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同理心的層次''')
('''同理心的層次''')
行 78: 行 78:
 
同理心是個基本但卻複雜的技巧,相關的研究量表曾將同理心由低層次到高層次作清楚的區分,Carkhuff將同理心區分為九個層次,Hammond、Hepworth和Smith則將這九個層次簡化為五個層次。(引自-劉曉春  民89年7月 P166) 
 
同理心是個基本但卻複雜的技巧,相關的研究量表曾將同理心由低層次到高層次作清楚的區分,Carkhuff將同理心區分為九個層次,Hammond、Hepworth和Smith則將這九個層次簡化為五個層次。(引自-劉曉春  民89年7月 P166) 
  
(一).最低層次的同理回應
+
(一).最低層次的同理:
  
(二).以低層次的同理回應
+
(二).以低層次的同理:
  
(三).中度的同理回應
+
(三).中度的同理:
  
(四).中高層次的同理回應
+
(四).中高層次的同理:
  
(五).高層次的同理回應:「高層次同理心」技術是諮商員針對來談者在所敘述的內容中,有隱含、說了一半或暗示的部份,即來談者真正的問題與感受,從檯面下帶到檯面上,更充分、深入的去探索,刺激來談者以新的觀點來思考自己及其所處環境的關係,使其得到新的頓悟。(引自-黃惠惠 民80 P98)
+
(五).高層次的同理:「高層次同理心」技術是諮商員針對來談者在所敘述的內容中,有隱含、說了一半或暗示的部份,即來談者真正的問題與感受,從檯面下帶到檯面上,更充分、深入的去探索,刺激來談者以新的觀點來思考自己及其所處環境的關係,使其得到新的頓悟。(引自-黃惠惠 民80 P98)
  
 
== '''結論''' ==
 
== '''結論''' ==

於 2006年12月3日 (日) 10:53 的修訂

4

定義需要精簡,其餘的內容可以往下移
架構需要改進,「同理心的層次」可以為大標題,多敘述些,「情緒管理」則與同理心無關
部份文獻引用格式不正確
部份段落沒有見到文獻引用,這樣有抄襲之嫌,請在文內使用他人意見之處放上作者及年代(並頁碼)

同理心[1]又稱為同感或同感心,是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在一九五七年首先提出,並將它與無條件的正向關懷和一致性三者同被認為是建立助人關係的重要條件,雖然近年社會工作對助人關係的條件有不同的說法,但同理心一直都豪無疑問的被重視為是建立有效助人關係的主要條件。同理心是指助人者能正確了解案主、敏銳覺察案主內在感受,並將這些暸解以符合案主當時感受的語言傳遞給案主。 Truax和Carkhuff強調,同理心使助人者有能力正確暸解案主的感受,了解案主感受所包含的意義,並將助人者的體認傳達給案主,因此能有效促進案主對自己問題和情緒的瞭解,並達到更深的自我察覺和認識。 同理心不僅是察覺案主當時表現出來的情緒,透過社會工作員和案主持續分享和探索的過程,亦能瞭解案主在表象情緒下的真實情緒,並發現案主情緒和行為的個人化意義。(引自-蔡漢賢 民89年7月 P166)


「同理心」技術的目標

一.使用時機

1.諮商開始階段

2.諮商過程中的所有時候

3.諮商員想增加來談者的安全感時

4.諮商員想疏導來談者情緒時

5.諮商員想強化來談者自我察覺與接納時

二.目的

1.建立良好的諮商關係,潤滑溝通

2.正確了解當事人

3.提供支持,鼓勵當事人繼續說下去

4.表達諮商員對當事人主觀世界的尊重

5.釐清來談者的自我概意

6.為下一階段的諮商目標鋪路

三.使用原則

1.第一部分是辨識(discriminate),深入當事人的主觀世界裡,以他的立場去了解他的感受與經驗;第二部份是溝通(communicate)[2],把所了解到的說出來,讓當事人知道諮商員與他同在,並透過諮商員的表達,增加當事人對自己的了解。(引自-張德聰、黃正旭、黃素菲[民90]P76)

2.同理心可分為初層次同理心(primary level of empathy)和高層次同理心(advanced level of empathy)[3]兩個不同層次,前者是諮商員就當事人明顯表達的意思及感受做表達;後者是諮商員針對當事人隱藏的、暗示的,或模糊的意思深入了解並且把了解到的說出來,分析與整理當事人提供的資料,提供另一個看事情的參考架構。(引自-張德聰、黃正旭、黃素菲[民90]P76)


3.同理心在諮商歷程中無時不在使用,諮商員再表達同理時可以有四各不同的焦點:同理當事人的內容,即把握當事人所陳述的事實,並加以反映;同理當事人的感受,即把握當事人的情緒;同理當事人的理由,即把握當世人敘述的原因與動機;同理當事人的意義,即把握當事人敘述的含意。(引自-張德聰、黃正旭、黃素菲[民90]P76)


4.常用的初層次同理心之口語表達,包括:

  • 同理當事人的內容:你剛剛說的是......;你是說......
  • 同理當事人的感受:你覺得......;你感到......
  • 同理當事人的理由:你覺得......因為......;因為......所以你認為......
  • 同理當事人的意義:你的意思是......;你認為......

四.注意事項

1.避免假裝了解

2.避免鸚鵡學語式的模仿當事人

3.避免讓當事人漫談

4.避免會談一直停留在探索階段

5.同理心的反應不可過分沉長

6.避免以問問題、解釋、忠告等來代替同理心

7.注意所用的語彙要與當事人的文化背景相配合

8.非口語必須與口語一致地表達出同理的態度

同理心的層次

同理心是個基本但卻複雜的技巧,相關的研究量表曾將同理心由低層次到高層次作清楚的區分,Carkhuff將同理心區分為九個層次,Hammond、Hepworth和Smith則將這九個層次簡化為五個層次。(引自-劉曉春 民89年7月 P166) 

(一).最低層次的同理:

(二).以低層次的同理:

(三).中度的同理:

(四).中高層次的同理:

(五).高層次的同理:「高層次同理心」技術是諮商員針對來談者在所敘述的內容中,有隱含、說了一半或暗示的部份,即來談者真正的問題與感受,從檯面下帶到檯面上,更充分、深入的去探索,刺激來談者以新的觀點來思考自己及其所處環境的關係,使其得到新的頓悟。(引自-黃惠惠 民80 P98)

結論

諮商員設身處地的對當事人產生一種「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鳴性了解,諮商員放棄自己的觀點或價值體系,而透過當事人的眼光去看外在世界的人、事、物及感受當事人的感覺,這是助人工作的基礎。

Carl Rogers說同理心是:「諮商員能夠正確了解當事人的主觀世界,並且能將這種了解的內涵傳達給來談者,察覺並經驗到當事人蘊涵著個人意義的世界,就「好像」是諮商員自己的世界,但是不失去這種「好像」,諮商員能了解當事人的主觀世界,但是不失去獨特的自我,諮商員不僅深入了解當事人,並且能夠自由的進出當事人的世界,將當事人自己都不清楚的經驗與感受,說出來傳達給他,這樣真正的改變就能夠發生」。

不論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同理性的了解有多深,都必須要把他傳達給對方,但是除了語言之外,其他的肢體訊息也能傳達同理性的了解,尤其是彼此關係深厚時,有時一個凝視,遞一杯水,或一個微笑也能傳達了解。身為諮商員,要能夠深入來談者的世界,徹底體驗來談者在問題情境中的掙扎與困惑,以及對脫困的渴求,才能運用各種訊息來妥善傳達來談者心底的聲音。

好的同理心不只是根據來談者眼前所說的話和非口語行為做反應,還必須考慮來談者所來自的環境背景和說化時的整體情境脈絡,例如一個常被父親責打的國三男生,翹家後又去打群架,被訓導處記過之後,被送到諮商中心,他說:「我不曉得我為什麼會打起來,我就是打了,事情就是這樣,反正被抓到了,記過就記過嘛!」這時諮商員的同理,不能只就來談者所說,還要反映來談者的整個背景,如「這好像不只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一件事,而是一種很倒楣的感覺」。(引自-黃素菲 民93年12月 P73) 社會工作者藉由同理心建立案主間的專業關係,並對案主的情緒和生命造成顯著的影響。 人與人之間衝突的來源,通常起於對彼此的誤解,或是一方態度咄咄逼人 ,或是一方拉不下臉來,或是情緒過於激動,或是過於執著己見…等。

簡單來說,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同樣時間、地點、事件,而當事人換成自己,也就是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他人。

人與人的關係沒有公式可言,只能以關心為出發點,為雙方都留下空間,設想他們所想要、所需求的東西,他們能做的事,及他們自己的生活。

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只是關心仍是不夠的!還需要「愛」!愛,是對於別人的處境感同身受。

有了同理心,我們將不再容易處處挑剔對方,抱怨、責怪、嘲笑、譏諷…便也大大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讚賞、鼓勵、諒解、相扶持。這樣一來,人與人的相處,便變得愉快、和諧囉!

但是---要做到將心比心、設身處地並不是那麼容易。真的要好好用心的去實踐才行,特別要注意的是:同理心的過程是“將你心換我心”,把自己當「當事人」,而不單單只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事情喔!

在衝突來臨前,如果能多用同理心,相信誤解將不再容易發生。因為你已經先緩和情緒,減去衝突發生的助燃物之一,而且“一個巴掌拍不響”,你不和對方生氣,對方也無從和你起衝突,彼此便可尋得和諧溝通的途徑了。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一.社會學辭典資料來源:社會工作辭典(第四版)

發行者: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總主編:蔡漢賢 民國八十九年七月

二.Dean H. Hepworth,Ronald H. Rooney,Jo Ann Larsen著

張宏哲等譯 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理論與技巧 民國八十八年 臺北 洪葉文化

三.諮商技術

編著者:張德聰、黃政旭、黃素菲  發行所:國立空中大學www.nou.edu.tw

中華民國九十年二月初版  ;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初版三刷

四.同理心的力量The Power of Empathy

作者:亞瑟.喬拉米卡利 凱薩琳.柯茜 譯者:陳豐偉 張家銘 臺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5(民94)

五.社會學辭典

戴維.賈里,茱莉亞.賈里著;周業謙,周光淦譯

初版:台北市 貓頭鷹出版;城邦文化發行1999(民88)

六.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

林萬億著 臺北:五南,2002[民91]

英文文獻:

一.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1997),Silver 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