有所延誤。
+
 
+
外籍配偶對台灣後代子孫的教育著實背負著重大的責任。是故外籍配偶問題已不只是異國婚姻的適應問題,外籍新娘本身、及其生育的子女,在在衝擊國內的人口結構、兒童教育、以及語言文化等等問題。
+
 
+
(五)台灣跨國婚姻家庭的特質
+
 
+
根據國內文獻,可以發現台灣迎娶東南亞外籍配偶之家庭比較容易產生下列特質:
+
 
+
 
===1、家庭社經地位較低===
 
===1、家庭社經地位較低===
  

於 2006年11月25日 (六) 15:58 的修訂

外籍配偶之定義

外籍配偶之定義係以中華民國國民與非屬本國籍之對象具有婚姻關係稱之。外籍配偶進入本國國度,應將其視為我國之國民,除給予生活上的適應外,更應充分暢通其教育學習體系,更提出以外籍新娘為主教育學習體系政策規劃。(劉金山,2004)


台灣跨國婚姻家庭的特質

  • 女性人數多於男性
  • 老夫少妻
  • 臺灣男性的社經地位偏低
  • 外籍配偶的學歷偏低,然有女高於男的現象
  • 籍配偶原居住地分佈以東南亞地區為最高
  • 臺居住地區以邊陲地區為主
  • 蜜月期→文化震憾期→調整期→熟練階段

 

1、家庭社經地位較低

調查報告顯示:娶「外籍新娘」的台灣男子,多居於農村或邊陲地帶,其職業大多為工農階級,學歷大多國中畢業,職業多集中在工人、司機、自營商(攤販)與農民,他們大多為中低社經地位者。(林璣萍,民92;劉秀燕,民92)

2、跨國文化適應困難

導致跨國文化適應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二:

(1)語言障礙

外籍配偶,常因不會講國語及閩南語,與先生無法做有效的溝通,導致許多婚姻問題,甚至婚姻破裂;語言不通將影響遷移者的人格,無形中會變得較內向或自卑。溝通上的障礙,容易被人排斥,嚴重影響人際關係。

(2)文化差異

在跨國婚姻中,不僅要面對新的家庭組合,更要面對雙方文化的差異。不同文化的婚姻觀、夫妻、婆媳相處模式、子女教養方式等也會影響跨國婚姻家庭的生活適應。目前雖然外籍配偶的識字班和生活適應班已如火如荼地在各縣市開辦,但為數不少的外籍配偶受限於夫家的反對,或因為懷孕、生子、育子需求,而不得外出學習或必須輟學在家育兒,故推展效果有限,也延遲外籍配偶對中國文化及風俗習慣的融入,甚而影響外籍配偶婚姻家庭的和諧,及孩子教養的衝突與無力。

(3)子女生育教養問題

「傳宗接代」與「延續香火」是中國男人結婚的主要目的之一,尤其是迎娶東南亞外籍配偶之台灣男子。東南亞女子嫁到台灣後,幾乎都會被鼓勵、催促努力生育,甚至要到有兒子出生後才可以考慮節育問題,雖然她們的原鄉國文化不盡然認同「傳宗接代」和「重男輕女」的理念,但外籍配偶在「育兒」方面承受很大壓力。且外籍配偶雖被賦予生兒育女重責,但在教養上,明顯面臨文化差異、語言文字溝通的難處與衝突,尤其在較傳統之家庭,更難有自主權。

(4)社會歧視問題

迎娶東南亞女子之台灣男士通常無形中背負著在台灣討不到老婆,而須到東南亞娶妻之負面社會形象,及時刻擔心、防範外籍妻子離家不回的壓力;而外籍配偶除了面臨離鄉背井的孤立外,也可能須承受部分台灣人『非我族類』眼光和族群、階級與性別等多重的剝削,甚至遭受污名化。

學歷及社經背景低落下的教養難題

只有養育而有沒有教育

臺灣的男性娶大陸與外籍配偶主要是為了傳宗接待,而她們對於孩童之教育態度也多以滿足孩童需求為主,她們本身缺乏兒童發展的相關知識,想要獲得這方面的相關資訊,又因語言的隔閡,尤其東南亞外籍配偶不知如何尋求解決。此外,由於她們語言的問題亦導致無法教導孩童,而父親忙於工作或本身是身心障礙者,自我照顧都有困難,更遑論教育子女。

身心智能問題

外籍配偶的丈夫大多為社經地位較低,或患有身體殘障、心智障礙,家境較為貧困,缺少謀生能力的弱勢族群,以至於她們在尚不熟悉臺灣的生活環境、語言、風俗、習慣,身心均未獲得充分的調適,即已懷孕,不僅影響婦女與嬰兒的健康,且衍生出許多家庭與社會的問題(鄭雅雯,民八十九)。此外,許多研究也指出,外籍配偶的子女在身心發展上有遲緩的情形發生(周美珍,民九0)。對於她們而言,由於她們缺乏優生保健的觀念,懷孕時產檢的工作即無法落實,也更容易產生不健康的胎兒。

語言學習的障礙

外籍配偶因語言、文化隔閡引發子女教養問題,外籍配偶不會我們的國語本國籍的父親大都忙著工作,或是心智有問題,使得家裡的小孩在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缺乏正確的典範,學習也將較一般人要來的慢;而子女上學後,回家又無法與母親溝通,有問題求助無門,導致她們的子女在學習上更處於不利的地位。


當前外籍配偶之教育輔助措施及教育政策

  • 推廣生活適應輔導班
  • 研議強制外籍與大陸配偶接受國民補習教育之可行性
  • 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之成人基本教育研習班
  • 擴大宣導國民中、小學教師加強協助提升外籍與大陸配偶教養能力,促進其融入本國文化環境
  • 落實家庭教育法,辦理親職、子職、兩性、婚姻、倫理、家庭資源與管理等家庭教育事項
  • 國中、小補校、進修學校適用範圍擴及外籍配偶
  • 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成人基本教育師資研習及參考教材研發,並將教材上網資源分享,提升教學品質
  • 對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有發展遲緩者,提供早期療育服務
  • 將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教育輔助納入教育優先區計畫內容中;其所生子女較多區域優先補助增設幼稚園,並加強輔導其子女之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 劉金山(民93)。淺談外籍配偶教育學習體系政策之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