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定義'''==
 
=='''定義'''==
對一個案主,請案主說明自己的困擾,來了解案主所處的困境,社工人員加以感同身受和做有系統的思索探討及分析案主問題的真相、特質及原因的所在,來了解案主的人格、行為模式、社會環境、關係人的人格及其與案主之間的交互關係。再與案主諮詢中找問題的本質,更進而追求其可能的導因。,來審判個案的案主所需的社會資源與精神上的幫助,並提出個案服務或治療服務。
+
對一個案主,請案主說明自己的困擾,來了解案主所處的困境,工作人員加以感同身受和做有系統的思索探討及分析案主問題的真相、特質及原因的所在,來了解案主的人格、行為模式、社會環境、關係人的人格及其與案主之間的交互關係。再與案主諮詢中找問題的本質,更進而追求其可能的導因。來審判案主所需的社會資源與精神上的幫助,並提出個案的服務。
 
=='''基本原則'''==
 
=='''基本原則'''==
*工作人員要有客觀的態度
+
*工作人員要有客觀的角度去觀察
*要運用科學精神研究事務
+
*要運用科學精神來研究事務
*要知道如何選擇並集中注意有用的資料,將研究的結果聯繫起來使成為一個綜合的診斷
+
*選擇有用的資料來做研究,將研究的結果聯繫成為綜合的診斷
 
*工作人員要有基本的社會學與心理學的素養及豐富的人生經驗
 
*工作人員要有基本的社會學與心理學的素養及豐富的人生經驗
*對於各種社會問題要有豐物的常識
+
*對於各種社會問題要有基本的知識
*需要上級人員的指導或個案會議的討論
+
*需要接受上級人員的指導及個案會議討論的建議
*要做有目的的診斷
+
*要做有效率的診斷
*在診斷中應即隨時處理計畫的擬定
+
*在診斷中應隨著案主的改變計畫和服務
 
=='''診斷要項'''==
 
=='''診斷要項'''==
*找尋事項與問題性質的確認
+
*找尋有關案主的問題性質的確認
*家庭環境與家庭心裡動力的了解
+
*從家庭環境與家庭心裡的動力去了解案主
*案主個人生活經驗與行為特質的認知
+
*從案主個人的生活歷程經驗與人格行為特質上的認知
*案主對接受協助的意願與運用能力的評估
+
*從案主對接受協助的意願與運用工作人員提供的資源的評估
 
+
=='''診斷過程'''==
=='''診斷程序'''==
+
*對案主的問題去加以搜尋歸類和分析探究
係指整理、歸納及分析由調查中所蒐集到的資料,以使對問題之性質做一些推論以便決定適合案主情況的服務及治療方式。
+
*深思熟慮對案主可採取社會資源上的措施
它是一種繼續不斷的程序,應隨著了解程度的不同,以及「人與情境」的改變而不斷正,因此工作應視此過程是「暫時性的」的,一有新的情況出現,就應將原推論加以修正並採用新的策略或計畫。
+
*評估案主完成其措施上所做的努力
 
+
它是一種連續不斷的程序,應隨著了解案主狀況程度的不同,以及「人與情境」的改變而不斷的更正,因此工作應視此過程是「暫時性的」的,一但有新的情況出現,就應將原來的推論加以修正並採取新的計畫去協助案主。
 
'''主要部分'''
 
'''主要部分'''
 
*評鑑:
 
*評鑑:
輔導員應說明個別家庭成員及家庭單位的社會功能之重要問題。在資料許可下,評估各種目前失去平衡之生理、心裡、社會及環境的因素。
+
輔導員應說明個別家庭成員及家庭單位的社會功能之重要問題。在資料許可下,評估各種目前失去平衡之生理、心裡、社會及環境的因素。
 
*治療計畫:
 
*治療計畫:
說明輔導員與案主相互同意之應改善的問題。指出目前治療目標及長期目標。
+
說明輔導員與案主相互同意之應改善的問題。指出目前治療目標及長期目標。
 
+
<參考社會工作概論 林宗泰著>
 
=='''性質'''==
 
=='''性質'''==
 
===動力診斷===
 
===動力診斷===
*原因:
 
#資訊及知識缺乏
 
#自主性不足
 
#不良情緒
 
#因應策略不良
 
#社會資源不足
 
*組織事實
 
#外在狀態和精神壓力
 
#身體狀況
 
#內在因素
 
*比照社會規範
 
#在情境中的行為反應是否合宜(在該文化環境裡是否恰當)
 
#角色的期待與表現(運作方式)
 
 
===臨床診斷===
 
===臨床診斷===
#精神失常
 
#精神官能症
 
#身心症狀
 
#情感失常
 
#器質性精神病患
 
 
===病理診斷===
 
===病理診斷===
 +
=='''扮演的角色'''==
 +
*溝通角色
 +
*認知角色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社會個案工作 潘淑滿著
 
*社會個案工作 潘淑滿著

於 2006年12月3日 (日) 06:43 的修訂

定義

對一個案主,請案主說明自己的困擾,來了解案主所處的困境,工作人員加以感同身受和做有系統的思索探討及分析案主問題的真相、特質及原因的所在,來了解案主的人格、行為模式、社會環境、關係人的人格及其與案主之間的交互關係。再與案主諮詢中找問題的本質,更進而追求其可能的導因。來審判案主所需的社會資源與精神上的幫助,並提出個案的服務。

基本原則

  • 工作人員要有客觀的角度去觀察
  • 要運用科學精神來研究事務
  • 選擇有用的資料來做研究,將研究的結果聯繫成為綜合的診斷
  • 工作人員要有基本的社會學與心理學的素養及豐富的人生經驗
  • 對於各種社會問題要有基本的知識
  • 需要接受上級人員的指導及個案會議討論的建議
  • 要做有效率的診斷
  • 在診斷中應隨著案主的改變計畫和服務

診斷要項

  • 找尋有關案主的問題性質的確認
  • 從家庭環境與家庭心裡的動力去了解案主
  • 從案主個人的生活歷程經驗與人格行為特質上的認知
  • 從案主對接受協助的意願與運用工作人員提供的資源的評估

診斷過程

  • 對案主的問題去加以搜尋歸類和分析探究
  • 深思熟慮對案主可採取社會資源上的措施
  • 評估案主完成其措施上所做的努力

它是一種連續不斷的程序,應隨著了解案主狀況程度的不同,以及「人與情境」的改變而不斷的更正,因此工作應視此過程是「暫時性的」的,一但有新的情況出現,就應將原來的推論加以修正並採取新的計畫去協助案主。 主要部分

  • 評鑑:

輔導員應說明個別家庭成員及家庭單位的社會功能之重要問題。在資料許可下,評估各種目前失去平衡之生理、心裡、社會及環境的因素。

  • 治療計畫:

說明輔導員與案主相互同意之應改善的問題。指出目前治療目標及長期目標。 <參考社會工作概論 林宗泰著>

性質

動力診斷

臨床診斷

病理診斷

扮演的角色

  • 溝通角色
  • 認知角色

參考文獻

  • 社會個案工作 潘淑滿著
  • 心裡出版社 第281、359頁
  • 社會工作概論 林宗泰著
  • 社會工作概論 李增錄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