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虐兒童在學校之適應狀況"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兒童受虐的高危險群)
行 29: 行 29:
 
*您認為目前學校之輔導工作面臨的困境為何?
 
*您認為目前學校之輔導工作面臨的困境為何?
  
=兒童受虐的高危險群=
+
=兒童疏忽受虐的高危險群=
 +
*兒童疏忽及虐待的發生,絕非單一的原因所造成的,兒童本身'父母狀況'家庭壓力,及社會環境中階層'結構及文化觀念等因素,都可能引發虐待的事件,例如:
  
 
=受虐兒童和父母的關係與家庭互動=
 
=受虐兒童和父母的關係與家庭互動=

於 2007年5月31日 (四) 04:31 的修訂

在傳媒便捷與流通的現代社會,偶而會看見有關兒童虐待或兒童疏忽的社會新聞。而兒童絕對不是家暴的導因,家庭暴力是令人無法想像的殘忍與傷害,當彼此支持、照顧,協助的親密關係,上演著權力與控制的變奏曲時,即使專業受過完整助人技巧訓練的社工人員與諮商人員亦深知處遇失功能的暴力家庭是最困難的專業挑戰。

孩子在家庭受害,在學校所有一切成就的可能大受影響。然而,老師雖非專業諮商治療人員,卻是學生生命中的領航員,協助學生學習與適應,建立自信及自我尊敬,及協助與學校同儕的相處。


 標題格式不對, 請參考如何寫出好條目。
「受虐兒童在學校之適應狀況」才是你要寫的重點,不是「受虐兒童之定義」、
不是「兒童虐待事件的種類」、不是「兒童虐待的原因」。
只在最後一段寫一些,是本末倒置的。
有訪問嗎?有的話先把訪問大綱放上來(把你們要問的問題寫出來)。
文不對題。你在談的不是「受虐兒童在學校之適應狀況」,而是「某個受虐兒童在學校環境中之個案分析」
你的題目應是概念式的,但你寫的卻是以單一個案切入,並不合適。
其實此案主因為有很多的特性,與其他受虐兒是共通的,所以看能不能依此去架構出一個概要,
描述大部份「受虐兒童在學校之適應狀況」。
上課時有說過,用問答集的方式呈現資料,並不高明。
我知道你們可能會沮喪,但是個案分析並不是書面報告的好方式。不過,卻是「口頭報告」的好方式。

訪談大綱

  • 當您知道他(她)是受虐兒童,您如何做適當的介入與保護?
  • 當您決定與家長晤談時,必需先做好哪些準備?
  • 輔導過程中您扮演的角色為何?
  • 您如何協助受虐兒童克服恐懼?
  • 您如何協助受創兒童的其他兄弟姊妹?
  • 輔導過程中讓您感到最棘手的是什麼問題?
  • 您如何幫助受虐兒童適應學校生活呢?
  • 您如何判斷結案時機呢?
  • 您用什麼方式追蹤輔導?時間需多長呢?
  • 您認為目前學校之輔導工作面臨的困境為何?

兒童疏忽受虐的高危險群

  • 兒童疏忽及虐待的發生,絕非單一的原因所造成的,兒童本身'父母狀況'家庭壓力,及社會環境中階層'結構及文化觀念等因素,都可能引發虐待的事件,例如:

受虐兒童和父母的關係與家庭互動

  • 受虐兒童和父母的關係上,由於父母的特殊性格和孩子的情況形成不滿意的互動關係,是造成兒虐的原因。例如多病的孩子需要較多的照顧和關愛,引起父母的不愉快或父母本身也要有一些需求沒有獲得時,就會導致對子女有疏忽或敵意的反應。配偶為了控制配偶直接攻擊他們,而將挫折轉向子女的不當對待。還有再家庭中的三角關係中,有三種不同的動力可能發生兒童虐待。

第一種是父母間有敵意,小孩成為代罪羔羊,因為父母不會直接攻擊對方,怕破壞彼此的關係。

第二種是夫妻有一方對子女的管教和愛與關心影響到對另依方的關注,故引發忌妒而去攻擊孩子,孩子被看成剝奪配偶的願望和所需的關愛。

第三種對孩子的虐待是對配偶之批評的一種反應。

因為這些關係無法滿足他們對愛的肯定的需求,無法得到配偶的支持, 因此也就無法提供有效的親職管教。

  • 總之,有限的親職因應能力、孩子有特別需要照顧的特殊性,加上家人的關係和環境的壓力,這種種原因的結合造成兒童的產生。當然如果能請人照顧孩子或父母照顧子女覺得有報賞,是較不會有暴力的;但這對經濟有困難的家庭是行不通的,如果有朋友或擴大家庭可以幫助,那就又是很大的不同。

對受虐兒童的援助與治療

  • 受創之後的孩子,身邊若能時常出現一些直得信賴的朋友、家人,來陪伴他們、關心他們,就能幫助孩子恢復生活的常軌。當孩子們可從這些關係裡得到安全感,朋友、親人的支持,無形之中也增添了許多的安全感。受創的兒童若能有類似遭遇的友伴、親屬。將是一項協助孩子們復原的重要資產。
  • 幫助受虐的孩子必須專心聆聽和詢問他們的需要,真誠地表現你的關懷,讓他們覺得最有幫助,而在幫助治療者要要抓住此瞬間,態度認真的告知:我知道你的恐懼及憤怒,但是我希望你知道,無論你何時需要我的幫助,我都會在這裡,雖然任何人都不希望回想那天的經歷,但是對受虐兒童而言,在療癒的過程中,適時地提醒和摘記當天的經歷,讓孩子回憶當初的經歷,也是具有療效得一種介入。
  • 對受虐兒的援助,如援助者不具有分辮受虐兒與其他兒童有何不同特徵的能力,就無法開始對受虐進行援助與治療,所以我們在對受虐兒童援助與治療過程中必須要多點關懷和支持,有了支持和心靈上的了解,也比較有安全感。
  • 而學校老師在輔導受虐兒童時應有的以下重要幾點:

1.提供安全環境及耐心傾聽 兒童出現煩亂不安是遭受虐待後的情緒正常表現,因此老師應提供常態的環境已減少他們心理的不安,而另外重要之角色為傾聽、並當一個可和孩子談話的人,但前提是必須提供一個孩子覺得舒服及安全談話的地方,並讓幼兒清楚那個專業人員可以協助他/她且準備好要聽他或她說話。

2.給予充足的時間 給予受虐兒童充足的時間,因為畢竟要孩子說出受虐或現在正在受的事實需要經過非常大勇氣,所以老師在處理的過程中,必然會重新憶起痛苦的經驗,而再度陷入困擾的情緒當中,而當兒童無法因應不斷出現困境時,若老師表現得讓兒童覺得你沒有足夠的時間傾聽,孩子就自然的又將事情壓抑下來,若讓他們知道你很願意聆聽他們的心情,這樣可幫助孩子能更放心的且更有勇氣的陳述事件。

3.責任通報  無論是在家暴法或是兒童福利法對於疑似個案的處置規定中,均要求相關的專業工作人員必須將個案情況向相關負責機關通報,而轉介的問題,老師負有轉介要求的責任,只要通報就可得到相關單位的協助及進入處理流程。老師應適切的在受虐兒家庭、學校與福利機構間扮演中介的角色與具備這方面的能力(江季璇,民91)。

  • 對疑似受虐兒之因應態度最常見之援助與治療方式,關心與孩子溝通及以遊戲情境方式來處理,由此可得知一般老師對於類似受虐案件時,會以孩子的角度去輔導,而利用以遊戲情境方式是最容易探測孩子內心深處的一種專業方式,有時不需要太多繁複的程序。
  • 學校是孩子生活中的主要場所之一,老師能以有效的之關心方式來協助孩子,則可減低孩子較負面的負面的情緒,再者,老師每天接觸兒童,孩子的行為變化是老師最容易發現的,因此,老師之態度對受虐兒童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老師認為只有專業人員才有足夠之能力與資格輔導學生的話,則往往使學生在最重要時刻失去了必要的協助與支持,固然,有些受虐創傷之兒童需要一些專業之協助,但在這過程中,仍需要透過老師與專業人員及相關單位提出,以進行轉介,使得受虐兒童獲得老師有效的協助與支持。

受虐兒童在學校之行為表現

  • 易攻擊、使用暴力、有說謊偷竊行為、或退縮、睡眠不穩、怕獨處、尿床、或逃學逃家、或過度順從討好、或自傷自殘。
  • 在情緒上:易怒、憤怒、羞愧、沮喪、矛盾、情緒起伏大、抱怨、焦慮、恐懼、不安、悲傷。
  • 在心理上:會自責、敏感、依賴、常感無助。


受虐兒童在學校之學習表現

  • 成績明顯退步、成績表現差。
  • 注意力、耐性不足。
  • 否定自己、認為我不好、我不能,容易放棄。



受虐兒童在學校之人際互動

  • 易產生孤獨、缺少朋友。
  • 不太容易和他人建立彼此信賴關係。
  • 對人有敵意、自我防衛強。


                                 

結語

  •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希望!養護、照顧不再只是父母親的責任,國家也相對負有間接的責任!倘若孩子不幸遭受虐待,其心裡之創傷不是短時間就能復原!對其將來之影響必然深重,是筆墨難以形容的!重視兒童保護與兒童權利之落實,是現今重要的兩大環節,這不僅是相關人員的工作,更是全國人民所應該去注重的!
  • 兒虐現象直接觸動我們潛在的依賴需求、威脅到最深層的安全感,也就難免會引發個人的情緒投射;將受虐孩童移置、施虐者繩之以法嚴然成為大快人心的回應策略,至於孩童及涉案家庭其後的遭遇責乏人關照。兒童福利法雖納入責任通報規定以表重視,卻不見家庭服務的資源配置。兒童虐待並非憑藉靜態、絕對標準可以界定的,他的成因錯綜複雜,施虐者是罪魁禍首,予以隔絕就可以了事的。我們相關立法除了將兒童虐待現象個體化外,也凸顯政府對支援家庭並非有任何承諾。

參考文獻

  • 天使再見風華__兒童創傷治療,Debra Whitimg Alexander/著,莊雅婷/譯,五南圖書出版
  • 兒童虐待/齋藤學著.國際村文庫書店有限公司,【民89】
  • 家庭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謝秀芬著,雙葉書廊,【民93】
  • 兒童虐待:現象檢視與問題反思/余漢儀著,巨流圖書公司,【民84】
  • 扶幼季刊/131期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