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遲緩幼童學前融合教育——以台中縣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為例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7年7月9日 (一) 02:49 由 Casehsu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發展遲緩兒童學前融合教育是指發展遲緩兒童在學前階段,透過融合教育提供與一般兒童更多互動的機會,增加與同儕的刺激,能在語言、社會互動、遵守常規、專注力、生活自理、獨立性、學習...等方面有所進步,進而融入一般幼托園所,在融合的環境中學習基本的能力。

首句很好。
你們這組寫的比較好,我就直接在段落中給與回饋。
另,黃小姐好像沒有露到什麼臉哦!
5 好像在內容上沒有太多的改變了。

緣起

民國95年八月中旬,一則社會新聞,標頭為收不收罕見病兒,情理拔河,罹患膽閉鎖症的楊姓女童前往台中縣大雅鄉某鄉立托兒所報到被拒,鄉立托兒所對幼童家長發出調查表,91%家長都不支持校園收托重度身心障礙的孩子,令楊姓家長感到難堪被迫轉向社會局求助,而鄉長表示,如果楊姓家長堅持報到,托兒所只好被迫停托,這樣的新聞震驚了社會對身心障礙幼童的受教權的重視,也刺傷了許多家中有身心障礙兒童父母心。

沒有一個家長會將一個身心障礙的孩子考慮在自己的生涯規劃中,但,不幸的,家庭出生了一個身心障礙的孩子時,家長需不斷的面對現實,調整心情,且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來面對自己孩子在未來就學,就業,就養所將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內政部兒童局以台灣二OO三年,一六七萬位0到6歲的兒童人口總數估算,全國約有十萬名兒童可能發生發展遲緩的問題。由於發展遲緩兒童可能有認知、生理、語言、溝通、心理社會發展及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異常或可預期會有發展異常之情形,故需要醫療、教育、社會福利的整體性服務,且在不同階段的需求涵蓋各類的專業人員,所以,早期療育專業資源的整合及家屬的配合照顧是非常重要。

機構介紹

財團法人台中縣私立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自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九日台中縣政府立案,成為當時縣內最早也是第一家提供身心障礙者教養服務與訓練的單位,成立之初由楊梅芝博士(現彰師大特教系副教授)組成的專業團隊,就以80年代政府大力推動的「社區化」、「小型化」、「專業化」、「個別化」等理念規劃中心整體之教養服務方案,陸續在縣內規劃「豐原」、「潭子」、「沙鹿」等學園,讓有特殊需求的個案及其家庭得以就近獲得服務。

簡短有力,好。

發展遲緩幼童學前教育服務方案

  • 亦稱為身心障礙兒童(發展遲緩)回歸融合幼托園所服務方案
在這用無次序列表,而且只有一個,並不適當,建議將其發展為一小段文字敘述,
且可在此定義什麼是「發展遲緩幼童」、「融合教育」、及「回歸教育」。

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為滿足身心障礙兒童及家長對融合教育之迫切需求,自八十五年開始結合兩家縣內幼托單位資源,嘗試開辦特殊幼童融合教學訓練服務;九十二年在回歸與融合服務專業人員培訓、推展模式及專業團隊籌組等工作大致抵定下,正式以「信望愛身心障礙及發展遲緩幼童回歸準備團隊支持服務計畫」申請公益彩券盈餘經費管理運用委員會的獎助,針對中心有融合需求的身心障礙及發展遲緩兒童,採『部分融合』(partial inclusion )的方式,由專任回歸保育員陪同融合至普通環境,與一般幼兒在自然情境中共同學習及訓練,待其各方面之能力提昇後,進而完全融合(full inclusion)。


計畫的目的

  • 增進身心障礙(發展遲緩)幼童學前教育正常化,享受同等受教育的權利,促進一般幼童與特殊兒童的生活與融合機會。
  • 提昇幼托園所接受特殊兒童就學意願,並創造障礙程度較重之學齡兒童部分參與普通班學習機會。
  • 藉著機構、幼托園所及學校的協調合作,增進彼此的了解,共組專業團隊,透過團隊協調合作機制,期使發展一套成功之模式,以供其它機構進行回歸教學時之參考。
在這可用無次序列表

對象與人數

  • 對象:設籍並實際居住台中縣尚未融合就讀於一般幼托園所學前階段具回歸融合教育需求之發展遲緩幼童為主。
  • 服務標準:幼童須通過「融合(回歸)幼托園所能力評估表」評估,才能參與幼托園所之融合教育。
  • 服務人數:每月約提供15位學生融合至幼托園所。
  • 服務時數:每人每次4-8小時。依個案學習狀況及需求,訂定每週回歸時間、次數及參與課程。
在這可用無次序列表,前兩項可以仿後兩項,取個合適的小主題「XX:」

執行方式

  • 個別化教育計畫:由中心教保員及回歸保育員共同擬定,並由回歸保育員以一對一帶領學生至各幼托園所,部分參與園所之教學活動,課程包括一般團體課程、個別指導課程、操作性課程,音樂節奏、體能課…等透過提供生活自理、語言能力、表達能力、生活常規....等訓練,提升幼童各項能力。
  • 期初協調會:學期開始前邀請雙方機構主管、教學主任(組長)、參與回歸訓練之雙方教師、回歸保育員、社工員、學生家長及其它專業人員與會,針對學生之回歸融合計劃進行討論研議。
  • 期中檢討會:學期中若有特殊狀況及需求,則邀請上列人員與會,瞭解回歸訓練執行情況及特殊學生個案研討。
  • 期末檢討會:邀請上列人員與會,檢討回歸訓練執行成效,以供下次回歸訓練活動安排之參考。
  • 回歸保育員檢討會:於每學期末邀請各回歸保育員與會,藉以了解服務過程中之困難與建議,以提供相關協助與改進。
  • 回歸教學記錄:由專任回歸保育員帶領學生進行回歸教學訓練,將機構擬定之個別化教學目標,與回歸班級老師一起運用相關教學策略,落實於回歸教學服務中,並作詳實的記錄。
  • 回歸保育員考評:依工作守則進行回歸保育員工作考評,作為是否持續聘僱之依據。
  • 回歸保育員在職進修:規劃在職進修課程,增進其專業知能。
在這亦可用無次序列表,取個合適的小主題「XX」,其下用文字敘述。

專案人員/幼托園所

  • 召集人

林寶珍,學經歷-1.台中縣衛生局督導2.信望愛主任

  • 方案督導

莊瓊惠,學經歷-1.美國德州女子大學特教系博士2.現任靜宜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謝惠娟,學經歷-1.朝楊科技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肄業2.蒙特梭利講師十年3.豐原市「蒲公英托兒所」負責人

  • 方案管理人

陳美惠,學經歷-1.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2.信望愛組長(9年)

  • 教學督導

廖美完,學經歷-1.信望愛教學組長(11年)

廖滿琴,學經歷-1.信望愛教學組長(13年)

陳淑卿,學經歷-1.信望愛教學組長(8年)

  • 回歸保育員

李瑞珍,學經歷-1.私立育達高職幼兒保育科畢業2.資深幼教老師。(88年-92年)3.擔任回歸保育員2年。

石正惠,學經歷-1.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系畢業。2.合格幼教師,資深幼教老師(69年-92年)。3.擔任回歸保 育員2年

劉月娥,學經歷-1.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畢業。2.資深幼托老師(64年~89年)3.擔任回歸保育員3年。

張月珍,學經歷-1.明德高職幼兒保育科畢業。2.資深幼教老師(84年-92年)3.擔任中心回歸保育員2年。

詹仲惠,學經歷-1.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畢業2.資深幼教老師(48年-92年)3.身心障礙兒童社區 照顧專業人員訓練結業。

施桂琴,學經歷-1.嘉陽高商綜合商業科畢業。2.兒童福利專業人員(乙類保育人員班)結業。3.身心障礙兒 童社區照顧專業人員訓練結業。4.資深幼教老師(82年-94年)

這段看完,是覺得他們很專業,但可能太瑣碎了,應有其他更簡約,或是更重要的事情可以敘述。
  • 回歸幼托園所/學校:

1.蒲公英托兒所 2.東之寶托兒所 3.三愛托兒所 4.幼福托兒所 5.文森托兒所 6.綠太陽托兒所 7.一畝田托兒所 8.潭子國小

評估方式

(一)教學督導制度:透過學園例會、教學研討、每月乙次教保組長至園所督導..等及特教知能研習(中心每月在職訓練、及外部訓練),以確保提供適性、可行性高之回歸教學計劃。

(二)定期召開相關會議:個別化教育計劃擬定及檢討會、學期初協調會、學期中檢討會、學期末檢討會…等,檢視個案回歸教學訓練活動之現況,同時監督計劃推動之工作內容及遵守工作進度表。

(三)學生回歸紀錄表:確定回歸目標執行進度,亦從中瞭解回歸保育員之服務品質,確保能達到計劃預期之效益。

(四)回歸保育員工作考核:以確保特殊兒童的回歸教學訓練計劃能適切執行。

(五)政府單位督導:接受台中縣政府定期與不定期之訪視輔導及評鑑,監督服務績效。

(六成果報告:針對服務過程之需求與資源落差提出相關報告及建議事項,供政府及民間相關單位推動身心障礙(發展遲緩)幼童回歸融合教育專業服務參酌。

像是這段,就不適合「只」用無次序列表的方式呈現,應先有文字敘述。
同時,雖然都是評估,但這些是不同層面的評估,應在一開始先加以說明。

執行績效

以九十五年度為例:

(一)服務成果: 1.服務人數:共計服務29名幼童,1,115人次回歸教學訓練服務(5,684小時)。 2.交通服務:提供1,406人次交通接送。 3.融合人數:4名幼童融合一般幼托園所,4名幼童順利轉銜國小特教班。

(二)達成幼童之「回歸個別化教育計劃」目標通過率,均達到委託目標,更有多位達100%。

(三)辦理「早期療育成長研習活動」對象為合作幼托園所教師,研習內容依據教師需求提供專業研習訓練,以期提昇收托特殊幼童之能力與意願,共計35人參加。

(四)提供回歸保育員在職訓練提昇其專業能力,其中內容包含:自閉症溝通與教學、特殊幼童的體適能、助人工作者的自我療癒、特殊幼兒戲劇活動設計....等課程,共22小時,有56人次參加。

(五)出版圖書:民國90年出版-我三歲了我要上學,民國95年出版-回歸-不一樣的孩子上學記實,於96年1月11日召開記者會發表成果。

(六)「95年台中縣委託民間辦理社會福利服務評鑑」中,榮獲「優等」佳績,且為同組最高分。



這有點瑣碎,應以更一般性的方式陳述。比如說一年可以服務多少人,這樣算是多或是少。
多少人融合,這樣算是好或不好。績效指標為何?要如何評量?
第四點提供在職之專業訓練,應是很棒的事,但你們寫起來好像就沒什麼大不了。
第五點是56人各22小時,還是共22小時?後者好像很遜,前者又太強。

執行心得

由內容看來,是不同層次的人之心得,但由標題看來,是不同層次在其執行業務上會遇到的問題。
個案的分享,有畫龍點睛之妙,但一幅畫上不能有太多的眼睛。在口頭上的呈現也會較書面上來得適合。
那些案主不是條目,所以不要用[[ ]]

同享信望愛-信望愛主任~林寶珍

信望愛設立14年來,有許許多多的貴人協助,政府、社會人士、專家學者、家長及同工們,中心常常自省面對特殊需求的孩子及其家庭的服務,一定要是個別化、有創新及倡導性,並達成中心的願景回歸與融合。特殊幼童融合至幼托園之服務已10年了,在靜宜大學莊瓊惠副教授的帶領下,也已建立更堅強、更專業的服務團隊與服務模式,期待全省有理念、有抱負的幼托園所能一起來提供融合教育,對這群有特殊需求幼童奉獻一份永不放棄的信心、希望與愛。

愛生氣的小孩-三愛托兒所~黃君蕙所長

自閉症小孩一向獨來獨往,對外面的世界莫不關心,這樣特質也常出現社會環境互動中,至三愛托兒所的儒儒安排他加入融合教育最大的重點是希望他能多與一般兒童互動,對周遭發生的事與人能多一點關心,初進入幼托園所中,他多半的時間多是自己看書,自己玩,不懂得與別人一起互動與分享,在幼托園所待久了,儒儒開始對周遭環境的氣氛感到興趣,有時看到小朋友玩得正起勁時,自己不由自主的跟著笑,也會想加入但是不知道如何開始,這時老師將會介入,請班上小朋友一起教導儒儒如何使用正確動作與語言來和大家做遊戲,班上的兒童對他好像對弟弟一般,多了一點體諒與包容,在儒儒回歸融合的這段時間,漸漸的很少看到有不適當的行為及衝突出現,儒儒越來越喜歡親近大家,和同儕的互動增多,看到這樣得進步,不得不歸功教育他的每個成員的用心與投入,回歸環境的營造與搭配,同時也感受到回歸融合教育對一般幼兒的正面意義與讓一般幼兒從小接觸特殊需求兒童,學習尊重、體諒不同的個體,讓我們的社會真正做到多元與融合。

小金剛回歸實錄-回歸保育員~李瑞珍

阿剛是個重度智障的孩子,黝黑的皮膚、理個大大的小光頭、眼神無法與人對焦、不知如何與人互動及控制自己的情緒。從小由十分有耐心的姨婆及姨爺爺24小時照顧,兩位老人家對阿剛十分呵護,一直將他當幼兒一般的照顧;因此,於生活自理、人際互動、知覺動作、認知等能力均需再給予適切的引導。阿剛第一次接觸幼托園所的團體生活,讓阿剛從沒有咀嚼能力,到現在可接受除了稀飯以外的美食;從稍不如意就摔東西、躺在地上大哭大鬧,到現在可以聽懂別人說的話,因著老師與同儕的引導,他學會控制情緒;由一開始沒有語言,到有口型慢慢發出聲音,從單音「謝」「安」不斷練習,到現在可以說:「xx老師再見!」..等簡短語句;透過信望愛個別化教育計劃會議及回歸期初會議的討論,加上三愛托兒所幼教經驗豐富又非常有耐心的老師們,對於阿剛任何的突發狀況,都適時伸出援手加以協助,讓阿剛不再拒絕他人的擁抱。阿剛參與回歸的點點滴滴,過程中時而見阿剛展露笑臉、時而滴滴淚珠掛臉龐,精彩的團體生活,豐富了他的生活經驗;讓人感動的不只是阿剛的努力與進步,還包括從一開始拒絕阿剛的幼兒,學會了接納與包容不一樣的阿剛,一切的一切讓所有陪伴他成長的人感到欣慰與感動。

順子的天空-信望愛特教老師~彭怡萍

順子是五歲多重障礙的小男孩,出生後次日,母親因難產大量出血而過世,五年來陪伴他成長的是父親、姑姑和奶奶。順子的爸爸除了要接受喪妻之痛,還要照顧腦傷的孩子。我們看到順子的爸爸在艱困的環境中,仍不放棄孩子的早期療育,為孩子安排針灸、物理、職能復健等。家長的努力和永不放棄的心,感動老師,老師更不能懈怠,要努力為順子規劃一條道路。信望愛特教老師知道如何和順子相處,幫助他適應新環境並為其轉化到另一個新環境做預備。除了要提升認知理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規劃未來獨立的長遠目標,另外也安排語言治療提升口語表達能力及物理復建強化身體移行的穩定度;這些付出就是為了讓順子早日進入一般的幼托園所融合學習。當順子進入東之寶托兒所參與融合學習時,同儕的關愛及協助,讓順子很快地適應新環境並且期待天天到托兒所上課。順子家人雖然辛苦,但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順子的父親極力地爭取讓順子有適合的環境學習,奶奶則在市場賣菜之餘仍來接送孩子上下課,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配合,終於讓順子在愛與耐心的關懷下順利成長學習、融合成功。

結語

從信望愛所提供的發展遲緩幼童學前融合教育服務中,我們看到了特教老師、專家學者、回歸保育員、家長、參與的幼托園所...等,這群人把握發展遲緩兒童最有教育的黃金時段,為他們找到合適的幼托園所,展開一連串的融合教育,在這過程中,看到幼托園所老師、信望愛特教老師的用心、回歸保育員耐心指導及家長的配合,也看到這群幼童在幼托園所中,展開生命的另一個旅程。其中覺得最珍貴的是,讓一般的幼童從小接觸與自己不相同的小朋友,從日常的互動中,學會包容、關愛、協助,更重要的是用不同的角度及視野瞭解一群弱勢的人,正需要他們伸出小小的手,拉他們一把,也讓他們學習如何跟這群不一樣的天使共處,這是一種生命教育,不是用金錢可以取得,這樣的經驗讓一般的幼童對生命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為了讓讓一群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有更美好的明天,推動有特殊需求幼童融合到一般環境參與團體與學習是需要大家同心協力努力積極才能達成的。

參考文獻

95.08.15中國時報報導

內政部兒童局統計資料

身心障礙(發展遲緩)幼童回歸融合教育服務計畫

財團法人台中縣私立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

回歸不一樣的孩子上學紀實/2007.01出版