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環境中"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人在環境中(''Person In Environment'')'''
 
'''人在環境中(''Person In Environment'')'''
  簡稱 PIE,又稱作「人在情境中」,是由心理暨社會學派Gordon Hamilton所提出。
+
簡稱 PIE,又稱作「人在情境中」,是由心理暨社會學派Gordon Hamilton所提出。
 
強調個人的行為是由個人與環境間雙向交互影響的結果,所謂的人是指內在的心理,而環境則是個人與所處的社會脈絡,無論內在心理的改變或是外在環境的變動都是不斷的相互影響著,在不斷的相互作用中達到平衡的狀態。(潘淑滿,2000)(徐錦鋒等,2003)
 
強調個人的行為是由個人與環境間雙向交互影響的結果,所謂的人是指內在的心理,而環境則是個人與所處的社會脈絡,無論內在心理的改變或是外在環境的變動都是不斷的相互影響著,在不斷的相互作用中達到平衡的狀態。(潘淑滿,2000)(徐錦鋒等,2003)
 +
文獻要多看,才容易整理出來。
 +
 
==歷史==
 
==歷史==
 
===學派緣起===
 
===學派緣起===

於 2013年11月18日 (一) 06:52 的修訂

人在環境中(Person In Environment) 簡稱 PIE,又稱作「人在情境中」,是由心理暨社會學派Gordon Hamilton所提出。 強調個人的行為是由個人與環境間雙向交互影響的結果,所謂的人是指內在的心理,而環境則是個人與所處的社會脈絡,無論內在心理的改變或是外在環境的變動都是不斷的相互影響著,在不斷的相互作用中達到平衡的狀態。(潘淑滿,2000)(徐錦鋒等,2003)

文獻要多看,才容易整理出來。

歷史

學派緣起

心理暨社會學派的發展 .一九一七年,芮奇孟(Marry E. Richmond)出版《社會診斷》(Social Diagnosis),成為首次結合社會個案工作的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而成的一本學術著作。《社會診斷》的撰寫架構是以心理分析的理論作為診斷和協助個案為基礎,逐漸形成以人格或精神分析理論為主要基礎的診斷取向,強調服務的程序應依研究、診斷、治療之步驟來進行。診斷是爲了對問題的全盤了解,運用各種方法蒐集資料,擬訂解決問題的計畫過程。《社會診斷》是一本試圖以有系統的方式研究和診斷案主的問題,藉以規劃出個案工作的原則並推動個案工作的專業化,強調個人具有其獨特性與獨立存在的價值(莊秀美,2004)。 .一九三七年,漢彌爾頓(Gordon Hamilton)在「個案工作基本概念」中,更進一步整理並且系統化地提出其對心理暨社會學派的觀念與主張。另外Florence Hollis亦著《個案工作── 一個心理暨社會的治療》,強調個體內在的心理與環境等相關因素的交互影響(孫翊雲,2006)。

延展

生態系統模型

棲息地(habitat)概念

.指人生活的環境,當棲息地有豐富的資源,而能提供有機體成長和發展所需,人就會逐漸繁殖和成長;反之社會功能受影響

生存空間(niche)概念

.生存空間是指人在社會扮演的地位和角色,個體須握有取得資源的機會,否則無法建立自己的生存空間

應用

.透過「人在情境中」的互動以協助服務對象恢復社會功能。以心理分析個人作為診斷和協助的基礎,主要以人在情境中來發現個案的心理與環境所交互影響,並以個別的診斷與礎愈來評估個案的問題,強調個案過去的經驗影響來準斷並評量個案所面臨的問題

比較

參考文獻

.廖榮利 (1986)。社會個案工作。北市:幼獅。

.呂民睿 (2002)。社會工作個案研究-方法ˋ探討與處遇。台北市:宏葉文化。

.王慧君 曾華源 黃維憲 合著 (1985)。社會個案工作。台北市:五南。

.徐錦鋒等合著 社會個案工作 : 理論與實務 。臺北市 : 五南, 2003年出版。

.陳月娥編著 社會工作 。臺北市 : 千華 1999年出版。

.林萬億著 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 。臺北市 : 五南 2006年出版。

.潘淑滿著 社會個案工作 。臺北市 : 心理 2000出版。

.蔡漢賢著 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臺北市 : 金鼎圖書出版 : 臺灣省社會福利研究會發行, 1972出版。

.來源期刊:東吳社會工作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