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6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5 次修訂)
行 1: 行 1:
{{Version|2007/10/14|}}
+
'''傾聽'''(listening)是團體工作者能夠進入個別成員或是整個[[團體]]所傳達的語言和非語言行為,並且由其中發覺重複出現的主題,以及由其中不一致的現象,發現成員的疑惑或痛苦。(Kenneth E.Reid,1977)
<!--請注意:請在這行文字底下進行編輯,請不要刪除或變更這行文字以及這行文字以上的部份。-->
+
'''傾聽'''是一種用心且專注地聽別人說話,能真正了解到說的人想表達的意思,讓人感覺到自己被接納ˋ被尊重的溝通技巧。(鄭佩芬,2000年10月,p.170)
+
3 再看看書,還有沒有什麼重點沒講到。
+
==為什麼要傾聽?==
+
傾聽是建立與維繫良好關係的重要技巧之一,一個良好的傾聽者,會凝聚他人的注意,要是無法傾聽將會錯失一些重要訊息,讓溝通發生障礙。傾聽代表著承諾與尊重對方,一方面表示了解對方的感受,能以對方的立場來觀察事物,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尊重對方,例:社工人員需要有好的傾聽行為,這樣能讓案主知道願意幫助他,
+
讓他願意將內心的話表達出來。
+
==影響有效傾聽的因素==
+
===外在因素===
+
*訊息超載:資訊超再使得我們無法一字不漏的的專心傾聽。
+
*訊息複雜:聽力會因為訊息太複雜而不容易聽進去。
+
*噪音:使我們無法專心聽清楚訊息的內容。
+
===內在因素===
+
*心有旁騖:當思緒被占據後,我們無法用心和別人溝通,這時要「回到當下」,強迫自己專心於與人談話內容。我們的思緒容易受到認知情感/動機情境與他人等的影響而分心,所以要維持注意力,需要進行意志控制(volitional control),隨時提醒自己要專注於正在說話的人及其傳達的訊息。
+
*心懷成見:當我們有「未卜先知」、「耳邊風」、「先入為主」的成見時,就無法認真聽對方說話。
+
*推論:與人溝通時,我們的心智會對所接收到的訊息進行邏輯分析或判斷並設法予以意義詮釋,因此,僅就所知的訊息而非整體事實來進行推論時,對有效傾聽會造成危害。
+
*心智時間差:也就是分心,這種行為會使說話者不悅,認為聽者不專心,不願意繼續說,造成溝通中斷。
+
==傾聽的歷程==
+
===用心傾聽===
+
聽的第一步就是下定決心要用心。專注而投入的傾聽是以專心、參與的姿態、凝視的眼神,和表達對談話內容感興趣的溝通行為做為表現(Bolton,1986)。這是達到有效傾聽的第一步驟,也是傾聽過程的基礎。
+
===生理上接收訊息===
+
經由感覺器官接收外在的刺激,雖然接收訊息並不等於傾聽,但我們要傾聽時必須先接收到訊息。在溝通過程中傾聽包含接收對方所表達的口語內容與注意對方的非語言訊息(DeVito,1994)
+
===選擇和組織===
+
人通常會周遭事情作選擇性注意,這對傾聽會產生阻礙,所以在傾聽時要設法將此種阻礙降到最低。我們用來組織認知的基模,有助於我們了解如何回覆他人及創新意義。
+
===記憶===
+
將我們所接收、選擇及組織的訊息,停留在腦海中一段時間,我們所記憶的是我們以為自己所聽到的訊息,而不是一定是對方真正講過的話。
+
===闡釋與評估===
+
有效闡釋最重要的原則是「將心比心」,意即我們必須站在對方立場去解釋對方所說的話。評估是判斷說話者的意圖,除了解表面意義,還要深入去推測潛藏意義。
+
===反應===
+
表達出專注和興趣,不僅讓對方知道我們在意他所說的話還會讓說話者願意講出內心的意見與看法。
+
==傾聽的類型==
+
===有效傾聽===
+
*參與式傾聽:聽的人能夠融入溝通情境中,讓互動雙方對於溝通效能相對負責。
+
*同理式傾聽:聽者試著去體察並辨識對說者的感覺,並將這種感覺反映給對方。
+
*非評斷傾聽:以開放的態度來試圖了解跟接納對方的談話內容,這樣才能充分理解對方的訊息,並蒐集到完整的資料。
+
*深層式傾聽:我們不只要能聽懂別人說些什麼,還要能夠了解深層意義,甚至弦外之音。
+
===無效傾聽===
+
  
==傾聽的技巧==
+
4 文獻部份前後無法對應,嘗試著用自己的話說明
===生理專注===
+
Egan(1986)提出「SOLER」,來說明專注行為。
+
*S(Squarely)是指要面向對方:全神貫注在對方身上,面對的角度通常是45度左右,這樣既可面對又不讓彼此感到壓迫感。
+
*O(Open)是指採開放態度:把肩膀放下,兩手自然垂放,可以表達出接納及願意溝通的意願。
+
*L(Lean)是指身體上半部適當地向前傾:使對方感受到投入及興趣。
+
*E(Eye Contact)是指目光接觸:眼神適當注視對方,讓對方感受到關注、尊重。
+
*R(Relax)是指保持身體輕鬆自然:讓對方願意和自己相處,有助於維持良好關係。
+
===心理專注===
+
所謂心理專注即用心傾聽,讓對方願意表達內心的話。聽者用心思考,包括注意傾聽對方語言和非語言的訊息,並作適當簡短的反應,可使聽者感到被尊重、被了解。
+
===反映===
+
反映是指聽者用自己的方式將說話者所傳達的意思給予重新陳述,來驗證是否能了解說話者真正想表達的感受,其包含兩個部份,一是簡述語意,一是情感反映。
+
*簡述語意(paraphrase):聽者用自己的話,簡要複述說話者主要內容,不但可以表達聽者是否真正在傾聽,也掌握了說話者中的含意。可以幫助我們確認說話者的談話內容、意見與觀點。
+
*情感反映(reflecting of feeling):聽者用簡短而正確的話,表達出對說話者情緒及感覺的了解。
+
==結語==
+
  
 +
另,「soho世界同盟」並不是合宜的文獻
  
==參考文獻==
+
4
*鄭佩芬編著,揚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民89],《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
請移除標題,將定義的內容放到最上面
*Stewart L. Tubbs,Syliva Moss著,武文瑛等譯,蔡培村審閱,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4],《人際溝通》
+
原則上我們不用<nowiki> = = </nowiki>做標題,而是用<nowiki> == == </nowiki>做第一層的標題
*Julia T. Wood著,游梓翔、劉文英、廖婉如譯,雙葉書廊有限公司[民92],《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
也許可以將「目的」往前排
*Mckay/Davis/Fanning著,陽琬譯,桂冠圖書公司[民86],《人際溝通》
+
文獻引用格式不正確,自己沒看過的文章不能放上去,要寫你看到的資料來源
*張德銳、王淑俐等人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10月],《人際關係與溝通》─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
文獻引用及參考文獻要對應到
*胡愈寧、林美容、吳青蓉、張菁芬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94],《溝通與表達》
+
請嘗試著用自己的話說明這個概念,文字重覆太多會有抄襲的嫌疑
 +
 
 +
=='''目的'''==
 +
對一般人來說,'''傾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必須不加以自己的看法及觀點,無評價地聽案主說每一件事。目的分為以下三種(萬育維,1997):
 +
#有效的傾聽可以讓社工人員收集到評估和計畫的必要訊息。
 +
#讓案主感覺自在,減少緊張和焦慮,提高個人的安全感和希望。
 +
#專注的傾聽對增加案主的自我了解、自尊和問題解決能力有正面的影響。
 +
 
 +
=='''步驟'''==
 +
如何可以表達積極的'''傾聽''',Dan O'hair(1988)給了六點建議:
 +
*停止說話(stop talking)
 +
*聆聽重點(listen for ideas. for the point)
 +
*引發問題(ask the questions)
 +
*注意聆聽一些沒有預料的訊息(unexpected imformation)
 +
*在未完全聽懂對方想表達真正意見之前,不要急著與對方爭辯()
 +
*避免分心(avoid distractions)
 +
 
 +
=='''內容大綱'''==
 +
 
 +
身為社會工作者,'''傾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想要成為良好的傾聽者,不僅只用耳朵聆聽,也要運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案主的非口語行為,例如:肢體動作、眼神等等,為了能有效地傾聽,社工員必須排除自己的立場、理念以及個人經驗,想像自己是一張白紙,沒有評論地聆聽案主所說的每一件事情,並且以[[同理心]]對待案主,切記不要太快下結論或提出解決之道,雖然在有生命威脅的情況下,緊急介入是有其必要性,但在一般情況下,鼓勵案主多說一些,慢慢地透露自己的問題,社工員可給與案主支持,協助他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判斷或下結論前,最好能有仔細及完整的傾聽。如同Shulman所說:'''如果問題可以簡單解決的話,案主就不需要社工人員的幫忙了'''(萬育維,1997)。
 +
 
 +
好的傾聽者會藉由下列方式來表示他們「全身投入」(黃怡慧,1992):
 +
 
 +
*正面鼓勵性的態度
 +
*慇懃的坐姿(面對說話者)
 +
*表現舒適而不懈怠的樣子
 +
*點頭表示贊同
 +
*精神集中,避免慌張混亂
 +
*贊同談話者的感受
 +
*看起來像個傾聽者
 +
 
 +
 
 +
在傾聽的過程中,案主可能會有的行為及反應,以及社工員該如何避免的句型及問話方式,劉曉春、張意真(1997)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
 
 +
===重複出現的主題===
 +
 
 +
社會工作員必須要注意案主所述說的內容是否有出現重複的主題。當案主分享他們的經驗時,可能會重覆一些字眼、感受、表情與想法。
 +
 
 +
===不一致===
 +
有時候,社工員在專心的'''傾聽'''當中,可能會發現案主一些不一致語言或非語言的行為暗示。在案主的表達與行為之間,可能存在不一致的現象,然而社工員面對這種情形,應有許多不同的選擇,可以處理案主所說的話或行為,或者強調兩者之間的矛盾。
 +
 
 +
===非語言行為===
 +
在傾聽過程中,案主可能有一些非語言的暗示,例如:肢體語言,社會工作者可以透過'''傾聽'''來觀察案主的非語言行為,了解案主不同的反應,注意被表達的以及沒被表達到的分語言行為。
 +
 
 +
===「為什麼」問句===
 +
對一個實務工作者來說,為什麼這個詞是被用來蒐集資料。但對一個團體工作者而言,「為什麼」這個詞可能表示不贊成,或是帶有評價、審問的意味。
 +
 
 +
===概念查證===
 +
 
 +
目的是澄清與瞭解案主所想要表達的內容。意思是說,將對方所說的話,理解後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分段整理,再以自己的方式說出。加上自己的一些推理,並請對方加入自己的推論和做出回饋。
 +
 
 +
=='''技巧'''==
 +
如何成為一位良好的傾聽者,可以用以下幾點技巧增加傾聽的效果及建立良好的專業關係(soho世界同盟,2005.11.14):
 +
 
 +
*消除內、外在干擾:排除心理與環境等因素,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案主身上。
 +
*鼓勵案主主動說話:引導讓案主提出自身看法,主動說話。
 +
*觀察肢體語言:隨時注意案主肢體動作的改變。
 +
*傾聽者避免中途插話:仔細聆聽,確認案主表達完後,再給予回饋。
 +
*適度反應:重述案主說話內容,掌握說話重點。
 +
*聽清楚關鍵字、各項暗示:注意力集中,尋找關鍵點、具體與疑問。
 +
*回顧整理結論再表達:不要馬上做出回應,先思索一下再做出結論。
 +
 
 +
 
 +
=='''種類'''==
 +
*積極傾聽:專注聆聽,傳達與案主相同訊息。
 +
*消極聆聽:在於聆聽,不給予答覆。
 +
 
 +
===積極傾聽目的===
 +
*鼓勵案主說明
 +
*更了解模糊和疑惑的內容
 +
*向對方確認你瞭解他所傳達的訊息
 +
 
 +
===積極傾聽時機===
 +
*傾聽者空閒時
 +
*傾聽者主動關心
 +
*案主問題複雜需要回覆
 +
*傾聽者情緒自我控制穩定時
 +
(張英熙,無日期)
 +
 
 +
=='''結語'''==
 +
在日常生活中的「聽」與「'''傾聽'''」是不一樣的,社工員必須要去學習聆聽他人的心聲,本身也要用'''傾聽'''的技巧來協助成員溝通,那是一種自律行為的藝術。'''傾聽'''能表現對彼此的關心,讓對方覺得自己有價值,更因這一點注意裡面有真誠,有[[同理心]],沒有容易被打敗的沮喪,更沒有容易被挑起的情緒。
 +
 
 +
當我要求你傾聽時,並且你開始建議,而不是要求我做什麼。
 +
當我要求你傾聽時,開始站在我的立場,告訴我是什麼感覺。
 +
案主要求傾聽時,先靜候一分鐘沉澱自己心情。
 +
 
 +
=='''參考文獻'''==
 +
一、中文部分
 +
 
 +
*Diane Bone著。吳怡慧譯(1992)。'''怎樣傾聽-溝通的第一步'''。台北市:麥田。
 +
 
 +
*Kenneth E.Reid著,劉曉春、張意真譯(1997)。'''社會團體工作'''。台北市:揚智。
 +
 
 +
*張英熙n.d.[http://mail.tmue.edu.tw/~oliverys/classes/youngchild/listendoc.pdf 傾聽]取自,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
 
 +
*十種傾聽技巧(2005)。十種傾聽技巧。2012年07月07日,取自http://soho.icxo.com/htmlnews/2005/11/14/716456_0.htm
 +
 
 +
二、英文部分
 +
 
 +
*Linda Adams(2006.9)[http://www.gordontraining.com/pdf/wt-200609-we-all-need-people-who-will-listen.pdf 我們都需要聆聽者]取自,grodontraining international
 +
 
 +
{{Rank3}}

於 2012年7月7日 (六) 13:06 的最新修訂

傾聽(listening)是團體工作者能夠進入個別成員或是整個團體所傳達的語言和非語言行為,並且由其中發覺重複出現的主題,以及由其中不一致的現象,發現成員的疑惑或痛苦。(Kenneth E.Reid,1977)

4 文獻部份前後無法對應,嘗試著用自己的話說明
另,「soho世界同盟」並不是合宜的文獻
4
請移除標題,將定義的內容放到最上面
原則上我們不用 = = 做標題,而是用 == == 做第一層的標題
也許可以將「目的」往前排
文獻引用格式不正確,自己沒看過的文章不能放上去,要寫你看到的資料來源
文獻引用及參考文獻要對應到
請嘗試著用自己的話說明這個概念,文字重覆太多會有抄襲的嫌疑

目的

對一般人來說,傾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必須不加以自己的看法及觀點,無評價地聽案主說每一件事。目的分為以下三種(萬育維,1997):

  1. 有效的傾聽可以讓社工人員收集到評估和計畫的必要訊息。
  2. 讓案主感覺自在,減少緊張和焦慮,提高個人的安全感和希望。
  3. 專注的傾聽對增加案主的自我了解、自尊和問題解決能力有正面的影響。

步驟

如何可以表達積極的傾聽,Dan O'hair(1988)給了六點建議:

  • 停止說話(stop talking)
  • 聆聽重點(listen for ideas. for the point)
  • 引發問題(ask the questions)
  • 注意聆聽一些沒有預料的訊息(unexpected imformation)
  • 在未完全聽懂對方想表達真正意見之前,不要急著與對方爭辯()
  • 避免分心(avoid distractions)

內容大綱

身為社會工作者,傾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想要成為良好的傾聽者,不僅只用耳朵聆聽,也要運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案主的非口語行為,例如:肢體動作、眼神等等,為了能有效地傾聽,社工員必須排除自己的立場、理念以及個人經驗,想像自己是一張白紙,沒有評論地聆聽案主所說的每一件事情,並且以同理心對待案主,切記不要太快下結論或提出解決之道,雖然在有生命威脅的情況下,緊急介入是有其必要性,但在一般情況下,鼓勵案主多說一些,慢慢地透露自己的問題,社工員可給與案主支持,協助他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判斷或下結論前,最好能有仔細及完整的傾聽。如同Shulman所說:如果問題可以簡單解決的話,案主就不需要社工人員的幫忙了(萬育維,1997)。

好的傾聽者會藉由下列方式來表示他們「全身投入」(黃怡慧,1992):

  • 正面鼓勵性的態度
  • 慇懃的坐姿(面對說話者)
  • 表現舒適而不懈怠的樣子
  • 點頭表示贊同
  • 精神集中,避免慌張混亂
  • 贊同談話者的感受
  • 看起來像個傾聽者


在傾聽的過程中,案主可能會有的行為及反應,以及社工員該如何避免的句型及問話方式,劉曉春、張意真(1997)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重複出現的主題

社會工作員必須要注意案主所述說的內容是否有出現重複的主題。當案主分享他們的經驗時,可能會重覆一些字眼、感受、表情與想法。

不一致

有時候,社工員在專心的傾聽當中,可能會發現案主一些不一致語言或非語言的行為暗示。在案主的表達與行為之間,可能存在不一致的現象,然而社工員面對這種情形,應有許多不同的選擇,可以處理案主所說的話或行為,或者強調兩者之間的矛盾。

非語言行為

在傾聽過程中,案主可能有一些非語言的暗示,例如:肢體語言,社會工作者可以透過傾聽來觀察案主的非語言行為,了解案主不同的反應,注意被表達的以及沒被表達到的分語言行為。

「為什麼」問句

對一個實務工作者來說,為什麼這個詞是被用來蒐集資料。但對一個團體工作者而言,「為什麼」這個詞可能表示不贊成,或是帶有評價、審問的意味。

概念查證

目的是澄清與瞭解案主所想要表達的內容。意思是說,將對方所說的話,理解後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分段整理,再以自己的方式說出。加上自己的一些推理,並請對方加入自己的推論和做出回饋。

技巧

如何成為一位良好的傾聽者,可以用以下幾點技巧增加傾聽的效果及建立良好的專業關係(soho世界同盟,2005.11.14):

  • 消除內、外在干擾:排除心理與環境等因素,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案主身上。
  • 鼓勵案主主動說話:引導讓案主提出自身看法,主動說話。
  • 觀察肢體語言:隨時注意案主肢體動作的改變。
  • 傾聽者避免中途插話:仔細聆聽,確認案主表達完後,再給予回饋。
  • 適度反應:重述案主說話內容,掌握說話重點。
  • 聽清楚關鍵字、各項暗示:注意力集中,尋找關鍵點、具體與疑問。
  • 回顧整理結論再表達:不要馬上做出回應,先思索一下再做出結論。


種類

  • 積極傾聽:專注聆聽,傳達與案主相同訊息。
  • 消極聆聽:在於聆聽,不給予答覆。

積極傾聽目的

  • 鼓勵案主說明
  • 更了解模糊和疑惑的內容
  • 向對方確認你瞭解他所傳達的訊息

積極傾聽時機

  • 傾聽者空閒時
  • 傾聽者主動關心
  • 案主問題複雜需要回覆
  • 傾聽者情緒自我控制穩定時

(張英熙,無日期)

結語

在日常生活中的「聽」與「傾聽」是不一樣的,社工員必須要去學習聆聽他人的心聲,本身也要用傾聽的技巧來協助成員溝通,那是一種自律行為的藝術。傾聽能表現對彼此的關心,讓對方覺得自己有價值,更因這一點注意裡面有真誠,有同理心,沒有容易被打敗的沮喪,更沒有容易被挑起的情緒。

當我要求你傾聽時,並且你開始建議,而不是要求我做什麼。 當我要求你傾聽時,開始站在我的立場,告訴我是什麼感覺。 案主要求傾聽時,先靜候一分鐘沉澱自己心情。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 Diane Bone著。吳怡慧譯(1992)。怎樣傾聽-溝通的第一步。台北市:麥田。
  • Kenneth E.Reid著,劉曉春、張意真譯(1997)。社會團體工作。台北市:揚智。
  • 張英熙n.d.傾聽取自,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 十種傾聽技巧(2005)。十種傾聽技巧。2012年07月07日,取自http://soho.icxo.com/htmlnews/2005/11/14/716456_0.htm

二、英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