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6年12月1日 (五) 13:31 由 59.126.35.213 (對話)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團體定義

           團體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所組成的,他們:
             1、彼此互動
             2、相互依存
             3、自認他們自己也被其他成員認為屬於該團體
             4、遵守團體的共同規範並參與在相互連結的角色系統內
             5、彼此影響
             6、尋求團體的酬賞益處以及追求共同目標
                Johnson〈1991〉
          
4
請移除標題,將定義的內容放到最上面
參考文獻格式不正確
部份段落沒有見到文獻引用,這樣有抄襲之嫌,請在文內使用他人意見之處放上作者及年代(並頁碼)
版面不易閱讀,請看一下編輯手冊

團體的意義

            人不能離開群體獨自生活,甚至是生存,因為人是群居性的動物,人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中,就已開始家庭
         式的團體生活,從小與家人相處及被呵護,長大到了學校與同學間有了互動,便已經開始體會到,除了我本人之
         外,還有別人的存在,這時也會感覺、體會到團體的存在,從嬰兒期到青少年,他們的思想、認知、觀念、行為
         及態度上,也會身受同學團體間的影響,到了成年人時,他們的生活模式及價值觀,會受社會上不同類型團體的
         影響,在人的成長中,不同的階段,都需要有不同的團體來支持,尤其當人們遇到困難不知所措,團體這時可以 
         好好發揮幫助人的功能,也因如此,個人與團體是隨時相互依存、牽絆著、互動著。
         團體可以分為正式與非正式兩種:
         正式團體是指在組織結構的定義下,有明確工作的指派之工作團體。
         非正式團體是指無正式結構也無組織決定的連結關係,在工作環境下自然行成,基於社交之類的活動接觸,因需
         求而結合的團體。
         一般學者專家界定團體時所注重的特性舉出六項:
         1.團體成員的了解與認識
         2.動機與需求的滿意
         3.團體目標
         4.團體組織
         5.團體成員的互賴
         6.互動

團體的功能與限度

   〈一〉團體功能:
         1.抒發成員的情緒
           當成員能被其他成員全然接納時,他便能很自由的公開發表及表達他的情緒、經驗、感受和想法、這對成員焦
           慮的減低與目標的達成有相當大的幫助。
         2.團體凝聚力
           由於成員間相互的接納、尊重與協助,會因而形成一股強大的團體吸引力,進而衍生出對團體強力的歸屬感與
           認同感,且會以能成為團體的一員引以為榮。
         3.彼此提攜,相互成長
           透過成員間相互的支持和保證,讓成員不會有無法抵抗或害怕的感覺,反而更有信心去接受新的思想挑戰,並
           徹底去嚐試和冒險,去做一些新的行為表現,以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生活。
         4.了解問體的普遍性
           透過團體成員經驗的分享和討論,結果會發現其實大家所面臨的問題或困難都很類似,甚至相同,有所謂的普
           遍共同性,而不會讓自己覺得孤獨無依的感覺。
         5.樂觀進取,常懷抱希望
           團體成員在團體過程中,經由彼此的鼓勵,常充滿希望,保持信心,朝既定的目標勇往直前。
         6.在團體過程中,從別人身上所得到的觀察,加上自己的反省,以及別人給你的回饋中,讓成員對自己的思想、
           觀念和行為,有更深入的自我了解和自我覺知,可作為自我改進的參考依據。
    〈二〉團體的限度:
         1.團體一致性的壓力形成
           團體因著重共同目標的追尋,相當要求團體的一致性,當成員有不同意或異樣的行為表現時,往往會被視為異
           類而排拒,在團體之外這種的一致性,會給成員帶來相當程度的壓力,也會因此抑制了個人自由表達思想和意
           見的機會。
          2.過度自我坦露的困擾
           團體過程中往往會鼓勵成員適度的開放自己,與其他成員彼此交換經驗分享感受,但是過度的自我坦露或過份
           的情緒宣洩,對某些成員來說會容易受傷害的,因為可能會觸及當事人的傷心處,或者事後當事人會後悔接露
           的太深讓別人知道的太多。
          3.人多口雜解決問題時耗時費力
           團體工作時因須尊重多數人的意見,多方考慮事情的各種因素,因此在解決問題時,往往耗時費力,尤其是在
           探討比較專業性方面的問體時,團體討論的方式便不甚實際。
          4.過度保護團體成員或成員過度依賴團體
           個人在團體中的那份安全感覺,往往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誤的印象,那就是躲在團體中的感覺真好,團體會成為
           成員擋風避雨的港口,而讓成員忘記了,他對團體也應負有共同參與積極經營的責任。

團體的特性

  一、 背景
      每個團體大都擁有足以影響團體行為的歷史背景,因此當新團體成立時,都要花點心力去促使成員相互熟識,了解
  團體的主要目標,並建立可行的活動方式,團體聚會的次數多了以後,成員彼此認識的慾望更殷切,對需求的滿足更熱
  衷,對團體進行的方式也更熟悉,但這時也可能發展出足以干擾團體效能的一些習性,如:辯論、小圈圈或讓費時間等
  成員在加入團體的初期,多少對團體抱著一些期望,之後他們或者對團體聚會會有清楚的概念,或這對團體即將發生的
  一些事感到迷茫或困擾,他們可能渴望著團體聚會的來臨,也可能很擔心,他們深深的關切著團體,也可能表現出冷漠
  的態度,在某些情形下,團體行動自由的界限,往往被限定在團體所塑造出來的基本條件之中,也許根本沒有界限的存
  在,成員可以毫無拘束的進出團體。
  二、 參與的型態 
      在任何時間裡,每一個團體都會呈現一些特殊的參與型態,例如:它可能由團體領導者的成員進行單項的溝通,也可
  能是領導者對成員說話,成員做反應的雙向溝通,或者是全體成員對成員,或對團體做多向的溝通,一個團體的溝通型態
  很可能自始至終都很一致,也可能時時刻刻都在改變著,至於那一種參與型態是最好?這取決於團體情境的需要,然而就
  整體而言,許多研究顯示,團體中成員參與愈廣泛,則參與的興趣也就愈高。
   三、溝通
      從溝通的性質可以看出成員彼此了解的程度,例如:他們如何清楚地溝通他們的觀念、價值觀和感受,如果團體中
  某些成員習慣於使用特殊的用語,這可能說明這團體的發言情況很踴躍,有時一個團體會發展出屬於他們的特殊字彙、
  習慣語或笑話,這些對於新團員和外人是難以了解的,成員的非語言溝通也十分重要,值得進一步去了解,ㄧ個人的身
  體、姿勢、臉部表情、神態,都表明其內在的思想和感受。
  四、 氣氛
      雖然氣氛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他卻很容易被感受到,團體氣氛指的是團體的社交氣氛。
      它具有兩種相對立的特質:
      1.溫暖、友善、放鬆的、不拘束的、寬大的、自由自在的。
      2.冷淡、敵對、緊張、嚴肅、控制等。
      團體氣氛影響團體成員的感受,並且左右了成員的自發参與程度。
      
  五、 規範
      每ㄧ個團體遲早都會發展出一些倫理規範,或樹立一套適用的、可以接受的行為規範,例如那些主題可以討論,那
  些是被禁止,成員如何開放地表達他們的感受,成員義務服務的可能性,發言的長短與次數,討論中斷是否被允許等,
  有時團體規範經常是隱蔽的而非公開的,因此有些曾經参加過不同團體的新成員,可能ㄧ時難以理解並適應新團體的規
  範,事實上ㄧ個團體也可能爲它已存在的規範而困擾著,這些很可能導致團體中出現更多的困窘、煩躁和缺乏動力等現
  象。
  六、 團體程序
       所有的團體都需要某種方式的工作程序,並藉此完成團體目標,在非正式團體中經常使用較不嚴謹的團體程序,團
   體程序的選擇,對團體生活的某些方面,具有直接的影響效果,如氣氛、参與型態,選擇適合某情境和工作的團體程序
   需要某些程度的彈性和因應的措施。 
  七、 目標
       所有的團體都有特定的目標,有些目標是長期性的,有些目標是短期的,有的甚至是立即性的,在一般情況下這些
   目標被界定的很清楚、很具體和大眾化,但有時候它可能是籠統的、一般性的,或是模糊不清的,成員也許能真正了解
   目標的意義,並想努力達成目標,但也可能只是附隨目標而已,因為團體目標對團體最後的成效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團體的瞬變性

參考文獻

【團體動力學】潘正德編著〈1999〉 台北心理出版社

【團體動力學群體動力的理論、實務與研究】李郁文著〈2001〉台北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社會工作概論理論與實務】萬育維編著〈2005〉台北雙葉出版社

【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林萬億主編〈2002〉台北五南

【團體工作實務】許臨高‧莫黎黎譯者〈2000〉台北雙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