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暴婦女之處遇——以台中縣勵馨基金會為例"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23: 行 23:
 
*家庭暴力只出現在社會較低階層的家庭中。
 
*家庭暴力只出現在社會較低階層的家庭中。
 
*
 
*
*一般段到暴力的婦女都認為痛苦是暫時的,一定會有解決的方法。
+
*一般受到暴力的婦女都認為痛苦是暫時的,一定會有解決的方法。
 
*絕大多數受到暴力的婦女有被虐待的傾向。
 
*絕大多數受到暴力的婦女有被虐待的傾向。
 
*很多人都會問「為何她們不離開施虐者?」卻沒有人去問「為何施虐者不讓她離開?」。
 
*很多人都會問「為何她們不離開施虐者?」卻沒有人去問「為何施虐者不讓她離開?」。
 
受暴婦女往往礙於經濟因素、傳統的價值觀念、擔心失去孩子、缺乏家人支持、甚至施暴者的恐嚇威脅等原因,而難以離開施暴者。即便決心離開施暴者,也需克服重重困難,並經過長期時間的奮鬥,才能真正脫離虐待的關係。
 
受暴婦女往往礙於經濟因素、傳統的價值觀念、擔心失去孩子、缺乏家人支持、甚至施暴者的恐嚇威脅等原因,而難以離開施暴者。即便決心離開施暴者,也需克服重重困難,並經過長期時間的奮鬥,才能真正脫離虐待的關係。
*施虐者毆打小孩是父母對子女的愛表現。
+
*施虐者毆打小孩是父母對子女愛的表現。
*性生活就是夫妻之間應該盡的義務。
+
*性生活本來就是夫妻之間應該盡的義務。
 
*家庭是最安全的,家人一定不會傷害我的。
 
*家庭是最安全的,家人一定不會傷害我的。
 
*家庭暴力的真正原因是酗酒和濫用藥物。
 
*家庭暴力的真正原因是酗酒和濫用藥物。

於 2008年5月6日 (二) 00:04 的修訂

婚姻暴力,是強迫的行為模式,包括:身體、心理及性方面的虐待,虐待行為發生在已婚夫妻、同居男女、分居的男女或有親密關係的男女朋友間的暴力行為。

受暴婦女類型

受暴婦女特殊反應及人格特質

特殊反應

人格特質

  • 長期忍受痛苦和挫折。
  • 持久性的壓力、憂鬱、有身心症,同時有酗酒或服藥的症狀。
  • 傾向於經濟上和情緒上的依賴。
  • 相信痛苦是暫時性的,一定會有改善的方法。
  • 不確定自我的需求,把自我侷限在家庭或工作上。
  • 貶低自我認同及性別角色的能力。
  • 不實際的期望,期望丈夫有所改變。
  • 變成社會隔離狀態。
  • 將丈夫控制自己的舉動解釋成愛及關心。
  • 認為丈夫的暴力行為是因自己而起的,所以感到內疚。
  • 缺乏判斷生命危險處境的能力。
  • 高自殺傾向。

受暴婦女處遇流程

受暴婦女相關法令

婚姻暴力的迷思

  • 只有婦女才是婚姻暴力的受害者嗎?

錯,也有男性遭受配偶的虐待,只是女性遭受暴力的比例較男性高。

  • 家庭暴力只出現在社會較低階層的家庭中。
  • 一般受到暴力的婦女都認為痛苦是暫時的,一定會有解決的方法。
  • 絕大多數受到暴力的婦女有被虐待的傾向。
  • 很多人都會問「為何她們不離開施虐者?」卻沒有人去問「為何施虐者不讓她離開?」。

受暴婦女往往礙於經濟因素、傳統的價值觀念、擔心失去孩子、缺乏家人支持、甚至施暴者的恐嚇威脅等原因,而難以離開施暴者。即便決心離開施暴者,也需克服重重困難,並經過長期時間的奮鬥,才能真正脫離虐待的關係。

  • 施虐者毆打小孩是父母對子女愛的表現。
  • 性生活本來就是夫妻之間應該盡的義務。
  • 家庭是最安全的,家人一定不會傷害我的。
  • 家庭暴力的真正原因是酗酒和濫用藥物。

藥物或酒精可能促成暴力行為更加嚴重,但並非造成暴力的原因。事實上許多施暴者坦承即便是喝了酒,他的頭腦還是清醒的,然而他卻選擇使用暴力來達到控制的目的,「借酒裝瘋」僅是施暴者的一種藉口。

婚姻暴力對婦女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